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培训每日谈
本公众号均为原创文章,是基于张立志本人在多年培训实践中的经验提炼,也有很多是刚刚在培训过程中思考出来的最新技巧和方法。希望通过分享与各位培训人共同成长。让培训人不再孤独,让培训更有价值,让培训这个职业更加体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12 小时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昨天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2 天前  
湖北邮政  ·  第2136期 新年第一课,紧抓风控合规保健康 ·  4 天前  
湖北邮政  ·  第2136期 新年第一课,紧抓风控合规保健康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培训每日谈

想要改变别人,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培训每日谈  · 公众号  · 培训  · 2019-03-07 11:36

正文

有人说:能改变自己的是神,要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

但其实大部分人都希望别人改变,都会认为别人有诸多不足。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就是挑毛病,就是认为别人有不足,别人需要做出改变。其实我们都是拿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尤其在企业里,大部分老板认为其大部分下属都有要提高的地方。如果能够把别人看顺眼了,那基本上就快成神了。

在学习项目设计的培训班上,经常会听到学员抱怨:

  • 我们老板不重视培训。

  • 我们业务部门太忙,不愿意来参加培训。

  • 我们培训岗位就是个边缘岗位,不受待见。

  • 老板太忙,没机会接受我的访谈。

  • 业务部门工作混乱,没有重点,我也不知道他们要培训什么。

  • ……

一般我都会问一句:我们自己可以做什么? 我们不能将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质量交给别人,不能将问题去归因于外部这些不可控因素。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一个习惯就是 积极主动。史蒂芬·柯维认为: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并且可以对现实环境进行主动积极回应;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有选择的自由"。

而我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不管碰到什么情况, 要问:我可以做什么?。

  • 比如老板不重视培训,那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去想办法影响老板。

  • 业务部门不愿意参加培训,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想办法激发他们参训的意愿。

  • 培训岗位不受待见,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想办法提升这个岗位在组织中的价值。

  • 老板太忙,没时间接受访谈,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想办法去旁听会议,接缝插针接近老板。

  • 业务部门工作混乱,没有重点,我可以做什么?我可以帮助他们去梳理业务重点。

如果这些工作你都做了,付出了最大努力,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最起码你还可以选择离开这家公司。就是柯维说的, 你要有选择的自由。

据此,我们可以将工作和生活中要做的事分为三个圈:

大家都希望不断扩大自己的可控圈,所以很多人就会想办法往高处爬,权力越大,可控圈越大。影响圈受可控圈影响,也与个人本身的资源和能力有关,你如果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你可以影响的面就会广。

1 、可控圈:受权力、资源和能力影响

在职场中,权力、责任、利益是每个岗位正常运转必须要界定清晰的3个要素 ,所以在组织中,越往高层其权力和责任会越大,能够决策和控制的工作范围也会更大,这是金字塔结构所决定的。华为倡导“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决策”,希望通过制度和流程的重塑,通过更大范围的授权,来扩大一线作战者的可控圈。但是,其实他们能够控制的事还是有限的,因为涉及到资源调配、部门协同、转型决策等工作肯定还是需要高层来决策,这是他们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其作战单元的范围本身就比较小,可控圈就会比较小。

培训经理一直抱怨自己在公司内可以做的事太有限,那就是在其岗位描述中更多是关于组织培训班、构建培训体系等内容,也就是在培训组织的范围内,你的工作范围局限于培训事务性工作相关。你能够去决策和影响的范围就这么大。但其实在组织中,很少会对培训经理的工作有清晰明确的限制。

可控圈除了受权力影响外,另外两个影响要素就是你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在有些组织里,培训费预算是计提制,培训部门每年可以用的预算很多,也就是你拥有了可以调用的资源,那这些资源可以用在请外部专家、可以用在支持业务发展,为业务部门提供更优质的课程和服务,这样你就把这个圈放大了,当然前提是你得拥有支持业务的能力。

所以,组织赋予你权力和资源,也不代表你的可控圈里的工作就一定是可控的,最重要的还是你的能力,如果你的能力足够大,就可以扩大你的可控圈。

比如我一个朋友曾在一家民企工作,业务部门给出一个需求“跨部门沟通能力培训”,你看他认为你的可控圈就是“找个老师来上课”,但是我朋友经过调研发现,跨部门沟通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部门间的职责、流程界定上存在模糊地带,然后就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所以他就及时向业务部门老大汇报了这个问题,业务部门老大问他怎么处理,他说可以亲自负责重新梳理界定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梳理部门间合作的工作流程。后来他很好地完成了此项工作,赢得了老板的认可。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可控圈的大小也会受制于自己的能力,当然你要拥有这样的能力,首先得有意义去扩大这个圈。

2 、影响圈:除以上因素外,还受意愿影响

有些事你控制不了,但是你可以去影响,这就是积极主动的态度。 影响力的大小当然也有权力大小相关,比如部门负责人尽管有很多事也决策不了,但是他可以去影响,包括影响企业高管或其他部门负责人。

影响力的大小还与个人能力和意愿有关。这个能力主要表现为构建人际关系的能力,我们看到能够做得很好的企业大学负责人都是这方面能力很强的人。他们善于与业务部门、企业高管构建良好的关系,赢得他们的支持。如果企业大学负责人做不到这一点,仅靠所谓的培训方面的专业是很难赢得支持的。

具体来看,这种能力又表现为看问题的角度、人际敏感性、把握需求寻求共识、说服力等。如果你看问题就是站在培训班这样很小的范围内,那显然影响的范围也会很小,你如果站到公司整体发展的角度看问题,那视野扩大了,影响圈也可能会扩大。另外,人际敏感性很强的人通过会敏锐认识到其他人的内在需求是什么,然后在自己需求和他人需求之间寻找共识,实现双赢。而这个过程中,要让对方意识到你是在帮他,这件事做好对他们也有好处。举例来说,如果你希望某领导出席你的培训活动,给你站台,那你不能仅仅说“请领导赏光、请领导支持”这样的语言,你如果只说这样的语言,就演变为他是来帮你的,你是求他的。你要让出席领导认识到,这件事对他们部门有好处,同时有利于提升他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当然前提是领导对这方面有诉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