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羽财经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方空间  ·  新作︱南川石舍:不寻常的自然 / ... ·  昨天  
建E室内设计网  ·  审美提升 | Studio Asaï 野兽派的细腻 ·  昨天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南大建筑钟华颖工作室|靖江滨江新城长阳邻里中心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华南理工新作|云南思茅一小古城校区 ·  3 天前  
有方空间  ·  新作|井冈山演艺中心提升改造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羽财经

楼继伟连发六炮背后

凤羽财经  · 公众号  ·  · 2021-03-21 22:00

正文

最近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公开讲话连发六炮,圈内震动。其中就提到了“救助包商银行,存保基金、再贷款等花了1700亿,实际上是纳税人承担了损失”,再次引发对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注。
是受害者,不是背锅侠
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几乎成了房地产金融的代名词。
很多人对此笃信不已,然而,事实是所有数据都显示, 个人按揭业务的坏账率是各大行各类贷款业务中都是表现最好的业务之一。 中国老百姓是不敢与“官”斗的,银行系统的强势官方背景,哪里是老百姓敢招惹的?
按揭在家庭支出的排序中是可以排在首位的,砸锅卖铁也得还上。如果中国老百姓都敢拿自己唯一的大宗资产去和银行搏命,那么问题肯定不是什么金融风险,而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运作。
仅次于个人按揭的,就是网络金融消费贷了。最近小半年来,网络金融消费贷成了金融系统自上而下严控的风险点。然而,整个网络金融消费贷也不过两万亿规模,分散到众多的蚁族客户头上,就是个小几千,能贷出个一两万都算是大户了。这能有啥风险呢
很多人把网络消费信贷当作坑害年轻人的洪水猛兽,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这届年轻人连这点小钱都还不上、集体赖帐了,那不是金融风险的问题,而是整个经济崩盘。
其实, 把金融系统性风险往房贷、网贷上推,就是把问题往个人家庭推。 这是应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中国个人和家庭的金融风险确实存在,但他们不是风险源,而是风险受害者。
只有经济形势糟糕、失业率大幅增高,才会让那些已经消费不起、借不到的个人家庭也还不起了。把中国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归咎于个人和家庭,是倒置了因果、混淆了本末。
对家庭和个人,应该担心的是他们为什么还不起房贷、消费贷,而不是他们还不起房贷、消费贷到底会导致金融系统受到什么损失。
奇怪的是,公众特别愿意听那些话,难道是认为替他们骂了债务压力就是要替他们还债吗?这种心态特别可悲。不让借钱给你,是因为爱你、准备给你还债?
谁造孽,谁才是风险
真正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哪里?包商银行的垮台可不是因为包头人民不还按揭了、不是个人信用消费贷都成了烂帐了。1700亿元就这么拿去填坑,纳税人是受害者,而不是造孽的。 谁造的孽,谁才是风险。 但到底谁是,从来是谜。
去年爆雷连连的AAA级国企信用债违约,牵扯出一系列的问题。仅一个华晨集团的10亿元违约,背后就是1300亿元的巨坑。这不是个案,而是债市连环爆雷中的一道闪电而已。
涉及的企业还有同为AAA级国企永煤集团名校企业紫光集团、清华控股,地方政府背书的云南城投。任是财大气粗的大行也受不了,放下了矜持,骂出了圈。
那次连环爆雷到底牵扯的债务总额是多少,至今未详,几千亿跑不了、近万亿也有可能。这只是国企债务违约风险的冰山一角,而国企债背后更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则美得不可想象。这是中国个人、家庭金融的错吗?不搭界的。
还有,去年股市高歌猛进的机构抱团,今年以“从哪来到哪儿去”“跌妈不认”收场。这可不是市场的自发行为,而是一场自上而下推动鼓励的机构化尝试,为这轮抱团行情的权威机构背书的名单现在还可以查得到。
谁是受害者?中国的个人和家庭。
有了完美受害者,不等于风险没了
滔滔浊浪,自上游而来,下游的升斗小民哪里有资格去做如此庞大的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源呢?无非是这里被害一点、那里是被坑一下,最后买不起、借不到,也就还不出了。这不是风险策源地,而是倒霉催的受害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