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刺猬公社
在传播格局急遽变化的大时代,内容行业大潮涌动。一只刺猬站在山顶上,瞭望这急速不宁的世界,默默记下每一个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打工人前10月周均工作48.6小时# 【# ... ·  昨天  
虎嗅APP  ·  焦灼的中年女性,去考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刺猬公社

中国孩子为啥只能活在童话绘本的虚构世界?央视九套前执行主编想做一档专给孩子看的纪录片,免费的

刺猬公社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3-19 21:02

正文

导读

《萌眼看世界》是中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儿童启蒙教育的纪录片栏目,目前有全国500多家幼儿园引进,除北京外,有一部分在云贵和河北地区的乡村幼儿园,是公益项目,创始人说将永远免费。

  

中国的孩子一直生活在虚构世界里,但好像没人觉得奇怪:孩子不就该看看童话、绘本、动画片么?


张小鱼是个例外。


2016年5月之前,她是央视九套(纪录片频道)执行主编,做了近20年纪录片,曾带领《中国地理探奇》团队制作科普纪录片《湿地的危机》,第一次代表中国在国际纪录片节展上拿到了科普纪录片银奖。之后,她辞职了。



张小鱼并没有抛弃老本行,而是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做专门给孩子看的纪录片。


这套纪录片名叫《萌眼看世界》。张小鱼从美国国家地理、英国BBC 、韩国KBS、日本NHK,以及央视等渠道引进片源,改编制作成一档适合3-14岁儿童观看的纪录片。内容涉足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希望通过孩子所能接受的科普方式,帮助他们适时触摸和认知真实世界。


虽然是创业,但张小鱼并不打算出售这些纪录片,而是免费提供给所有孩子。


“必然会有一些幼儿园和家长不愿意掏钱,孩子却是无辜的。”张小鱼在接受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专访时称,目前自己和几位朋友合伙投入了100多万元,尽管压力很大,后续在引进投资者的过程中,她也将始终坚持免费模式。


正因为免费,作为中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儿童启蒙教育的纪录片栏目,《萌眼看世界》已在全国500多家幼儿园的墙壁上放映。


但张小鱼如何能把这个公益项目做长久?如何在赢得孩子喜爱的同时获得投资人青睐?甚至,儿童纪录片究竟是不是伪市场?纪录片老手、创业新手张小鱼还有很多质疑要解答。



孩子为什么要看纪录片


四到六岁的孩子,似乎对眼前这个世界有问不完的问题:


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呀?

爸爸,为什么星星会那么小呀,天上的云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呀,北极熊和企鹅为什么没有生活在一起呀?


倘若没有一点知识储备,或是缺乏足够的耐心,无奈的父母们可能会斥责孩子:你咋这么多问题!


但稍讲道理的父母就会觉得,这么处理是不妥当的。孩子的求知欲应当得到鼓励和尽量满足。


在张小鱼看来,纪录片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那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提问,如果放在童话和动画片中解释,很可能会被编成一个温馨的小故事。这可能帮助孩子睡眠,但很可惜,是假的。


纪录片能帮助人理解世界。张小鱼半开玩笑说,自己就曾因为没看一个纪录片,而造成一个终身遗憾。


她说,高中学生物时特别勤奋,那几本生物书“能倒背如流”,但只是一种应试学习,“我始终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生物,上面的东西其实也不是真的理解。”


最终,张小鱼只考了40多分(满分70分)。那一年,她差两分上清华。


后来她在央视九套工作时,偶然看到一个BBC的纪录片,叫《Life》。“我看完就觉得自己学了一部生物史!马上就对生物开始热爱,对大自然开始热爱!”张小鱼说,这个片子用很形象的方式告诉人们,染色体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生物学的名词到底是什么东西。


“我就在想,如果我高中看了这些东西,能不把生物学好吗?”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却也有某种普遍性。“我们总说自己的孩子只会应试,但我们也没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方式啊。这不能怪孩子,只能怪我们自己。”张小鱼说。


她正在通过纪录片影响自己六岁的儿子桐桐。比如给他看了一个水洞探险的纪录片后,桐桐就对“密度”有了很深的理解。


这个纪录片有段画面是,上面是清水,下面是海水。因为海水比水的密度要大,所以在水的下面。张小鱼就跟孩子说,这就是密度,密度大的在下面,密度小的在上面。


小家伙立马就反应过来了,说,油的密度小,就浮在水上面。洗澡的时候,他把玩具往水里一扔,漂起来的,就说,“哦,密度小”;沉下去的,“哦,密度大”。


张小鱼觉得,从那以后,桐桐再学到“密度”这个词时就不会紧张了。“很多女孩怕学物理,其实是没有把书本上的这些东西跟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


孩子有求知的需求,现在的幼儿园却没有相应的视频内容是适合给孩子播放的。


张小鱼说,幼儿园给孩子播放过一次宫崎骏的经典动漫《千与千寻》,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一帮家长站在幼儿园园长办公桌前面谴责,说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吓得孩子晚上不敢睡觉。


有一天,桐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突然问张小鱼,“胸大会怎么样?”


张小鱼吃了一惊。四岁多的小男孩,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


后来才弄清楚,原来是幼儿园给孩子放的视频节目里提到了这些。身为人母的张小鱼非常不安。她决定建议幼儿园给孩子看纪录片,但在这之前,她想看看儿子对这种节目类型的反应。


当时还在央视工作的张小鱼从台里拷来了BBC的纪录片《冰冻星球》,发现只要是动物们出现的画面,儿子都目不转睛,特别喜欢。只是听不懂英语,而且画面剪辑得有点复杂,桐桐看不懂。


当晚,张小鱼彻夜没睡,自己从《冰冻星球》里给儿子剪了一个专门关于北极熊的短片。第二天再给儿子看。这个讲述北极熊怎么养宝宝,怎么游泳,怎么觅食,宝宝淘气了爸爸怎么吼它的长达15分钟的视频,桐桐一连看了十多遍。


很快,这个片子就在桐桐就读的幼儿园里播放了。



孩子适合看纪录片吗?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博导张雅欣,对刺猬公社称,目前没有针对孩子创作的纪录片作品,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纪录片的目标受众都不是孩子,特别是市场化的纪录片。


“纪录片是所有节目形态中最具有文化品位的,孩子显然不是收视的主流人群。”张雅欣说,大部分纪录片中对于社会真实状态的记录与描写,也不是孩子的心智所能够理解的。


在位于通州区的一家幼儿园,刺猬公社在一旁观摩了孩子们看纪录片的课堂。这群五六岁的小孩,看的是《萌眼看世界》栏目中的《谁创造了气候》,视频长达约5分钟。



老师在播放视频前,先提了一个问题,让孩子们看完视频后回答,里面提到的是哪个国家。


播放的第一遍,每个孩子都仰着头,看得很认真。结束后,老师提起刚才的问题。但孩子们都回答不上来。


第二遍,每播放一句,老师就解释一句。但这种解释,大多是复述,让孩子填空。孩子的记忆力很好,在老师说“这种冷热空气的剧烈碰撞,形成了暴风雨”后,他们会大声纠正,“是形成了猛烈的暴风雨”。


只是直到视频再次结束,孩子们还是没能说出正确答案“阿根廷”,最接近的答案是“南美洲”。


不过,经过连续四遍的播放和老师的不断讲解,最终有几个孩子能够大致解释,闪电和暴风雨是怎么形成的。但对于“究竟谁创造了气候”这个相对复杂的问题,还是很有困难。


视频中也有不少专业词汇,诸如“对流层”、“强气团”。期间有一位小女孩问“对流层是什么意思”,老师或许没听见,没有解释。


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大部分孩子都很投入,甚至会举一反三。有孩子提问,“阿根廷是这样,那我们这里是不是也是这样啊?”


课堂结束后,刺猬公社现场做了个小调查。问他们平时喜欢看些啥电视。大部分孩子说了各种动画片的名字,却也有孩子说喜欢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看《甄嬛传》和抗战电视剧。


当问到,动画片和《萌眼看世界》,更喜欢看哪个时,最初大部分孩子都说动画片,突然有个孩子说喜欢看《萌眼看世界》,接下来就一大片附和声。最后几乎达成一致的结果是,两个都要看。


大人们可能真的低估了孩子的心智。时代已不同以往。我们小时候是玩泥巴,现在的小孩是玩iPad。他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是我们在那个年龄段几乎不可能接触的。所以人们常常发现,这小孩太早熟了,怎么什么都知道。


张雅欣也认为,有些孩子喜欢看纪录片,或者比较聪慧,或者心智比较早熟,完全可以看成年人题材。


“每个孩子资质不同,不能奢求每个孩子都真的完全看懂。现在幼儿园也给孩子上国学课,难道这些他们就能完全读懂吗?”前述幼儿园副园长嫦鸿对刺猬公社说,重要的是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能看懂多少是孩子的事,但给不给孩子这个机会是大人的事。



儿童纪录片该怎么做


自去年5月从央视辞职,6月正式推出《萌眼看世界》,张小鱼已经制作了50多期纪录片。它们都是根据已有素材剪辑改编,并不存在版权问题,她能拿到一些公益版权。


张小鱼成立了公司,目前全职团队有8人。前期选题策划则获得了两位仍供职于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好友的兼职帮助。


制作儿童纪录片,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智识水平,尽量降低原片的知识密度,一般一个长达十分钟的片子,仅会包含四五个知识点。


纪录片中那种略显“高冷”的文本和语气也得改变。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且便于理解,需要更有亲和力的讲述方式,就像在讲睡前故事。


例如在《帝王蟹》中,有这样的句子:


海胆壳为帝王蟹提供了充足的钙,让它的外壳更加坚固,这就像牛奶、大豆、海带一样,多吃含有丰富钙质的食物,也可以让小朋友们长得更高更结实。


而在描述帝王蟹性交繁殖时,是这样描述:


这两支帝王蟹紧紧抱在一起,好像跳舞一样。科学家说,这就是帝王蟹宝宝的爸爸妈妈。它们抱在一起,说明他们非常恩爱,而且很快就要有小宝宝了。过了一段时间,帝王蟹妈妈果然怀孕了。帝王蟹妈妈把卵藏在外壳下面,一年后,长得像小虾一样的幼蟹从妈妈的外壳里孵化了出来,被海水带到了各个地方。


纪录片《帝王蟹》


做完片子后,张小鱼会拉一帮小孩过来审片,看他们的表情,是不是注意力集中,有没有兴趣,在哪个地方需要调整,无论是调解说,还是调画面。


“但这个只能是尽量去做,很难做到每个小孩都喜欢。”张小鱼说,在北京的幼儿园,她会自己去旁听,看反馈。


尽管如此,孩子依然难以独立看懂。


张小鱼研发了一套解释系统。除了视频制作外,他们还要做课件。视频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都要做解释。


比如一个关于企鹅的片子,他们会在课件中准备:企鹅有多少种,会长多高,片中出现的企鹅都是什么企鹅,在哪分哪秒出现,等等。


甚至,他们还会专门针对片中内容,再设计一个相关的游戏。


例如在一个讲解地球大陆版图的课件中,设计的游戏是,给七个小朋友分别命名为“北美”、“非洲”等七大大陆板块,然后让其他小朋友扮演具体的几个国家。那么,谁和谁是好朋友,谁和谁是分开的,让他们站在相应的位置。最后再去看大陆版图,帮助孩子记住。



课程研发的相对复杂性,导致制作节奏的缓慢。张小鱼说,他们一个月只能制作一个系列,大约五六集。


张小鱼会把每期内容都发布在腾讯视频和微信公号,如果有幼儿园希望采用他们的纪录片作为教学内容,会先在这里选片,然后联系张小鱼,张小鱼将不含广告的原片和课件都打包发在百度云盘中,供对方下载使用。



永远免费?能持久吗?


张小鱼说,全国已有500多家幼儿园采用了《萌眼看世界》。大部分是他们一个电话一个电话联系上的。


绝大部分幼儿园都感兴趣,但多少有些疑虑,非常警惕,因为电话另一头突然有个陌生人跟他们说能提供免费的东西,难免担心其中有诈。


“他们会想,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啊,以后是不是想收费啊。信任感很低。”张小鱼哭笑不得。


他们只好同时求助于公益组织帮忙联系。这些公益组织给一些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带去投影仪等硬件,唯独缺内容,所以顺便能把这些纪录片带过去。


“乡村孩子对这个更有需求。”张小鱼认为,城里的孩子虽然没看过关于吴哥窟的纪录片,但是父母还可能带他实地去吴哥窟游玩,而山村的孩子可能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他们甚至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土星五号长什么样,为什么发射神舟火箭,这都是怎么发射的,我们要拿它干什么,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如果不看纪录片,视野要受到很大的限制。”


张小鱼也开始在朋友圈里召集公益大使,希望让更多幼儿园采用自己的纪录片。


有热心的孩子家长向张小鱼建议,这么优质的内容完全可以收费变现。但是张小鱼觉得这对孩子不利。“很难保证每个幼儿园和家长都愿意为这个埋单,孩子没有消费的选择权,我不想因为幼儿园和家长的选择而让那些孩子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所以,张小鱼决定“曲线救国”,即用一套商业化项目挣钱,养活公益项目。


她说,自己的专长是做视频节目。“如果有人投资,我们也可以做一档像《爸爸去哪儿》,甚至比它还要好的节目。那其实是一档给大人看的节目,小孩只是一个看点,说得不好听,是道具,但我们想做一档真正给小孩儿看的综艺节目。”


张小鱼举例说,比如跟迪士尼合作,孩子不光是在那儿疯玩,玩了那么多次过山车,那想不想知道过山车上的力学原理,为啥不会掉下来。旁边的树是什么树,为什么它叫法国梧桐,为什么这种梧桐前面要加法国两个字,背后有什么文化背景,等等。


这套节目会商业化运作,但整体理念依然是和公益项目相通,也就是让孩子触摸到真实世界,认知真实世界。


张小鱼说,现在跟几家企业洽谈,只是都还在初步阶段。也在找投资人融资,都是些朋友,目前还在写商业计划书。


整个项目刚刚起步,张小鱼说自己虽然压力很大,但是相信自己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跟救助白血病、艾滋病还不一样,我们这种公益项目具有普适性,能够影响一代人。”最初,张小鱼做儿童纪录片只是为了儿子,现在,她觉得这件事情变得更大了。


刺猬公社长期关注媒体人转型创业,如有创造力的故事,请联系刺猬君微信号yunlungong,或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


熊少翀

关注内容产业、创业投资,欢迎来撩

微信号:masonhsiung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 内容人才招起来难不难?贵不贵?13家内容创业公司的boss们是这么看的

 随着内容的价值被重新审视,好的内容人才成为创业公司争相哄抢的对象。刺猬公社访谈了13位内容创业者,请他们谈谈关于招聘的看法。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