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的生态体系很大,我们一个个来说。乐视从一家上市公司到大众明星是从乐视电视开始的。
在小米从手机延伸到电视的时候,乐视率先发难,用小米的办法对付小米,硬件不赚钱,服务赚钱。同时,利用当时资本市场的热钱,玩羊毛出在狗身上。业务不赚钱没有关系,靠资本市场的炒作运作,在资本市场赚钱也是赚钱。
这个游戏,被贾总玩到了极致,电视之后,贾总又推出乐视手机,和小米硬刚正面。依靠低于BOM的超低价,乐视手机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中国互联网手机的代表品牌。小米、乐视、魅蓝、奇酷都不赚钱,大家比着低价格走量,去抢夺市场占有率。资本游戏玩高了,贾总的扩张开始没边了,模仿特斯拉路面的乐视汽车出场,贾总甚至造出来一辆概念车开出来,震惊全场,乐视汽车后来也拿到了大笔的融资。乐视的故事其实也不复杂,汽车业务我们暂且放到一边,那是另外一个游戏。在手机和电视上,乐视的思路是硬件不赚钱甚至赔钱求量,然后用乐视的电视和手机为载体买乐视的内容和服务。应该说,乐视玩这个比小米靠谱,乐视本来就有内容,而且能自己制造一些内容。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电视方面,乐视的做法逻辑上行得通,因为一个电视的购买更换周期要8年甚至更久,用户有20%的人买了乐视的会员,乐视服务换硬件利润的故事就讲的下去。况且电视还可以插入广告,强制广告也会是一大笔收入。但是手机就有点问题了,手机一共才2年寿命,到期用户是可以换其他品牌的,而即使用户品牌不换,也会需要新的补贴,手机上内容和服务补硬件的游戏是玩不下去的。而乐视手机业务发展很快,占用的资金量很大,所以很快资金链就开始有问题,出现了供应链的问题。本来羊毛出在狗身上,乐视还可以股票炒高,质押贷款通过银行资金来解决资金链的问题,奈何中国股市并不永远是牛市。乐视网的股价一路下行,狗身上也没有羊毛了。所以乐视生态也就遇到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