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医生
每天看专业医生写的健康科普,还能随时免费查疾病、查药品、查医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有一类食物很甜,但控糖也能放心吃 ·  23 小时前  
丁香医生  ·  线上问诊比医院看病贵?但我还是要推荐它 ·  23 小时前  
营养师顾中一  ·  这27种食物钙含量比牛奶还高,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医生

保健品真能「保健」吗?花钱之前先了解这些

丁香医生  · 公众号  · 养生  · 2016-09-24 21:00

正文

保健品常被认为是获得健康的「捷径」,很多人不惜为此花钱。


然而诸多名称神奇、专家站台,却成分不明、虚夸功效的保健品,大行其道,占据市场的现象,值得读者朋友们警惕。


保健品安全、有效吗?

现今的保健品,有些是「挂靠」营养物质,有些则是重新加以包装的传统「补品」或「补药」。


不论从化学分析,还是实验或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看,传统补品都没有所谓的保健作用,甚至连普通的营养成分也缺乏。


而「以形补形」等说法,在科学上更是毫无道理。


总的判断原则:凡是未经充分试验证明,都是无效的;也不排除存在危险的可能。


有选择性的个别事例、「病例随访」或案例记录,报喜不报忧,例子再多也不行。


更何况,目前缺少严格的保健品审批程序和标准。



来看一下常见「保健品」

人参

人参是补品的典型的例子,在中国入药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被认为是增强体能、提神、缓解压力、改善性功能乃至起死回生的万应灵药。


人参至今仍是东方特别是中国、韩国的传统补药。但是,补的作用既缺乏临床试验的证据,连动物实验的结果也很不可信。


燕窝

燕窝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达 49.8%,可能和鱼干差不多,但没有所谓滋补的特别成分。


而且燕窝只有燕在筑巢的季节才有,产量十分有限。


我国市场上如此多的燕窝保健品,其中有诈,是公开的秘密。


药酒

传统的补品之一,所谓的效果可能由于服用者饮后皮肤血管扩张产生的温热感所致,并非其中的「名贵药材」。



益生菌

益生菌保健品,主要是指人肠道的正常菌群——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一类制剂。


这类细菌在肠道内可分解糖类产酸,推测可能抑制肠道致病菌感染或菌群失调,因此作为治疗儿童「消化不良」或腹泻的辅助药物,价格很便宜。


但效果并没得到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制剂从治疗儿童腹泻的药物名单上去掉了。


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

美国癌症学会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曾选择了世界各国实验设计良好的「营养对防治人类癌症效果」的研究论文,进行评价总结,结果未发现单个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或某种联合,具有防治癌症的效果。


得出的结论是:


大量吃植物性食物的人群,癌症的发病率较低。植物性食物含有抗癌物质,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防癌,多吃豆制品有益。


褪黑素

褪黑素是一种内分泌激素,人主要由大脑松果体分泌,昼夜的血液含量不同。


其生理作用是调节体内生物钟节律,推测对时差引起的睡眠紊乱可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1994 年,褪黑素在我国作为保健品上市,由于「不实宣传、捏造新闻、夸大功效和偷换概念」的广告宣传,曾多次遭到行业主管部门的处罚。



保健品泛滥,要谨慎

1. 利益驱动

绝大多数保健品的成本很低,但定价很高,迎合了「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心理。


利润空间大,商家和基层医院乐于经营,有些医务人员乐于推销,保健品产业也受到地方和部门的鼓励和保护。


2. 宣传造势

保健品成本中广告费占很大比重。


地方保护,高官和名人的支持,各种营销手段,以及某些媒体混淆广告与新闻报道的界线,来为保健品或药品作宣传。


3.「补」文化

养生和吃补品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现代人对健康、美丽、聪明和长寿的渴望,以及对慢性难治性疾病的无奈,也是推进保健品需求的动力。


4. 安慰作用

追崇保健品的人常把身体舒适、精神好转或疾病康复,误认为是吃保健品或服药的作用。


这种误解。反过来又加强了对保健品或补药的执迷。


5. 送礼风气

保健品往往是探亲访友,过年过节(国庆假期马上要来了……)看望长辈都能带上的一种礼品,是探望病人的选择。



中老年人常苦于衰弱多病,是保健品的积极追求者,因而是最容易受骗上当的群体。


健康头条整理总结了近年来「流行」的保健食品,有用还是没用,过来看看?


责任编辑:倪佳骅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