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邃瞳科学云
邃瞳科学云是一个百家争鸣的个性化学术传播平台。依托新媒体矩阵,小程序及APP等完整产品线,在开展专业性的学术活动的同时,还致力于科普教育和科学传播,更自由、重分享。 格物致知,光被遐荒。Meet Your Scienc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素食星球  ·  椰香四溢的纯素雪花酥,颠覆传统的味蕾体验 ·  19 小时前  
素食星球  ·  椰香四溢的纯素雪花酥,颠覆传统的味蕾体验 ·  19 小时前  
银行家杂志  ·  中国外贸信托卫濛濛:提升信托服务质效 ... ·  2 天前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召开2025年全面从 ... ·  2 天前  
中国人民银行  ·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二次专题学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邃瞳科学云

华中科技大学/广州大学Angew: 镍基阳离子聚合物嵌入TiO₂辅助剥离实现高效光催化CO₂还原

邃瞳科学云  · 公众号  ·  · 2025-01-02 13:20

正文



第一作者和单位:吴灿 华中科技大学、宋轲 华中科技大学、张喜庭 广州大学

通讯作者和单位:王靖宇 华中科技大学、刘兆清 广州大学

论文DOI: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23200




全文速览
多孔有机聚合物由于其多孔且可调的结构有利于气体吸附和金属位点的整合,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多孔聚合物的光催化往往受限于其体相结构的低表面反应性和低电子迁移率。该研究将TiO 2 纳米粒子和Ni(II)位点整合到层状阳离子咪唑聚合物(IP)中,阳离子聚合物特性和自由阴离子作用相结合能够稳定关键中间体,提高CO 2 还原的反应动力学。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层状TiO 2 /NiIP原位剥离为纳米片(NSs),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和更短的电子传输路径,5小时内CO 2 转换率达到2.4%。形成的TiO 2 /NiIP-NSs催化剂CO产率高达54.9 mmol g -1 h -1 ,选择性为99.9%,优于近期报道的多孔材料。嵌入TiO 2 纳米粒子能够提高电子传输效率,从而促进层状聚合物的光化学剥离过程和纳米片稳定性。该研究为构建高效的CO 2 还原光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背景介绍
光催化 CO 2 转化过程中,C 2+ 产品的工业价值高于C 1 产品,但C-C耦合的困难严重阻碍了它们的效率和选择性。CO作为一种基本化学原料,其对工业实施的适应性和分离技术成熟,相对经济实用。更重要的是,CO的转化效率几乎是迄今为止已报道的CO 2 还原产品中最高的,已接近工业过程的需求。即便如此,当前光催化性能的CO产率仍处于几十至几百微摩尔尺度,其相对较低的效率和选择性,仍然制约光催化CO 2 转化的实际应用。多孔有机聚合物可以有效地作为富集CO 2 的多功能平台,并负载金属催化中心促进CO 2 转化。然而目前报道的大多数多孔有机聚合物具有三维(3D)块状结构,并且电荷传输相对低效,这不可避免地抑制了对CO 2 还原的催化活性。为此,人们开发了纳米厚度的二维结构,缩短了光生载流子的迁移距离,从而减轻了固有的电子-空穴复合,但分离的二维纳米片由于层与层之间的π-π堆积,通常是不稳定的,所以如何提升二维多孔有机聚合物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亮点

1. 本工作首先编织得到咪唑基微孔聚合物IP,随后利用硅烷偶联剂将TiO 2 纳米颗粒嵌入IP层中再负载Ni构筑了复合材料TiO 2 /NiIP,在光还原CO 2 过程中原位剥离形成TiO 2 /NiIP纳米片,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CO的产率高达54.9 mmol g -1 h -1 ,5小时内CO 2 转换率达到2.4%,是近期报道多孔材料中的最高值。

2. TiO 2 /NiIP复合结构中TiO 2 的引入表现出多种功能,既能促进层状IP聚合物的光致剥离,同时起到稳定聚合物薄层的作用,而且加速了光敏剂向Ni催化位点的电子传输效率。

3. 结合DFT理论计算结果证明,NiIP中Ni中心具有lewis-碱性质,导致Ni中心与配体之间形成两中心/三电子σ键并作为*COOH的活性吸附位点。同时,*COO与离去的Cl阴离子之间的氢键极大地稳定了关键中间体,从而实现CO 2 到CO的高效转化。




图文解析
本文基于微孔聚合物结合分子设计,对镍基阳离子聚合物-TiO 2 (TiO 2 /NiIP)进行结构设计。TiO 2 /NiIP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首先,采用二甲氧基甲烷编织法编织得到咪唑基微孔聚合物IP,随后利用硅烷偶联剂将TiO 2 纳米颗粒嵌入IP层中,最后负载Ni制备得到复合光催化剂TiO 2 /NiIP。TiO 2 /NiIP在光催化还原CO 2 的过程中再发生原位的光化学剥离得到二维纳米片TiO 2 /NiIP-NSs。

图1. TiO 2 /NiIP材料的合成示意图


TiO 2 /NiIP复合材料清晰地显示了锐钛矿相TiO 2 的特征衍射峰(图2a),表明多孔聚合物IP对TiO 2 晶相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13 C CP-MAS NMR光谱在 137和129 ppm处显示出强峰,这归因于芳香环中的碳原子,36 ppm处的峰值归因于交联剂的亚甲基连接,这进一步证实了聚合物骨架在复合结构中的形成(图2b)。XPS结果表明,Ni 2+ 是通过配位而不是金属团簇态成功地负载到咪唑基聚合物 IP中(图2c-d)。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光谱分析表明,分散的Ni原子通过Ni-C/Cl配位稳定形成NiIP骨架(图2e-g)。在CO 2 吸脱附性能方面,TiO 2 /NiIP在室温条件下的CO 2 吸附能力高达14.8 m 3 g −1 ,是纯TiO 2 的2.9倍(图2h)。

图2. 材料结构性质表征


在可见光(λ ≥ 420 nm)照射下,光催化反应CO 2 转化产物以二电子的CO为主要产物,TiO 2 /NiIP催化剂具有相对最高的还原产率(图3a),CO的产率为54.9 mmol g -1 h -1 ,并且与竞争反应的产物H 2 相比,CO的选择性高达99.9%。通过同位素 13 CO 2 示踪实验结果表明CO确实是由TiO 2 /NiIP光催化剂上CO 2 还原产生(图3b)。图3c证明原位剥离的必要条件为光照与CO 2 氛围。在455 nm处,测得最高AQY为4.26%(图3d),CO生成速率定性地遵循 [Ru(bpy) 3 ]Cl 2 ·6H 2 O的特征吸收光谱,证实了其作为光敏剂在光照射后起到了触发光催化CO 2 还原反应的作用。结合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等结果证明,TiO 2 /NiIP复合结构中TiO 2 的引入作为媒介加速了光敏剂向Ni催化位点的电子传输效率。随着反应的进行,TiO 2 /NiIP从紧密堆叠的块状结构剥离成TiO 2 /NiIP-NSs二维纳米片(图3e-3h),聚合物层的厚度减少到~2.0 nm(图3i)。结合图3j的光催化循环实验结果可以得出,TiO 2 /NiIP在连续5个循环中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光催化活性。对于NiIP,CO产率在两个循环后严重下降,说明光化学剥离后的NiIP-NSs稳定性较差,在 IP层中嵌入TiO 2 纳米颗粒不仅可以促进光化学剥离过程,还可以提高新剥离的IP纳米片的稳定性。

图3. 催化性质及材料形貌表征


为了进一步比较和探究TiO 2 /NiIP高效光催化还原CO 2 的机理,通过DFT计算研究了CO 2 还原中间体与两种聚合物的相互作用。NiIP(1.35 eV)最稳定的吸收路径为1→3(图4a),由于NiIP中Ni中心的lewis-碱性质,导致Ni中心与配体之间形成两中心/三电子σ键并作为*COOH的活性吸附位点。同时,*COO与离去的Cl阴离子之间的氢键极大地稳定了关键中间体,优于Ni(II)卟啉聚合物2′(1.94 eV,图4b)。由此可见,NiIP的阳离子聚合物特性与阴离子氢键作用相结合,促进了CO 2 还原反应的动力学,使得NiIP的CO 2 -to-CO性能高于Ni(II)卟啉聚合物。

图4. DFT计算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类碳骨架的层状咪唑基聚合物,作为捕获CO 2 并与Ni(II)位点结合的多功能平台。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包埋TiO 2 纳米粒子的层状NiIP被剥离成具有纳米片结构的TiO 2 /NiIP-NSs。剥离后的TiO 2 /NiIP-NSs的CO产率为54.9 mmol g -1 h -1 ,选择性为99.9%,约为三维块体结构的TiO 2 /NiIP的4.3倍,这是由于TiO 2 辅助剥离和NiIP-NSs的结构特性提高了表面反应性和电子传递效率,有利于CO 2 的活化和还原。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克服多孔聚合物光催化能力不足的限制,为设计和合成具有良好反应性和稳定性的二维POP基光催化剂提供新的途径,有望与氧化反应或其他还原反应相结合,用于合成多功能化学品。


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小编删除
欢迎关注我们,订阅更多最新消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