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PHI制药在线
CPhI制药在线资讯平台,随时随地获取制药行业最新前沿资讯、行业数据及政策解读,抢占先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老铁股道  ·  A股:真牛逼,杀疯了! ·  昨天  
老铁股道  ·  A股:真牛逼,杀疯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CPHI制药在线

时评:对乙酰氨基酚混入镇静药,听着可笑,想想可怕

CPHI制药在线  · 公众号  ·  · 2024-07-29 16:30

正文

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


多谈实操,少说高大上

2024年7月22日,美国FDA公布一则召回通告。Hikma制药的对 乙酰氨基酚 注射液包装中可能混有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考虑到导致不同程度的镇静、呼吸减缓、心动过缓、高血压及低血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发起召回。而且已经收到了一起不良事件报告,也就是说这是从使用终端发现问题,然后追溯发现标着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实际上装的却是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


图源:FDA

被召回的批次是2024年3月19日生产,考虑到无菌性需要14天的培养周期,那么截止到现在,该产品已经在市面上使用了三个多月, 当有一例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时,那可能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超过一次的不良事件。 毕竟有些情况下,未必有清晰的认知,或者基于其他药物或疾病的影响,而未做调查。

导致这样的问题,估计整个批次的药物已经无法二次使用,毕竟注射液属于无菌制剂,你不开包装取样,就无法获知里面到底是不是标识物。而一旦开内包装,就破坏了整体的无菌密封性,哪怕是在A级洁净区,也可能出现污染,况且这些药品是从外界转移到洁净区,本身就提高了风险。

此外,每个包装都取样检测, 这种人工成本和检测成本太高 。理论上倒是有可行的办法,比如直接随机抽取100支乃至更多,不做检测,直接混合。然后取样做盐酸右美托咪定的鉴别实验,比如检测特征峰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不排除因为浓度低而出现漏检,所以不能混合太多。真这样操作的话,要衡量检测成本与重新配制的经济和时间,这是处理召回药物,肯定会面临的问题。 直接报废,当然可以,但对应的会增加环保成本。

很奇怪是如何发生混入的?可能是发生在灌装后贴标签前,肯定是对 乙酰氨基酚 注射液生产前未对现场进行检查, 导致上个批次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遗留在现场 ,未被发现,而后混入下个产品线。最近发生类似情况的,并不是个案。怎么简单的清场工作,都能发生如此马虎的事?


图源:FDA

有可能是人员不足 ,也就是说不足以对清场的效果进行有效检查。只把工作重心放到了生产过程的检测,而忽略了最后的清场环节。而且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的数量也没有核对,毕竟在灌装时,灌装机会显示最终分了多少,如果数量不一致,那可能就有问题,很明显,没把这个当回事,直接忽略,导致流入下个产品线。

有可能是批次安排得太过紧密 ,作为一个共用某些设备的产品,安排的时间紧密,确实会提高车间乃至设备的利用率,但同时也容易出现混淆。当时间上的间隔非常短,那么即使人手充足,也可能导致无法查对仔细,更何况很多企业的人手并无富裕。

这种事,很容易被忽略,然后召回了,再找个差不多的理由走完偏差。其实根本没有对后期的产品做出预防,还是有可能再次出现。 毕竟有些偏差调查,不是为了预防,而是为了走完流程。其程序合理,在有些岗位看来,比有效更重要。

这次是镇静药混入,如果是高浓度氯化钾注射液呢?那可能会导致死亡事件。不要觉得当这种高危产品生产时,就能避免问题重现。很多问题都是从一些小小的忽视而升级成无法回避的灾难, 当连基本的清场都无法做到,那可能其他方面也做得不到位 ,物料平衡也容易成了走过场。这些问题,当去追究责任时,会觉得可笑,怎么会出这种低级错误,可再想想,如果有其他程序发现问题,那自然是能杜绝出厂的,问题是没有杜绝,这才是可怕之处。



END

【智药研习社抗体系列直播预告

来源: CPHI制药在线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