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慈怀读书会  ·  极简的力量(深度好文)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儿子“靠不住”,现在农村流行养女防老 ·  4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讨厌“不喜欢猫的男性”?推理大师雷蒙德·钱德 ... ·  4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在菜场,愿你人生最大的苦,是苦瓜的苦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还在相信星座?教你如何对“伪心理学”说不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1-21 19:56

正文

精读君曰

 

当你面对一个心理学家的时候,你最想问的可能是:

 

你会催眠和解梦吗?

 

你一定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吧?

 

你们心理学怎么还需要做实验?

 

这些问题常常让真正的心理学家哭笑不得,难以回答。

 

在当今的大众传媒和图书市场上,到处都充斥着关于潜能提升、星座色彩、心理操纵、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主题,更有一些伪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从中谋利。

 

今天就要来介绍这本《对“伪心理学”说不》,帮助你纠正对心理学的种种误解,教给你科学实用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下面,精读君将从心理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如何辨别伪心理学、真正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这三个部分为大家解读这本书。其中,了解心理学的定义是前提;如何辨别伪心理学是本书的关键,让你不再对心理学抱有误解;最后,探究真正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帮助你建立起批判性思维系统。



【一】

 

心理学究竟是不是科学?

 

谈起心理学,想必每个人都会产生特定的印象:十二星座的运势性格、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亦或是倾听你说话为你排忧解难的心理咨询师。似乎比起物理、生物和化学,心理学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心理学究竟是不是一门科学呢?

 

(1)什么是科学?

 


①科学采用系统的实证主义。也就是说,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能够实际观察到的。比如伽利略观察到了环绕木星的卫星,而另一位学者弗朗西斯科·西奇试图驳倒伽利略,但不是通过观察,而是通过一些神话理论,这就并非是科学。

 

②科学具有可重复性,可由同行评审。也就是说,一项科学研究成果是经得起其他科学家重复检验的。

 

③科学研究实证可解的问题,并产生可检验的理论。科学的流程通常为:理论→预测→检验→修正。

 

(2)心理学是科学的证据


许多关于心理学的错误认识,都是由那些伪心理学的代理人处心积虑制造的。他们出于利益,总是想让大众相信:无论什么都能纳入心理学的范畴,而且心理学的主张不能以理性标准来衡量。然而,心理学是一门有关行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证据可包括以下两点:

 

①可证伪性

 

可证伪即存在能够被证明不正确的可能性。我们如果说太阳从东边升起,那么它的可证伪就是我们可以观察,如果哪一天太阳从西边升起那它就是错误的理论。

 

科学的首要标准之一是可证伪性标准。

 

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越丰富、越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越大,科学性就越高。


好的理论做出的预测总是会显示自己是可证伪的。坏的理论不会以这种方式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它们做出的预测是如此笼统,以至于总会被证明为正确的。

 

比如说:


如果我具有听别人敲门的节奏就能知道来者何人的本领。

 

当一个人来敲门时,我做出预测:来者为100岁以下的人。那么我出错的概率很低,并且几乎是不可证伪的。

 

而我如果预测:来者为女性,30岁,左手拿书和挎包,用右手敲的门。则此时若把门打开就可知道预测得正确与否。只要有一项不符合,就可以证明预测错误。

 

可证伪性原则对于我们如何看待一个理论的证实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许多人认为,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就是被多次证实的理论。但是理论被证实的次数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正如“敲门节奏理论”所展示的那样,并不是所有证实都是等价的。

 

一个非常具体的、可能被证伪的预测(如来者为女性,30岁,左手拿书和挎包,用右手敲的门),比20个不可证伪的预测(如来者为100岁以下的人)拥有更强的说服力。

 

作者认为,弗洛伊德对于现代心理学的重要性被无限夸大了。因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大多建立在个案之上,很多都是事后总结,是不可证伪的。



 

②操作主义

 

许多人喜欢问“世界是如何开始的?”“我们来到这世界是为了什么?”

 

科学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因为科学家们不是本质主义者。科学采用的是操作主义,科学理论里的概念必须立足于可观测事件。




比如,把“饥饿”定义为“我胃里不好受的感觉”,并不是一个操作性定义,因为它与个人对于“不好受的感觉”的体验相联系,因此不能被其他观察者知悉。

 

相反,涉及一些可测量的,如:食物剥夺时间、血糖水平,这样的生理指标的定义,才是可操作性的。因为它包含了任何人都可以实施的、可观测的测量。

 

外行人经常使用心理学术语“焦虑”“抑郁”等,在他们心里,“抑郁”=“感觉糟透了”。

 

然而,临床心理学家所谓的抑郁,并不等同于外行人所说的抑郁。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抑郁症的专门定义占用了超过12页的篇幅,并且与“感觉糟透了”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心理学也一样,需要对其术语进行操作性定义,使理论概念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真实世界的原貌。

 


【二】


如何辨别伪心理学?

 

伪心理学的盛行对社会的危害比人们想象中要大得多。一些公司会花钱请人为求职者进行“通灵分析”,许多人求职被拒仅仅是因为一个“通灵师”从你的“气场”中看到了一丝扰动。

 

许多星相学杂志的发行量比正规的科学杂志大得多。还有医疗骗术、心理操纵骗术等,伪心理学传播所造成的代价是巨大的。

 

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心理学信息面前,如何拨出迷雾,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明智的心理学信息消费者呢?下面将教你辨别为心理学的特质,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1)见证与个案研究为什么毫无价值?

 

一些情感解读、心理咨询电视节目,经常会请到所谓的心理学教授为观众解答个人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这些教授、专家往往会搬出一些“临床经验”或“个案研究”。

 

然而,个案研究和见证作为评估心理学理论和治疗的证据是毫无价值的。

 

为什么毫无价值?

 

①安慰剂效应:接受过心理治疗的人,无论治疗结果是否有效,人们都会报告某种疗法曾对他们有所帮助。这种倾向被称为安慰剂效应。

 

比如,有研究者的实验数据显示,有两组病人,在一组病人身上试验一种新药,让另一组病人服用等量的不含药物的安慰剂。这两组病人都不知道他们吃了什么药,但是都声称自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

 

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宣告了伪心理学中常见的见证叙述作为证据是无效的。

 

②“鲜活性”效应:当面临问题解决或决策情景时,人们会从记忆中提取与当前情景有关的信息。再没有比发自内心的个人见证更鲜活、更引人注目的了。

 

比如说,魔术师詹姆斯·兰迪,曾在一个节目中说,他今早看到了UFO。几秒钟之内,不断有观众打节目热线过来证实他们也看到了这一景象。有的甚至还提供了许多所谓的“细节”。

 

还有一次,兰迪在节目上对三个听众进行了星座性格分析,三个听众纷纷说很准。其实兰迪只是随口引用了他曾在其他节目上听过的星座解读而已。

 

从兰迪的例子可见,对于任何一个荒谬的事件或者无中生有的言论而言,获得见证是多么容易,又是多么不可信。



 

(2)警惕伪心理学中常见的因果关系

 

①两个变量之间仅仅存在相关,并不能保证一个变量的变化就会导致另一个的变化。即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可能还存在着未被测量的第三变量。

 

比如,许多鼓吹私立学校优越性的人都有这样一个观点:


 

然而,学生成绩的好坏还和家庭背景(如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家中藏书量)等因素有关。

 

②两个变量的相关并不能预示任何方向上的因果。

 

比如,很多人认为,儿童眼球移动速度的缓慢导致了阅读能力差。然而事实则是,缓慢的单词识别和理解困恼导致了不规则的眼动。当教会儿童有效识别单词和理解文字后,他们的眼动轨迹变得平顺了。

 

要避免因果颠倒。

 

③要警惕选择性偏差。确保选择性偏差不会捣乱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可以控制所有变量的情况下进行真正的实验。

 

比如,有研究数据显示,接受心理治疗的人在各种成瘾症(如肥胖、吸毒、抽烟)的治愈率方面,要低于没有接受过心理治疗的人。

 

原因并不是因为心理疗法使得成瘾的行为更加难以改变,而是因为那些寻求心理治疗的人的成瘾问题更复杂和棘手。

 


【三】


真正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那么,真正的心理学家是如何思考、分析和解读人的行为与心理的呢?

 

(1)让一切置于控制之下

 

心理学家需要用实验控制来排除某种现象的各种不同解释。实验方法的核心就是操纵与控制。

 

比如,一位德国教师声称一匹叫做“聪明汉斯”的马知道如何算术。训练员无论给汉斯出加法、减法还是乘法题,汉斯都能用它的蹄子敲出答案, 并且完全正确。

 

后来,一位叫奥斯卡·芬斯特的心理学家对汉斯的能力做了系统的研究,终于发现,原来当汉斯正在敲答案时,它会观察训练员头部。当汉斯接近答案时,训练员会下意识地稍微歪一下他的头,汉斯就会停下来。与其说它具有算术能力,不如说这匹马观察力惊人。

 

因此,“马能敲出正确答案”≠“马具有数学能力”。

 

(2)结论建立在聚合性证据之上

 

心理学的结论往往是建立在聚合性证据之上的,没有一个实验室可以一锤定音的,但是每一个实验至少杜能帮助我们排除一些可能的解释,并让我们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3)打破“神奇子弹”的神话


何为“神奇子弹”?

 

即一发子弹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然而,一个特定行为都不是由某个单独的变量引起的,而是由许多不同的变量共同决定的。

 

比如,由研究者发现,收看电视的时间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相关。但是,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大量其他变量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质量等)。

 

心理学上,考察行为的原因时,要依照多样性的原则来思考,不要陷入误区,认为某一特定行为只是由某一特殊原因造成。大部分复杂的行为都是由多重原因交互作用所决定的。

 

(4)理解“偶然性”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

 

由于没有领会偶然性是如何始终贯穿于心理学理论中的,人们常常误解了研究对于临床实践的贡献。

 

对于想要运用心理学知识的外行人来说,理解偶然性这一因素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受过正规训练的心理学家承认,他们的理论只能解释人类行为变化的一小部分而非全部,他们会坦然面对偶然因素。

 

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的所谓心理学专家,能对每一个个案及人类行为的每个细节都做出解释,引发的不是崇拜而是质疑。

 

最终被揭示的行为规律,通常情况下都是一种概率关系。

 


【四】


正如作者所说,关于伪心理学,人们爱用它们,就是因为它们难以驳倒。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可以拿一条出来解释一番。难怪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判断他人行为和人格的高手。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重点:

 

①心理学虽然比物理、生物等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其也属于科学,具有可证伪性、操作主义特征。

 

②伪心理学惯用的见证、个案研究是毫无价值的,需要我们警惕变量之间的关系。


③真正心理学实验方法的核心是操纵与控制,其结论往往建立在聚合性证据之上,并考察多样性,要理解心理学上的“偶然性”


你学会如何判断“伪心理学”了吗?


当代人对星座、解梦、性格色彩分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愿你能正确地评估心理学,科学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点击直达《成长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