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动派DreamList
青年学习型社群,致力于帮助青年人用行动实现梦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摸摸艺术书  ·  在争议地带——战争与风景的诗意再现 ·  2 天前  
旅拍誌  ·  别放过这个红包!春节一定要这么拍照! ·  2 天前  
东南网莆田站  ·  正月初十到莆田,看超大红团闹元宵 ·  2 天前  
东南网莆田站  ·  正月初十到莆田,看超大红团闹元宵 ·  2 天前  
旅拍誌  ·  《 唐探1900》开笑贺新岁 | ... ·  3 天前  
狼族摄影  ·  必买的长焦镜头,对70-180/200mm长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行动派DreamList

会说话的人有多牛?

行动派DreamList  · 公众号  ·  · 2018-10-13 07:29

正文

- 距离2019年还有 80 天 -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会说话的人有多牛?


会说话的人,往往身边会有很多好朋友,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不会让人有距离感。


他们往往运气很好,在一群人中是偏成功的人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我们都无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与人交往、与人沟通。


我和朋友李先生聊起来以后,他讲到他有这样一次亲身经历。



李先生说,我曾经是个 习惯性“抬杠” 的人。不论别人说什么,我总是想方设法要反驳他。


如果某件事情不符合我的观点,那让我不去纠正简直就是要了我的命。所以我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就好像反应越快越了不起一样。


2007年,我的一场演讲结束后,有一个观众很有风度的称赞了我的发言。那我接着做了什么呢?


当他在台上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我搜罗了所有和我意见相左的点。当我一有机会可以说话的时候,我马上掏出小本本一条条推翻了他的观点。


而当他面对我的反驳时,只是给了个简单的回答,“伙子,再给这些观点5分钟吧。”



表达不同意见、不赞成、坚持自己的世界观、信仰等等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 当你想质疑他人的观点时,请多留点时间以便于你对它们进行过真正的思考



5种不会说话的人你占那种?


知乎用户总结过不会说话的核心点,就在于有“抬杠”的心理:


不成熟型


这种人,并不是多认真的在反驳你,但有些要争一下的感觉。


跟小孩子吵架时“你是傻瓜!”“你才是傻瓜!”的模式没有本质区别。


自我中心型


这种人,还没有学会倾听这件事。


不懂得换位思考,经常我,我,我。他们的反驳很强势,并且有强加于人的倾向。



说教型


这样的人,有莫名的优越感和正义感,经常认为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合理的,正确的。


经常在没有足够论据的情况下,“按我的经验...”“我认识的人都...所以肯定是...”。自己认为是错误的,就产生一种要去纠正人家的使命感。


口头禅型


这种人比较喜欢在陈述意见之前,加上“不对”,“不是”等词语。


他们可能并没意识到自己在反驳,也不是要取胜,只是有这样的不良习惯。


学霸型


这种人有点不通人情世故的一面,他们就是喜欢信息输出。


无论是哪一种反驳类型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成为会说话的人,对我们的事业、工作、生活都是会有好处的,也将会受用一生。


说话谁都会,可是能做到会说话,且说得动听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很多进入职场多年的人,依然学不会说话。


会说话不是会运用沟通技巧,更不是会拍马屁, 真正的会说话就是让对方觉得我们是值得信任的,是真诚而友好的



会说话的4点神奇秘诀


日本nhk超高人气主播,知名沟通达人失野香老师在《会说话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中谈到,要想摆脱“不会说话”这个标签让人在与你交谈的时候感觉到最舒适,可以注意4点神奇秘诀。


01 不要说出“我”字


“我觉得这件事绝对错了”VS“你觉得这件事是错的吗?”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很想聊聊自己的感觉。


“我认为”“我想”“我觉得”就经常伴随“不是”出现在各种谈话中,仿佛谁抢答出了“我”就能夺走发言权取得胜利一样。



所以要想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最高原则就是:别让自己说出‘我’字


一个人的经历有限,不可能像掌握真理一样得到所有问题的标答。话不要说的太绝对,多听听别人的经验可以收获很多解决问题的捷径。


02 多询问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还好吧,反正他本来就是这样”VS“他在这次会议上还抱怨了什么?”


提问和反驳之间也是不一样的。反驳代表着你觉得你已经知道了。


提问则代表着你想要知道更多,所以谈话时应该问更多问题。


一个人想结束话题的时候倾向于总结性的回答,而兴致勃勃的想与你交流时则会选择细节进行追问。


因此这个问题越具体越好,更便于让与你谈话的人感受到你的高涨兴致并把话题铺开。



03 重复对方问题争取时间


“并不是,这个方案不该这么做”VS“你的意思是先确定预算,恩对,然后那?”


学着先思考而不是先行动确实很难,简直有些违反自然规律。


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不应该,但冲动是魔鬼,很容易张嘴就反驳了起来。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需要养成一个重复别人上一句话的习惯,为自己争取点时间思考。


因为即使只是单纯重复了别人的话,这2、3秒也足够你好好思考一下了。



04 永远清楚自己做事的目的


说话前先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就不会在反驳的道上一条路走到黑了。


很多时候我们争辩都只是想证明一件事,那就是“我比你聪明比你强”


但为了证明这件事,本来同行是来谈合作的,生生被你反驳成了拉入黑名单;本来是老板要来通知你加薪的,也可能因为你的习惯性“不是”变成了开除待定。


但当事人还在沾沾自喜自己赢得了本场辩论,丝毫没想到自己可能丢了更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们与人交谈前,要知道自己的目的。



谈话不都是华山论剑非要有个输赢,有效的交谈可能是你和别人一拍即合达成共识,也可能是因为别人不同意你观点后让你获得了全新的知识或思维方式。


就像蔡康永在节目里说:


“每个人,都是自己那片小领土的国王。偶尔会乐意听听别人的意见……当别人的意见刚好和国王自己相同的时候。


每个人都喜欢别人同意自己。但既然每个人不论大小,个个都是国王,都有自己的想法,你朕、我也朕,实在不可能大家都刚好同意彼此的想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