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计算机六十年
中国计算机历史研究,科学家与社会进步,人与信息系统,智慧城市与谋略,创新和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社会学研究杂志  ·  JCS Focus ... ·  3 天前  
科研大匠  ·  复旦大学、河南大学,联合发Nature! ·  5 天前  
募格学术  ·  官宣支持!福耀科技大学,开办招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计算机六十年

北大软件研究生班的举办—中国软件工程发展初期的重要事件(二)

计算机六十年  · 公众号  ·  · 2025-02-09 08:40

正文

董士海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

2025-02-02


一、概述

我第一篇《中央对我国软件的高度重视》一文中,对合作计划做了简要的全面介绍。本文将简要介绍 合作计划中有关软件研究生班的培养情况。

发展软件产业首先得有一批熟悉软件研发的专家。国家在原有少量软件专家的基础上,陆续派遣许多计算机专家赴国外培训并回国工作,成为各单位的软件骨干队伍。同时还需要一大批计算机基础扎实、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的软件工程人才,以便承接大量国内外的软件研发任务和项目,发挥我国的软件人才优势。国家科委中国软件技术开发中心根据叶祖尧先生的建议,将中美合作培养软件工程人才,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及时委托北京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负责、每年分别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培养 50 名软件研究生。根据本人对这一事情的了解,简要介绍北京大学 1984 1985 年开始的两期软件研究生班的情况。


二、北大计算机系中美合作软件研究生班情况

1984 年北大计算机科学系受国家科委中国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委托,由系主任亲自领导,指定专门老师负责,开设了两期软件研究生班: 1984-1986 年第一期和 1985-1987 年第二期,每期招收大学毕业生 50 人。主要情况如下:

1 ,招生:按照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有关规定进行招生,包括对 北大计算机科学系的应届毕业生,也进行相应的考核。

2 ,短期英语培训: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要求,对这批学生的英语平要求很高,所以特别邀请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半年英语培训,由 ESEC Educational Services Exchange With China )与北京大学合作负责英语培训,培训结束统一进行考核。

3 ,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数据库设计、形式语义学、计算机网络、人机交互界面、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高级操作系统、高级软件工程、软件设计的现代方法、软件工具等。均采用英语教材。老师用英语讲授。

4 ,实验室:国家科委中国软件技术开发中心拨款,购置了一批 Dual MC 68000 83/80 的高档微型计算机 ,北大建设专门实验 室机房,有专人负责管理。该计算机上安装了 UNIX 操作系统和 C 语言编译器(在当时国内是比较先进的),提供给学生实习。

5 ,实习:由于当时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课程有大量上机实习训 练,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应用项目的实习。最后一学期所有 同学安排到北大计算机科学系教师的团队进行科研实习。我所在的科研组就有多位软件研究生班学生(如第一期的靳爱友、杨军、王秦川、黄联、刘克、董怡杰和第二期的郭丽春、陈凡等)进行科研项目的实习。实践表明,他们基础扎实、有很好的软件开发能力。有的同学(如靳爱友、杨军)经过进一步提高,还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撰写和答辩,正式获得了硕士学位。


三、北大两期软件研究生班学生名单

第一期( 84-86 年)共 50 名。

刘一宏、刘 克、刘志强、刘春宁、吉志荣、吴克勤、张 朴、张树武、张 野、徐 斌、支进骅、曹俊武、曾旭明、朱 磊、李 壮、李学文、李宏毅、李 巍、李彤华、李文光、李 桓、杨 军、王秦川、田小刚、肖人敏、董怡杰、蒋维平、谢德宝、谢昆良、连 刚、邱 虹、闻申生、陈瑜希、雷展鹏、靳爱友、马文奎、黄 联、俞 延、吴燕青、姚建枫、张 箬、徐 玲、李 莉、江 红、王 丽、王 芸、蒋 莉、谢赛英、金小丰、陈 启。

照片人名 (自左至右):

第一排:姚建枫 , 陈启 , 徐玲 , 蒋莉 , 王丽 , 李莉 , 张箬 , 江红、王芸、 金小丰、俞延、谢赛英、吴燕青;

第二排:马文奎、雷展鹏、李文光、 ☐☐☐ 、唐世渭(教师)、 Ms. Roselle Mr. Potts Mr. Mike Brzezinski Ms. Kunzi 、孙家骕(教师)、 ☐☐☐ 曹俊武、杨军、李桓;

第三排:李宏毅、陈瑜希、田小刚、谢德宝、曾旭明、张树武、邱虹、靳爱友、刘一宏、刘春宁、刘克、李学文、刘志强、吉志荣;

第四排:朱磊、李彤华、支进骅、蒋维平、李巍、闻申生、王秦川、吴克勤、谢昆良、肖人敏、黄联、徐斌、张朴、张野、董怡杰、连刚;缺席拍照:李壮。


第二期( 85-87 年)共 50

龚怀宇、陈 立、段海冰、周 雷、隋鲁湘、戴 浩、钟跃志、赵 岩、王 立、宋立军、王厚伟、施利民、张彤川、黄忠生、杜阿古、黄 甦、周国栋、黄新宏、马也腾、赖 伟、肖建国、杨 军、顾弘辰、李永峰、张向阳、刘向宁、易爱民、余 宏、许明堂、付 悦、肖四海、邵一颖、周力扬、郑 菲、郭丽春、李竞宇、纪 蕾、刘千红、甘为群、郭颖忠、王 薇、林 莹、陈 凡、白云飞、刘 为、谭 立、张 蔚、费英红、於 燕、杨跃丽。



照片人名 (自左至右):

第一排:黄忠生、黄甦、杜阿古、周雷、周国栋、龚怀宇、李永峰;

第二排:陈立、隋鲁湘、张向阳、肖建国、覃桂明(教师)、邵维忠(教师)、易爱民、刘向宁、黄新宏、付悦、马也腾、赖伟、甘为群;

第三排:白云飞、张蔚、刘为、李竞宇、郑菲、周力 、刘千红、陈凡、郭丽春、王薇、费英红、邵一颖、纪 蕾、郭颖忠、谭立;

第四排:戴浩、许明堂、杨军、张彤川、赵岩、王立、宋立军、王厚伟、顾弘辰、段海冰、肖四海、余宏、施利民;缺席拍照:杨跃丽、於燕、钟跃志、林莹;


第二期软件研究生班, 1986 2 月英语培训结业照。

第一排: (自左至右) 周力扬、郑菲、杨跃丽、教师 A 、邵维忠(教师)、教师 B 、陈佳洱副校长、教师 C 、教师 D 、教师 E 、李竞宇、於燕、 刘千红;

第二排:龚怀宇、陈立、海段冰、周雷、隋鲁湘、甘为群、戴浩、郭颖忠、钟跃志、王薇、林莹、赵岩、陈凡、王 立、白云飞、刘为、宋立军、谭立、张蔚、费英红、郭丽春、王厚伟、纪蕾、施利民、张彤川;

第三排:黄忠生、杜阿古、黄甦、周国栋、黄新宏、马也腾、赖伟、肖建国、杨军、顾弘辰、李永峰、 张向阳、刘向宁、易爱民、余宏、许明堂、付悦、肖四海; 缺席拍照:邵一颖。


四、后续情况

两期软件研究生班结业时,正好赶上决策部门的变更,原国家科委中国软件技术开发中心撤销,这个软件研究生项目由国家向各部门招标,最后中国科学院中标,并组建了一个新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软件工程实验室(主任钟锡昌,副主任戴国忠,孙玉芳),由这两届软件研究生班的大部分同学作为主体构成(少数同学工作有其他安排)。该单位后来改制为北京 中科院软件中心有限公司,又名北京凯思软件集团公司,总经理钟锡昌。

第一期学生中的张野、张朴、连刚等,长期是该公司的骨干(或者领导),发挥了很大作用。该公司是国内最早引入软件工程的机构之一,从事大型软件的外包任务,并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863 计划等课题,有大量科研成果、软件产品应用于政府和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农业、嵌入式系统等众多领域。


这两期学生,大多数工作成绩优异,仅举几例、不一一列举:

第一期学生靳爱友现在美国洛杉矶某指纹识别公司任技术骨干,工作成绩优异。他不忘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河北安平中学,自己出资为母校建起了图书馆,并给老家的村里修建了水泥马路。第二期学生郭丽春,后来也全力从事公益活动,成为美国树华基金会的新任会长,以极大的热情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给国内贫寒而优秀的学子们予以帮助。

第二期学生肖建国硕士毕业后,在王选领导下参加北大 748 工程(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攻关,他主持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彩色图片与中文合一编排并输出的彩色出版系统。曾任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现名为王选研究所)所长,多次得大奖。曾任第 11 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CCF 中文信息技术专委会主任,先后获得 2018 CCF 杰出贡献奖以及 CCF 创建 60 周年杰出贡献奖。

上海复旦大学也举办了软件研究生班,在上海市科委领导下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培训及后续情况等有待补充。 2001 12 3 日,原国家计委、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指定全国 35 所高校创办示范性的软件学院。北京大学也在大兴建起了北大软件微电子学院。软件学院的建立,是为了加大软件人才的培养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的软件人才短缺问题,对中国软件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事已超出本文讨论范畴。


致谢 :本文得到北京大学两期软件研究生班同学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北大计算机学院的冯燕、杨朝晖、陈葆珏等老师的协助,本文得到中科院软件所戴国忠、北航周伯生等老师的支持和审阅,在此深表谢意。

作者简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