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二水水
陌生人交友产品里走肾的多,但这些荷尔蒙玩家普遍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难以解决关系破冰问题,用户即便匹配成功了也往往不知道该聊些什么。
为了更快速地帮用户找到“最适合的那个人”,并挑起两人间的共同话题,兴趣社交成了陌生人交友迭代的趋势之一。可以看到,陌陌探探开始拓展兴趣标签、圈子群组等用户信息维度;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部分类似方向的初创公司。比如36氪介绍过的“如故“,即参考了美国择偶网站 OKCupid 的做法,用三观测试题来分拣用户。
就在今年情人节前两天,新三板公司 iDaily(四叶草新媒体)上线了自己的恋爱交友应用 MyLove 。在此之前,iDaily 旗下已经拥有超过 40 款 App,大众熟悉的包括 iDaily·每日环球视野、倒数日、iMoney、iMuseum·每日环球展览等,总共覆盖超过 7000 万 iOS 用户。
联合创始人沈一鸣向36氪表示,MyLove 从策划到上线大约用了 1 年时间,主要目的在于满足 iDaily 既有使用人群在交友诉求。在沈一鸣看来,28~30 岁出头的熟龄人群在相亲交友过程中会更加严肃认真,这些人并不适应大部分现有陌生人社交产品的运营风格。
因此,MyLove 也是一款“严肃”的 App,甚至有很多看似反用户体验的地方。比如,在注册过程中就需要填写大量信息,在确认身份、取向、恋爱情况之外,用户还需要回答诸如“喜欢的三本电影”、“喜欢的三本书”之类的填空题。
“填空问答-精准匹配”也构成了 MyLove 玩法的大逻辑。在 MyLove 上,用户不能主动勾搭其他用户,而需要通过回答一系列与兴趣、个人习惯及三观有关的填空/选择题,由系统推送与自己答案类同的异性。
沈一鸣承认 MyLove 的使用门槛极高。但他表示,目前跑出的数据是比较乐观的:上线两天,约有一半用户回答的题数超过 50 题,每天有十分之一的用户会回答 150 题以上。“单身的人为了恋爱答题的动力会很强。而我们会为那些认真答题的用户推送同样认真的人,也就是说,答题越全面,推送的精准度和潜在成功率相对越高。”
我的疑问在于,事实上豆瓣、same 等兴趣社区已经可以部分承担由话题延伸出的交友功能,那么是否还需要这样一款独立 App 呢?对此沈一鸣认为,相对于泛兴趣社区,MyLove 上用户的目的更纯粹,在 IM 上体验也更好。另外他不太担心用户向微信、QQ转移的问题,因为 MyLove 主要解决的就是用户彼此认识的问题,大部分人也比较反感一开始就把陌生人加到自己的微信里。
当然,这背后一个关键原因是 MyLove 背靠着整个 iDaily 体系。一方面,iDaily 的流量池能不断往 MyLove 里输送,同时 Mylove 也不会面临紧迫的变现压力。所以之后 MyLove 的产品运营重点也多将放在提升用户匹配效率,为用户创造更多话题等方向上。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一份优秀BP的写作指南.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