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是美好乡村的“守护者”、脱贫建设的“领路人”。
他们扎根基层,架起村民、政府、企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
2019年5月20日起,乐居财经联合碧桂园推出“凤凰涅槃‘1+x’计划”,奔赴9省14县,对话“中国老村长”,挖掘一线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年。
本期【中国老村长】河北省新河县菜园村焦志良。
出品人丨贺寅宇
总策划丨陈海保
统筹丨王川 潘宇凌王敬宾
撰文丨郭晓涛
摄影摄像丨刘西常
编辑丨赵星雯
暴雨过后,河北省新河县又迎来似火的骄阳。
在菜园村的道路上,还蒸腾着前一夜未完全退去的雨水。
在村扶贫开发办,村支书焦志良刚干完手里的活,衣服湿透了,额头还淌着汗。
相传东汉末年袁绍部大将军颜良曾在此种菜,故名菜园村。
全村一共786户,两千多口人,目前尚有8户贫困户。
“今年争取再让3户脱贫。
”脱贫,是焦志良的头等大事。
在2018年,菜园村用一年时间实现了93户脱贫。
1985年底,焦志良从部队转业回村时,就立志要带领全村人摆脱贫困,一起富起来。
从那时起,他自费去河北省保定卫生研究所学习食用菌、药用菌的栽培。
这是一门反季节培养的种植生意,核心门槛是掌握技术难、对培养环境严格。
每年6月中旬开始制母种,经历15天试管培养,再开始转接原种,30天后转接栽培种,这又需要40天时间。
这个过程中,所用制种原料都要高温灭菌,并且在无菌接种箱内操作完成。
“要是管理不好出现杂菌污染,损失会很大。
”焦志良干脆自发当起了培训师,让所有种菇户把自己需要的制种原材料都集中到一起,由他统一管理、技术培训,一户一户地指导制作栽培菌袋。
刚开始的两年中,他主要是传授制种和栽培技术,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就分组制作。
培养室对光线,温度,湿度,通风,都有严格的要求,但农村基础条件差,大多都是利用闲置的房子培养菌种,有的种菇户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了如菌种、菌袋杂菌污染,缺氧菌丝变异等情况。
于是,焦志良除了要培训指导,还要经常奔走于种菇户之间,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他们的损失。
在任村支书的14年来,他成功带领村民走上了种菇产业之路。
“就业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脱贫方式”。
这是他多年来做扶贫工作的心得。
2018年,当新河县供销社与碧桂园新河扶贫小组共同组建了扶贫车间时,焦志良积极拥抱这个新产业,当起了“车间”主任,也光荣地成为碧桂园“老村长”中的一员。
这一角色,他在带领农户种蘑菇时,已经上岗多年。
这个扶贫车间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儿童玩具和生日蜡烛的组装工作。
这让焦志良找到了为贫困孤寡和留守老人增加收入的办法,并亲力亲为地为扶贫车间取货、送货、收货和验收等每一个环节进行把关。
现有的扶贫车间设在已经废弃的菜园村小学,教室就成了村民们的培训室。
在没有厂家人员培训时,焦志良就亲自担当培训老师。
“错了改,改了再错,教老人有时像教孩子一样。
”他笑着说。
有的贫困户岁数大,听力和视力都不好,他要手把手地教上好几遍。
“因病致贫、返贫是我们扶贫工作的拦路虎”焦志良语重心长地说。
去年菜园村有一户家中因24岁的儿子突患白血病刚脱贫又返贫。
患病不但要发生治疗费用,还会因为病人丧失劳动能力而直接影响家庭收入。
“不能让一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焦书记除了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医疗救治,减轻他们的就医负担,还在扶贫车间为他们安排了工作。
在贫困户照顾病人或雨雪天气不方便出门时,焦书记就亲自把手工活送到他们家里,保证贫困户每天都能有收入。
自菜园村扶贫车间创立以来,大大缓解了村里贫困户的贫困现状。
只要能让村民们有活可干、有钱能赚,焦志良说他付出再多也值。
平日里,他还走村串巷入户,分析村情民情,哪家老人缺人照顾,哪家孩子小父母外出打工,哪家冬天取暖困难,他样样都牵挂在心。
尤其是村里的孤老户,无人陪伴且性格倔强,要是在冬天一日没在村里见到,他就要上家里看看,不光要给老人生火取暖做饭,还要做通思想工作。
其实,焦志良自己已年近花甲,在带领菜园村村民脱贫致富的路上,一走就是半辈子。
他常说,“只有掌握技能,才能斩断穷根”。
在日常帮扶中,须“结硬寨、打呆仗,下苦功、用实招”。
以下是乐居财经与焦志良的对话精选:
乐居财经:
您既是村支书,又担任碧桂园“老村长”,您是不是特别辛苦?
焦志良:
习惯了就不觉得辛苦了。
菜园村是个大村,两千多口人,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里的情况,这个职位只能我来干。
乐居财经:
扶贫车间在村里起到了什么
焦志良:
作用太大了,首先是给贫困孤寡和留守老人增加了收入,补贴了生活;
其次,让村里的闲人有事干了,打牌聊天的人也少了,让贫困村民有了干活的动力,村风都有了明显地改善。
乐居财经:
去年93户贫困户脱贫主要靠什么?
焦志良:
有多种途径,比如扶贫车间,勤快的人一天可以增加六七十元的收入,村民还可以在碧桂园的苗木扶贫基地干零活,通过土地流转有还有租金收入,除了这些每年村里的光伏发电,一年发电50万千万,村民都享受分红。
乐居财经:
您觉得扶贫工作最难的是什么?
焦志良:
扶贫工作既是头等大事也是头等难事。
各个贫困户的情况都不一样,如何对症下药如何精准帮扶是最让人费心的。
当初土地流转时,我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的跑,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那是最难的一段时期。
现在对贫困孤老户的关注也不能马虎,他们倔强得很,犯起脾气来不吃不喝,要守着他们做思想工作,直到想通了为止。
还有因病致贫的,要想办法为他们打通医疗救治的渠道。
菜园村是县里的大村,各种情况都很复杂,这些都给扶贫工作带来了难度。
乐居财经:
“老村长”的工作您会一直坚持下去吗?
焦志良:
我身体好得很,家里有老伴照顾,我投入村里的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儿女们也都大了,在菜园村生活了几十年,让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就是目标,我要一直干下去,十年二十年都行。
专题 | 中国“老村长”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