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的出台,涉及文化产业的内容有哪些?这些利好政策对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来说将有哪些促进作用?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哪些新的发展思路?
不论是
十九大报告
,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还是
2018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振兴战略都被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乡村振兴总要求有“五句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乡村振兴的突破点。可以说,文化旅游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突破点。
为民宿松绑,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今年的一号文件在实操层面对民宿、特色小镇等乡村文旅业态松绑,大力促进各种形态的农业文旅项目发展。
一号文件原文: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民宿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新生力量,目前全国各类民宿已接近十万家,其中许多都分布在乡村。
民宿的发展,为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过去发展乡村旅游,由于没有好的住宿设施,游客很难在乡村停留太长时间,同时也不会在乡村留下多少消费,所谓的乡村旅游基本上是以观光旅游和低层次的乡村度假为主,“旺丁不旺财”的情况非常突出。
大地乡居·张泉
如今,精品民宿的兴起开始改变了这一状况。民宿可以让城里游客真正在乡村住下来,并能够融入乡村社区,去深度体验乡村的生活。与此同时,在一些地方,乡村民宿卖出超过城市五星级饭店的价钱,而且还一房难求,这也使得过去破败的村落正在成为乡村经济振兴的“香饽饽”。
此前国家旅游局曾对民宿的规模和条件做出一系列限制条件,比如单幢民宿不超过14间房。而此次一号文件放开的口子可能更大,因为明确对利用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实行事中事后监管,没有提到事前审批。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际是政策层面对民宿行业的松
绑,
同时更大的利好则是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的管理办法,
这种在实操层面上对民宿、养老项目的松绑可能会吸引大量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在此带热整个民宿产业。
乡村特色文旅业态将迎来大发展
一号文件原文:
“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去年的一号文件对乡村旅游的描述为,“利用‘ 旅游+ ’、‘ 生态+ ’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今年一号文件则更加细化,列出
了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
等四个旅游业态。
乡村文旅产业作为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最为兼容的产业,也是将乡村生态资源转化成经济来源的首位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将文旅产业作为乡村经济振兴的主体产业,稳步提高文旅经济在乡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特色文旅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实现经济的导流以及人口的导流,让更多城市游客走进来,让更多传统农民和现代农民留下来。
首次提到乡村经济多元化
一号文件原文:
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鼓励各地结合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各地结合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等,要先行先试,在实践中
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和宅基地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
鼓励三权分置
,尤其是
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权
,主要考虑是鼓励各地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结合农村的下乡、返乡创业来盘活闲置土地。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其中,
需要
大力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苏州网师园·《游园今梦》
其次,需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活动推介
2018年2月4号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砥砺奋进的一 年,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必须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 构型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 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2018年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峰会
【峰会时间】
2018年3月17-18日
【峰会地点】
中国
☆
青岛
【参会对象】
1、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2、房地产企业董事长及高管团队;3、
田园综合体、
旅游开发、特色小镇、休闲农业、农庄民宿、养生养老、投资机构等企业高管;4、策划规划、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等单位中高层负责人
【主办单位】
北京华城汇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8618282051 段老师
峰会内容
☆
如何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
☆
如何解决土地问题?
☆
如何抢占乡村振兴万亿级市场?
☆
如何精准获取“田园综合体”扶持基金?
☆
如何抓住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的政策机遇?
☆
如何培育、导入特色产业,破解“房地产化”倾向?
☆
如何研判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引爆业态和产业布局?
☆
如何拓宽“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投融资渠道?
☆
如何推动传统农庄、农场、合作社向田园综合体转型?
☆
如何打造田园综合体及特色小镇持续性现金流的商业模式?
☆
如何让文化科技融合的新型消费业态,新产业与盈利模式引 爆万亿级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市场?
一一一一一一【统一报名方式】一一一一一一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