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的对比感受
反观房地产市场,去年开始铺天盖地的新闻都是关于火爆房市的报道。连夜排队、一天几千套成交、开盘几分钟被抢光,买房像是打仗一样,新楼盘认筹摇号像极了当初的冰箱票,先向开发商证明自己有一定数额的存款,然后有了排队的资格,到了开盘的时候还要通过摇号来确定是哪位幸运者获得了买房的资格,摇上号之后才是交款买房。
而且各地的地王也层出不穷,纪录一次次被刷新。不少人对此忧心忡忡,认为房地产泡沫太大,但是在价格疯涨的现实面前,又有多少人相信理性的分析?人们只相信房价不会跌,政府会想办法不让房地产崩盘。于是在这种蜂拥买房的大潮中,人们只想着自己的资金不贬值要投入房市,还要拥抱泡沫,搭上央行撒钱的顺风车。
现在二线城市的房价都涨到了一两万,而平均工资只在几千元,在现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实业企业都在艰难度日,比如本企业职工已经三年没有调整过工资,想必其他的企业也不会每年给员工提高工资。不但如此,很多实业企业都关门大吉了,这种新闻今年也不少见。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要至少工作半年才能买得起一平米房子,这种高企的房价,即使是一些刚需族买了房子,也会背负沉重的债务,从而导致多少年控制自己的消费,这更加会导致内需的不振,几乎就是一个死循环:压缩消费——内需不振——市场下滑——企业效益降低——员工难以涨工资——更加压缩消费。
但在这种情况下,房贷却是要固定每个月都要还的,唯一能有稳定收入的似乎就是银行了,但是如果是按揭者没有能力偿还贷款了,必将引发银行的坏账,今儿引发一系列的金融问题。
或许人们会以为,房地产的繁荣有利于相关行业的发展,因为房地产链条上的相关行业涉及很多,钢铁、水泥、装修、家电等等,但是今年的房地产繁荣情况好像很不一样。按照正常逻辑,房地产的火爆,说明很多人买房了,下一步应该是装修买家电。但是今年的市场数据表明,家电市场并没有增长,反而是一直下滑。
装修公司的活好像也没有增多,身边有自己开装修公司的小老板,也说自己公司没多少活。这说明买了房子的人并没有装修和买家电,而是放在那里等待升值。这是典型的炒房,房子成了一种投资品。
如果房价一直涨下去,后面有高收入的刚需族接盘,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冷冰冰的现实就是,刚需族的工资远远落后于房价,已经买不起房子了。如果在之前举全家之力还能凑齐首付的话,现在举全家之力也难凑齐首付了。也就是说刚需族已经接不起这个盘了。
那么房子只能落在最后买的人的手里,如果此人是有钱人还好,如果一样是借钱首付,按揭买房的人,那么必将在今后的多年内背负沉重的债务,成为限制消费,不敢消费的一员。房价的疯涨对于手里有多套房子的人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资产增值了,对于买房的人,买了房就相当于付款让卖房人变现,完成了一次财富转移,最终卖房人挣了钱,买房人则用多年时间,牺牲自己的消费需求还贷。当房价涨到大多数人都无法负担的程度时,会有多少人再去买房?当年轻人无力安居的时候,乐业将无法实现,进而也将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
我常常想,一边是稳在高位的房价,一边是收入远不及的刚需族,还有在艰难中度日的实业公司,这种状况能持续多久?我们国家要富强,依靠的必然是制造业,金融等只能是为实业服务才不失其本色,才能为经济发展真正做贡献。一家做实业的公司,一年利润都不及炒一套房的利润的时候,企业家还会有心思去经营企业吗?人们还会有心思去搞新的产品吗?实业企业如果倒掉了,不但影响的是本行业,企业职工也会进入无业状态,这就更加谈不上制造业的升级了。
房子应该恢复其基本功能,应当想办法让疯狂的楼市冷却下来,让人们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实业,而非支撑房价上涨,这才是让我国经济夯实基础继续发展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