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道学舍
——何为“知道”: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 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知道怎样做! 让我们用社会的常识和道理改变自己,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改变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毛泽东自述:低谷自救,他太有力量了! ·  2 天前  
北京青年报  ·  “你就是开个集装箱回去,也会被塞满!” ·  2 天前  
北京青年报  ·  “你就是开个集装箱回去,也会被塞满!” ·  2 天前  
洞见  ·  立春:唤醒自己的60种方式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怎样把短视频刷成自己的“知识库”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道学舍

初三生父亲晒出女儿中考图,看哭万人: 孩子,读书虽苦,却是最容易的那条!

知道学舍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5-05 11:14

正文


转眼,距离2019年中考越来越近了。这两天,一位父亲写的一篇文章突然在朋友圈里被狂转。


一位来自青岛的爸爸,在去年女儿中考时,用手机和文字记下了女儿这一年间的生活。


他把拍下的图片发布在网上后,被很多看到的家长和孩子说“戳中了内心”:


“这是我的女儿,6月,她即将参加中考。”(图源:青岛日报)


“这一年来,她房间里的灯,成为了家里最晚熄灭的那一盏。”(图源:青岛日报)


“每天早上,女儿在吃早饭的间隙,也得坐在楼梯上读一会儿课本。”(图源:青岛日报)


“中午,来不及回家,在校外餐馆解决午饭后,女儿在车上睡着了。”(图源:青岛日报)


“晚上,女儿回家学习到11点是常事,要看课本、刷题、练听力……孩子妈妈还要负责答疑。但她学到多晚,我们就陪到多晚。”(图源:青岛日报)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年8月批发的200根笔芯,今年3月就全部用光了。一天写完一根笔芯,那就是得写1万多字,孩子的辛苦可想而知。”(图源:青岛日报)


“终于,女儿自己做的倒计时日历迎来了最后一天。”(图源:青岛日报)


“学校离家只有4公里,但那天我们还是全程陪考了。看着女儿自信步入考场,我感到很欣慰,又抑制不住地紧张……”(图源:青岛日报)


“第一天考完,妈妈在校门口亲了女儿一口。”(图源:青岛日报)


“明天还得接着考,晚上,女儿在房间里做最后的复习。”(图源:青岛日报)


“下午3点30,女儿完成了中考最后一科历史的考试。”


“回到家后,女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初中3年的课本、试卷、练习册都找了出来,准备全部清理掉。”(图源:青岛日报)


“看着垒起来比女儿还高的书本,回想着这一年来的经历,再看看如今站在这叠书旁自信笑着的女儿,我相信,未来,她一定能看得比这叠书更高、更远……”


很多孩子说,要中考,要高考,真是太苦了!就像图里那个女孩,每天早出晚归,书不离手,周末一天还要辗转3个补习场地,累得只能在车里打盹。



正所谓 “十年寒窗,百炼成钢”,读书不易,要历经千锤百炼,才能以铁一般的意志面对中高考。


读书虽苦却是最容易的那条路!


吃得了学习的辛苦,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那部分孩子,生活的苦头会少很多。


“现行的高考教育制度无法照顾到方方面面,但是却有着基本的公平。应试教育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因材施教的时代迟早会到来。”


“对于中国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去羡慕英美的教育体系,而应该庆幸在中国。因为相比社会阶层已经非常分明的发达国家,跨越阶层要困难得多。而在中国,只要够努力,孩子依然有很大概率去冲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


前段时间,韩寒在微博上发的这两条微博,确实让人颇感意外。



老实说,这些话根本不算什么石破天惊之语,甚至已经可以说有些老生常谈。只不过这话从韩寒口中说出,却让人又有另一番感慨。


十几年前,韩寒被不少人奉为精神领袖,那时他的言论也很大胆:


“中国愚民教育体制下的题目,会想尽办法把人弄得很蠢,出来就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很多人认为我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其实多少人在大学里把时间都浪费掉了,没有去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业,上不上大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几年,韩寒成为了一种现象,他的书大卖特卖,一群在上初高中的孩子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韩寒的拥护和自己对教育体制的不屑。


2006年,河南考生蒋多多高考时故意交了白卷。用双色笔答题并在试卷上留下很多自己的不满,用以反抗高考。


2007年,浏阳考生陈圣章在高考中故意不答题,直接交白卷。


2008年,云南考生吉剑试图故意考零分。因为答题时“闲着无聊”,胡乱做了些题,最终总分168分。


2008年,安徽考生徐孟南试卷写满自己对教育体制的控诉,故意交白卷……



现如今十多年过去了,那个曾经的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得主韩寒,开始从抨击教育体制,到反思当今教育制度的合理性。


只不过全中国只有一个退学,还能成功的韩寒。


曾经那些视高考为无物,并同样猛烈抨击教育体制的学生们,却因为自己当初的举动,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独自咽下了生活的苦楚。



06年交白卷的蒋多多家境不好,但成绩不错。


在高考后她曾试图出门打工,但因为学历不高,加上没什么专业技能,找工作的路异常艰辛,发出“压力特别大,老觉得对不起父母。好几次连死的念头都有了”的感慨。


后来几经周折,蒋多多进入了一家技校就读。回忆高考,她的坦言“现在我觉得有点可笑。”


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陈圣章的经历更丰富一些。


高考后,他做过药品推销、保险公司业务员、公益活动策划、夜总会营销员等工作,每样工作都做不长久,频繁的跳槽。


期间也自己做过些小生意,都以折本告终,只好去酒店打工和给人开车来还债。后来成为了开货车运土方的司机。早上7点开始工作,晚上10点结束,每天都在路上奔波。


08年白卷的吉剑曾是个数学上很有天分的孩子,高考后他一直辗转各地打工。


做过餐馆杂工、当过建筑小工,贴过考研海报,给文化传播公司写过软文;生活上,他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为吃饭捡过垃圾换钱。


回想起最初几年的打工生活,吉剑泣不成声,认为自己毫无尊严,“像狗一样活着”。


同样是08年交白卷的徐孟南去年还上过微博热搜,因为他想重新高考,并四处劝现在的学生们,不要放弃高考。


他当年深受韩寒《通稿2003》影响,强烈反对应试教育,原本成绩也不错的他,在高考后生活同样被打工的“劳累”“辛苦”充斥着。



央视名嘴白岩松曾说,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财富还是智慧?经验还是人脉?这些你都有吗?


现在的社会现状,混在最底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读过书的,那些成功的人真的是万里无一,而且依靠他们的情商,读不读书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你读一万年书,也拼不过一个韩寒,但是他不上学,却比我们学的还要凶猛。


很多人说现在阶层板结了,其实此前更板结。所以高考才真正的结束了那种板结。让不管是什么身份,你如果分数靠谱,就总能往外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