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鼓励教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
4月18日,记者从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举行的博士毕业教师座谈会上了解到,新毕业及即将毕业的博士教师是学校种下的“人才种子”,学校将继续加大对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政策支持,为高层次人才的学习、工作、生活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氛围。
据悉,该校把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师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前出台的《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教职工在职攻读学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
教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可获奖励15万元,博士学习期间有重大贡献或攻读专业属于学校迫切需要的,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后可以增加5-10万元奖励。
此外,经学校批准的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
在读期间享受工作日学习假、优先安排教学任务、年资连续计算等优惠政策,且所有工资、福利待遇、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及职级晋升等按在职人员对待。
教师取得博士学位后,
可享受副教授待遇,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聘为该校凤凰学者相应人才岗位,并享受相应待遇。
据悉,自上述政策出台以来,相继有65位教师申请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院校大手笔鼓励教职工读博
不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近年来,很多院校都加入了大手笔鼓励教职工读博的行列。
图片来源: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2023年2月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发布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提到:
攻读博士研究生以教学一线教师为主,兼顾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管理人员报考博士研究生要严格控制人数。
相关待遇包括:
考取国内大学或者国外高水平大学,可以报销学费、国内大学每学期一次返往交通费、国外高水平大学每年一次往返交通费、就读学校收取的住宿费,报销总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
考取国外当年QS或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301-500的大学,可以报销学费、每年一次往返交通费和就读学校收取的住宿费,报销总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
2021年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印发《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攻读国外博士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在国外脱产读博期间(3年内),暂停发放出国读博人员的工资等福利待遇,出国期间的养老、失业、生育、工伤、职业年金、医疗保险和公积金等按规定比例分别由单位和个人承担费用并缴纳,待取得博士学位返校后,由学校一次性补发本人3年培养期的工资(不含校内岗位绩效等其他福利待遇)。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2021版)》写道:
教职工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待遇,对于到国外(境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的教职工:
取得博士学位并回校工作的,在回校工作起五年内享受博士津贴600元/月。
取得博士学位并回校工作的,毕业院校在录取当年世界三大排名QS、THE、USNEWS(之一)中排前500名的奖励10万元,排前500名至800名的奖励4万元。
取得博士学位并回校工作的,学校为其提供科研启动资金理工类10万元、人文类5万元,经费使用参照《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引进科研启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苏航学院人〔2021〕15号)文件执行。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的通知》中提到:
完成学业并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和学位证后,可享受以下待遇:
2.每年报销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不超过5000元,须于每年11月底前完成报销。
2020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印发《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的通知。
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待取得博士学历学位证书(国(境)外攻读博士学位者需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书)及学校接收博士学历学位档案后,签订协议书,学费报销最高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发放高学历人才奖励经费税后10万元人民币,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至20万元人民币,具体金额由校长办公会决定。
其实,关于教师提升学历、读博,教育部等六部门也曾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
鼓励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数量,将博士后人员作为补充师资的重要来源。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和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
其实不光是高职类院校,普通的很多本科大学近年来也是大力推荐教职工读博,基本都是为学校升级和升格做准备。
另一方面,就个人发展道路来看,很多之前以硕士身份进高校的老师,现在即使在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在评职称或者晋升的过程中肯定还是处于劣势的。
加上现在高校教职越来越卷,有想跳槽去更高层次高校的老师,博士学历已经是最基本的敲门砖。有的院校甚至直接明文规定没有博士学位是不能站讲台的。
这些都凸显了教职工读博的重要性,即使“上船早也不能松懈”,现在学历内卷严重,没有博士学历在高校里无论是评职称还是晋升都没有优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越来越多高校开始逐步收紧在职博士的招生规模。
尽管高校教职工有“东家”支持读博的各类优惠政策,但“在职读博”本身却越来越难了。
今年,各高校公开招生简章显示,在职博士招生主要涵盖经济、金融、法律、管理、行政、传播、工程、教育、临床医学、中医等专业,局限性较大。同时,仅有部分高校的学术型博士仍然接受在职就读的形式,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大幅缩减在职博士生的招生名额,并要求申请读博的高校教师必须离开原有工作岗位,脱产就读。
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明确:全面贯彻只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有关规定。其中,高校专职教师(纳入国家高校序列的高等院校,事业单位性质)可报考全日制定向就业。
作为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智松接受媒体采访坦言,博士生导师一般不愿意接收有工作经历的博士生,尤其是在地方高校工作的博士生。“因为他们在地方高校的工作经历与导师所在高校的学术方向往往不在一个层次上。与其这样,不如招收刚刚毕业的硕士生,‘一张白纸’的学生更好做规划。”
也有不少人将眼光放到了东南亚,比起国内,国外的大学显然更好申请。而且在东南亚读博费用相较于欧美是很划算的。
据一从业6年的留学中介介绍“申请到马来西亚读博的中国人,一半是高校老师。”
一家菲律宾留学机构在宣传中直白介绍,自己市场的受众是需要留学积分申请落户者和评定职称的高校教师。并称菲律宾是极具性价比的选择:“诚然,大学含金量一般,但钱花得真少,时间短,博导不卡学生,也是完全正规的学历。”
一位选择在菲律宾莱西姆大学读教育学博士的高校在职教师,表示读博压力不大,对自己在学校的晋升有实际的用处。“虽然说菲律宾博士竞争性不强,但能拿到留服认证也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