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事件:2024年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10月份经济数据:【1】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3%,预期增5.6%,前值增5.4%;【2】1-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3.4%,预期增3.5%,前值增3.4%;【3】10月社零同比增4.8%,预期增3.9%,前值增3.2%。10月经济数据进一步回暖,整体超预期。在一揽子逆周期政策的刺激下,10月多项经济数据在9月基础上改善。一是,“两新”政策继续发挥作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销售明显回暖,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上行;二是,随“两重”项目及支持资金落地,基建投资增速上行;三是,房地产销售和二手房价格跌幅收窄,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态势明显。四季度GDP增速大概率上行,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可期。随着房地产销售止跌企稳、财政扩张支持“两重两新”,实体部门资产负债表有望逐步修复,重启经济良性循环。此外,短期贸易商“抢出口”也将给生产和制造业投资带来支撑。展望四季度,在较低基数的背景下,GDP增速大概率上行,三季度或将确认本轮经济周期的底部,全年大概率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速目标。2024年10月社零同比增速为+4.8%,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3.9%,高于9月的+3.2%。从环比来看,10月社零环比增速为+10.4%,略高于历史同期(2017年至2019年、2023年同期平均,下同)的+10.3%;从两年复合来看,10月社零的两年复合增速为+6.2%,高于6月的+2.5%、7月的+2.6%、8月的+3.3%、9月的+4.4%,增速已经连续四个月出现回升。整体来看,在各类促消费政策落地的拉动下,10月社零同比表观读数继续回升,消费的景气度继续走高。
在10月假期效应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下,商品消费和餐饮消费均有改善。其中,商品消费单月同比增速自9月的+3.3%升至10月的+5.0%,两年复合增速从9月的+3.9%升至10月的+5.7%。一是,随“两新”落地,9月份涉及以旧换新政策的汽车、家电、办公用品、家居等产品的零售普遍回暖,10月相关产品的消费数据在继续改善,如家电消费单月同比增速自9月的+20.50%上行至10月的+39.20%,汽车和家具消费单月同比增速在9月由负转正,在10月分别继续上行至+3.70%和+7.40%,文化办公用品类消费单月增速自9月的+10.0%上行至10月的+18.0%。
二是,随着电商大促到来,可选品表现亮眼,娱乐用品消费单月同比增速自9月的+6.2%升至10月的+26.7%,化妆品消费单月同比增速自9月的-4.5%升至10月的+40.1%,纺织品单月增速自9月的-0.4%上行至10月的+8.0%;三是,10月国产新机密集发布,通讯器材单月同比增速自9月的+12.3%升至10月的+14.4%。
但是,从价格指数来看,耐用消费品现在依然处于“以价换量”的阶段。10月,家用器具价格环比增速为-0.2%,增速与上月一致,交通工具价格环比增速为-0.2%,低于上月的-0.1%。向前来看,核心通胀的走势也取决于随着各项政策奏效后,居民财富效应能否重启,进而提升消费倾向,促进耐用品价格进入到涨价通道(详情请参考我们在2024年11月9日外发的报告《如何走出低物价循环?——2024年10月价格数据点评兼光大宏观周报(2024-11-09)》)。
受国庆假期出行带动,服务消费也出现改善。据国家信息中心,10月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8.2%,较上月提升2.9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休闲娱乐业、餐饮业分别同比增长17.9%、14.5%、12.2%。从10月的消费数据来看,餐饮消费单月同比增速自9月的+3.0%升至10月的+3.2%,两年复合增速自9月的+8.3%升至10月的+9.9%,服务零售额1-10月累计同比增速为+6.5%,增速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个百分点。从价格表现来看,10月服务价格环比增速回升至季节性水平,指向随居民出行需求旺盛,服务价格表现均有所改善。
2024年1-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3.4%,略低于wind一致预期的+3.5%,持平1-9月的+3.4%。从单月来看,固投同比增速为+3.4%,持平于9月;从两年复合来看,固投增速自9月的+2.9%下行至10月的+2.4%。其中,相对于上月,10月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单月同比增速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单月同比跌幅走阔构成拖累。
10月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上行,维持较高的景气度。1-10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3%,增速较前9个月上行了0.1个百分点且连续两个月上行。制造业投资单月同比增速自9月的+9.7%上行至10月的+10.0%。但从环比来看,在9月的高基数上,10月环比增速为-9.8%,低于历史同期的-6.8%。
预计四季度在出口和产业升级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将维持较高的景气度。一是,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政策对制造业投资带动效用明显,1-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8%、10.6%,带动作用明显;二是,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下,1-10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对于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三是,10月出口额(按美元计)同比增速为12.7%,较上月大幅加快10.3个百分点,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向前看,四季度出口在贸易商“抢出口”行为的支撑下预计将维持较高景气度,也会对制造业扩产意愿带来支撑。
三、基建投资:三季度专项债发行显著加速,带动基建投资上行
基建投资累计增速自年内3月以来首次上行,单月同比增速继续上行。今年三季度开始,专项债资金发行显著加速,在“两重”建设的持续推进下,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回升。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3%,比9月加快0.2个百分点,为今年3月份以来的首次回升。从单月增速来看,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从9月的+2.2%上行至10月的+5.8%。
年内专项债发行基本结束,新一轮化债启动,关注后续财政发力对于基建的支撑作用。三季度专项债发行节奏已显著加速,截至10月底,新增专项债规模接近3.9万亿元,基本完成年内发行任务。10月,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按程序下达。向前看,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以及近期地方政府化债工作的推进,地方政府在加强基础设施的能力方面会继续得到提升,预计基建投资将在四季度稳定增长。
前期调控政策的调整效用明显,销售端景气度继续改善。9至10月地产再次进入到销售旺季,叠加多地调控政策出现调整,9月全国地产销售跌幅小幅收窄,10月在此基础上继续上行,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单月同比增速自9月的-10.8%上行至-1.6%,销售额单月同比增速自9月的-16.1%上行至10月的-1.4%。
从高频数据来看,11月前14天大中城市的房地产销售景气度在继续上行。30大中城市来看,10月的日均销售面积为32.59万平米,同比跌幅自9月的-32.4%收窄至10月的-3.8%。11月前14天日均销售面积为33.25万平米,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至+2.1%。
一线城市二手房价降势减缓,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明显。2024年10月,全国百城二手住宅环比下跌0.6%,跌幅较9月收窄0.1个百分点,十大城市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33%,跌幅同样较上月收窄0.47个百分点。11月份以来围绕着房地产的政策持续加力,包括多地加大购房补贴力度、提高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加大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等政策,有望助推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
综合来看,房地产行业经过了近三年的调整,已经释放出“筑底”信号,一方面政策频出有助于稳定居民预期,加速住房需求释放,核心城市市场量价或将企稳;另一方面,各项融资工具“组合拳”有望形成规模效应,加速稳定开发商和银行等各方信心,加速房地产行业新发展模式的构建。
海外经济出现较大衰退风险,国内政策节奏不及预期。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董事总经理,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2023年10月参加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对经济工作建言献策。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6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经济、人口问题及中美关系。在《Economics Lett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文章多篇。对古代经济史、地缘政治博弈尤感兴趣,通过缜密推理,不断提升对社会运转本质的认知。英国剑桥大学金融与经济学硕士。8年证券研究工作经验,专注国内货币政策和流动性,财政政策和地方债务,资产配置领域研究。在《中国货币》发表多篇文章。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经验,具备基本完善的宏观利率研究框架和视角。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士、数量金融硕士,4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国内外通胀、大宗商品、人口问题等领域。擅长通过底层数据挖掘、推演、论证宏观问题,在《中国金融》、《中国改革》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上海财经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曾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聚焦资产配置方向,致力于从数据中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资产配置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士,曾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毕业生、院优秀学位论文等荣誉。聚焦美国GDP拆分与预测、零售数据、非农数据,研判海外经济趋势,探究货币政策脉动。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