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东阳朋友圈
李东阳,500万粉丝营销博主、《首席营销官》主理人。聊营销、说品牌,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围观。永远思考,永远保持怀疑。+V:ldy8963 一起探讨商业,挖掘营销底层逻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IGC开放社区  ·  OpenAI放王炸,Sora无限使用!3大新 ... ·  2 天前  
AIGC开放社区  ·  OpenAI放王炸,Sora无限使用!3大新 ... ·  2 天前  
酷玩实验室  ·  日系三杰,只剩两杰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东阳朋友圈

小米第三辆车曝光,15万的价格屠夫来了

李东阳朋友圈  · 公众号  · 汽车 科技自媒体  · 2024-12-09 15:10

正文






年轻人的第一款增程式汽车?


封面 I AI制图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车界顶流爱豆的八卦绯闻又来了!


在小米SU7 Ultra亮相完毕,释放对高端市场的卡位信号后,市场愈发期待小米接下来会用什么车型延续造车神话。


部分媒体虽多次曝光了小米汽车首款电动SUV的路试谍照,但根据公开消息,小米汽车规化未来三年内上新三款汽车。


人只有在无限接近幸福的时候才最幸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才最美丽,那种期待感无可替代。


所以市场迫切打听起了小米第三辆车的消息,有媒体报道,小米第三款车型是一款增程式SUV,内部代号为“昆仑”,定位于家用,预计起售价在15万左右,预计2026年正式上市销售。


图源:微博@太平洋科技


这个消息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毕竟之前增程多被贴上“落后技术”的标签,小米作为造车新玩家选择回头恶补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而低至15万的价格让人们又看到了小米的熟悉模样——“性价比”杀招!



小米汽车如今有多牛?


上市不到一年,汽车业务单季度收入逼近百亿,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头一个。


还记得雷军之前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的豪言壮语,“小米汽车的目标是媲美保时捷、特斯拉,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


在长期目标方面,雷军重申将从底层核心技术出发以及付诸“十倍投入”的决心。


意味着小米主打的是“我全都要”的战略方针。


从这个角度来看,入局增程式是不得不补的一门课,作为新玩家的小米不允许自己有任何一块技术短板。


而米粉朋友们最关心的增程式是否为“落后技术”,其实从如今的新能源发展脉络上就能够求索。


要说今年车圈最大的亮点,增程式翻红算得上其中之一,其已经成了新能源领域增速最快的品类。


销量端的火爆足够说明问题,据理想汽车董事长兼 CEO 李想透露,在 20 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理想汽车连续 8 个月获得中国品牌销量冠军;理想 L6 累计交付量突破 16 万辆,自 6 月起蝉联 20 万元以上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第一。


在增程式这条路上,理想无疑是当下跑的最远的。可要知道,当初同行们都在费力钻研纯电技术,对增程式可谓是不屑一顾。


甚至在理想小有所成时,时任长城魏牌CEO李瑞峰仍公开宣称,“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


可如今同行们已经完成了“质疑理想、理解理想、成为理想”的转变。


其最成功的“学生”零跑,靠着“性价比”增程式车型,月销甩开蔚来、小鹏,强势杀入第一梯队。


图源:零跑公众号


甚至坊间流传起了一句:“只要理想卖得好,零跑就不可能卖不好”。


之后,眼看着增程式成为香饽饽,阿维塔、奇瑞等国产品牌纷纷加入,如现代、马自达等海外品牌也选择了拥抱增程式。


其实增程式得以爆火的理由无外乎两个:自身发展提速以及纯电发展未达预期。


早期的增程式技术薄弱,能耗较大、加速表现不尽如人意,而随着三电技术的进步,如今的增程汽车在续航等方面已经追上了插混。


而且续航焦虑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车企仍然在为固态电车的技术升级头疼。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此时选择入局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起码在新能源野蛮生长的当下,不轻易错失有希望的发展赛道。



一个较为明智的点是,小米选择了和第一款车同样的策略,用“性价比”杀招开道。


毕竟在新的领域,自己仍是一个学徒,贸然攀高要承担极高的风险,而且前车之鉴摆在眼前,如小米SU7 Ultra的出现说明小米给自己留足了高端化空间。


如今看来,小米汽车的打法已经明朗:向上攀登,向下扎根。


这话怎么理解?


“性价比”一直是小米亮眼的一张名片,从创立之初的小米第一代手机,用1999的价格硬生生在市场蹚出了一条路。


雷军用一套独特的打法,让小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品牌,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白月光”。


这是与经济大环境贴合的策略,所以在小米SU7身上,这套打法再次大获全胜,小米耕耘多年手中仍握有最锋利的“杀招”。


以15万的价格入局增程式,小米显然更有把握,向下扎根永远不会过时。


但问题是同样严峻的,“性价比”是一把双刃剑,这些年小米对于高端市场的仰望不再是什么秘密。


手机市场上,小米15甩掉了3999元的心魔,这一次用4499元的起售价,检验着小米梦想成色几何。


图源:微博@搞机王腾霄


雷军并非没有忌惮,这波涨价他用了一年时间铺垫,多次强调元器件成本上涨、小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等,从目前销售结果来看,小米是成功的。


而之所以有这般底气,得益于小米汽车凑齐了“人车家全生态”拼图。


3月份发布的小米SU7,目前已提前完成10万台交付目标,朝着全年交付13万台冲刺。


而价格不菲的小米SU7 Ultra,预订开启10分钟,小订量突破3680台,将小米的高端化战略拉到了新的高度。


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雷军反思过小米的种种问题,提到早期忽视了品牌的系统性建设,一些关键决策做得比较轻率,如红米的命名将小米拖下了水。


所以现在,小米汽车无时无刻不将高端化战略贴在脑门上,每一款车型都预留出了足够的可能性,来完成高端化升级。


如今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已然闭环,其每次发布会称得上新一届科技春晚,消费者也多了几分为小米信仰充值的理由。



但更值得考究的是,小米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完成这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如今看来,小米汽车走的是一条快慢相结合的路。


所谓快,正是其作为互联网公司的独特优势,崇拜效率至上的打法。小米曾把自己的商业模式定义为“铁人三项”,即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正因此其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非手机公司。


在小米汽车身上,这一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进军汽车制造领域,是赌上个人声誉的最后一次创业。


之后三年时间里,小米耗资千亿快马加鞭,先是小米正式落户北京,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同时坚持全栈自研,申请上千项汽车相关专利;又将小米汽车销售门店开遍全国各地,这些一起凑成了小米汽车的腾飞,赶上了新能源这辆快车。


图源:微博@雷军


同时贯彻三年推出三辆车的规划,将小米汽车的快速度成功延续。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小米又严格执行了“慢工出细活”的战略,在造车这条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造车之初,雷总曾公布过小米公司的现金储备超过1080亿元人民币:“在资金、技术、业务、人才和智能生态上有所储备,小米造车亏得起。”


所以咱们能看到小米一次又一次的新技术亮相,如前段时间雷军介绍的小米全主动悬架、小米超级四电机系统、小米48V线控制动等。


本次曝光的增程式汽车同样如此,这是漫长爬坡路上必须要经历的一站,把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的战略贯彻到极致。


在当下,全球车企都在遭遇着巨变,隔三岔五传来传统品牌裁员转型,新势力品牌倒闭破产消息,诉说着时代更迭下的汽车市场现状。


小米同样如此,作为一个新玩家,要走的路和经历的磨难还很长。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造车这条路考验的是竞争者们的综合能力,需要战略决心,更需要战略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