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直播的时候,我总是会被反复问到同一个问题:
机器人和编程应该学哪个?
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规划?
当看到这类问题越来越多时,我觉得,是时候写一篇详细的科普文了。
机器人这几年在国内真是超火的,很多名校都有机器人战队,甚至把机器人成绩纳入科技特长生的招生范围。
就像
清华附中
,他们就有机器人战队。
而清华附中的机器人战队是超级牛的,曾经获得过
中美机器人挑战赛的冠军
!
这个新闻当时还引起轰动,在清华附中的主页被报道。
机器人真的是很有趣,对孩子的吸引力也大。
在憨憨很小的时候,我就带他参观了美国一个乐高机器人比赛,是FLL(First LEGO League)低幼组竞赛,那些5岁孩子搭建的作品真让我叹为观止。
下面这幅图就是一组孩子搭的红色巨蛇机器人,蛇头还能通过马达遥控上下晃动着。
憨憨在一旁看着无限神往,我心里不禁有些耽误儿子的歉意,“有没有辅导还真不一样!同样是5岁的孩子,儿子可搭不出人家这样的作品!”
从那一天开始,我才意识到,原来
玩积木也是一门学问
,里面蕴含着大量机械原理,这也是学习机器人的基础。
于是为了辅导儿子,我开始研究乐高,将美国乐高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及机器人比赛研究了个透,还参加了美国乐高专家培训。
下面这个就是我拿到的
乐高专家培训证书
。
可是当我对机器人接触越多,我就发现,这个赛道
相当有挑战
。
它虽然也会用到编程,可是它跟信奥赛用到的编程还有很大很大的区别。
我知道,很多爸爸妈妈都有打算给孩子接触机器人,
但我劝你先别急着给孩子学。
咱们先搞清楚,机器人到底是什么、机器人和编程啥关系、学机器人有啥作用等最基础的问题。
等这些都弄懂后,咱们再做决定,毕竟学机器人等费用也不便宜!
所以,我今天呢,就用一篇文章讲清楚:
机器人和编程到底是什么关系?
两者的学习路径是什么样的?
从2岁启蒙开始到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如何规划?
其实机器人和编程是互通的,但二者并不等同,学机器人,一定要学编程。
编程是对着电脑写程序,写完就在电脑上运行,就像下面这样。
可是机器人不一样,它的核心运行器件是一块
控制器
,控制器里面会有很多芯片,也有很多接口。
而机器人编程,其实针对的这个控制器,用来控制各个芯片,从而控制机器人的各种动作。
比如下面这个机器人会自动装卸货物。
它先要求孩子做机器人的搭建,再完成编程控制,最终可以指挥所搭建的小机器人的前进后退。
机器人和编程属于两个不同的赛道,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按照孩子的年龄阶段,梳理出了机器人和编程的学习路径。
有人问,机器人和编程都是高科技,门槛很高,会不会很难?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孩子在2-5岁时候,就可以开始机器人和编程的启蒙,只不过两者的路径是不同的。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手部肌肉还没发育完全,更适合使用大颗粒积木搭建。
大颗粒是标准积木的两倍大小,针对幼儿的手部设计,更易抓取。
这一步特别能够锻炼孩子的
空间认知能力
。
比如,孩子在搭建过程中根据图纸转换为立体造型,他们需要把积木在脑海中平移、翻转等,大大的锻炼了空间思维。
而
编程的启蒙,一般是用桌游、APP这样的形式
。
比如下面这款机器乌龟桌游,从起点到终点,如何规划路径。
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前进”、“左转”、“右转”这样的指令,
组合成简单的顺序算法、循环算法,
让孩子
理解编程的底层逻辑
。
还有这样的APP,让孩子通过规划路径,来完成任务。
机器人:
通过积木搭建培养空间感。
编程:
通过桌游/APP的形式训练算法和逻辑思维。
过了5岁之后,
机器人学习就进入了小颗粒、科技件和动力组的阶段。
小颗粒积木又分为
纯砖块积木和科技件积木
。
像下面这样的就是纯砖块积木,它能进一步锻炼孩子手部精细化动作,培养空间感,不同的积木块如何组合出新的模型。
但砖块积木的搭建是
静态的模型
,它是没办法动起来的。
所以就有了
科技件
的出现。
像齿轮啊、轮子啊,还有销、梁这样的零件,就属于科技件。
比如,下图模型的搭建,运用了
齿轮传动
的机械原理,孩子们可以在搭建时,具体感受进而理解它的工作原理。
发现没有,这个阶段的机器人主要任务是:
机械原理和物理知识
的学习
而杠杆、齿轮、滑轮就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
如果把机器人比喻成一个人,那么积木、齿轮、梁、销这些零件,就组成了身体的各个部位。
人的身体有了,不能动怎么办?
想要动起来,还需要有能量和动力,于是就有了电机。
有了电机的动力,机器人就能动起来,你看它能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完成不同的任务。
再说到编程!
这个阶段的编程学习,就是
图形化编程
,它操作简便,孩子们并不需要编写任何代码,只需要拖拽现成的指令积木块,来创建自己的互动故事或游戏等。
这些积木块通过彼此组合,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如角色移动、改变背景、播放声音等。
机器人:
通过小颗粒、科技件、动力组来学习机械原理。
编程:
通过图形化编程来打基础。
大家注意到没有,在
前面两个阶段,机器人和编程都是两条线,独立发展的
,没有必然的联系。
到了这个阶段,两者就会融合在一起,那就是
编程机器人
。
按照前面说的,如果把机器人比喻成一个人,那么积木、齿轮、梁、销这些零件,就是人的身体,是骨骼、四肢和肌肉。
而
电机是能量,让人能动起来,能完成各种任务
。
但是你发现没有,这样的机器人,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只能
机械地、重复地
做一种动作,完成简单任务。
想一想,为什么?
因为,机器人有了身体和能量,但是还缺一样东西!
猜猜看缺什么?
对了!那就是大脑!!!
所以啊,必须
通过“编程”来给机器人装上大脑
,从而更精准地控制机器人,完成复杂任务。
比如这个清障机器人,就可以自动巡线,在发现障碍物后,自动清理,然后继续前进。
这样的机器人,就复杂了很多,能完成的任务也更加高级。
就是因为通过编程给机器人安装了一个大脑。
所以,这就到了
提高阶段:编程机器人
。
编程机器人就是:
编程+机器人
。
之前学过编程的,学过机械拼插的孩子,在这个阶段都能派上用场,不会白学。
这时候,机器人就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人”
在这个阶段,
之前学编程的孩子,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继续学习编程
,深入学习算法,走兴趣路线或信奥路线。
有人担心,学编程的孩子,再学机器人,编程知识能否用得上。
其实,机器人领域的编程,相对比较容易一些,主要就是控制机器人的身体,比如:
-
速度、方向、时间
-
传感器:距离、光线、颜色、红外等等
-
听觉:声音识别
-
声音:发出声音
而
之前学乐高、学机械拼插的孩子
,在这个阶段,需要增加编程知识的学习,才能学好编程机器人,这样就可以把两条路径上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所以说,在这个阶段,两个方向是融合的,并不冲突,都可以尝试。
那如何检验孩子的学习效果呢?
有一个好方法,就是
等级考试
。
机器人和编程都有各自的等级考试。
比如机器人有电子学会的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
这是机器人线下等级考试的现场:
而编程有中国软件行业协会NCT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考试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机构会让孩子一级一级地往上考。
但是我觉得
等级考试只是作为以考促学的手段,参加一到两次就可以了,不需要每一个级别都要参加。
到了这个阶段,
学习路径就开始分叉了
。
就需要开始抉择,到底走什么样的路线。
在机器人方向
,就要开始参加各种各样的
机器人竞赛
。
如果说在上个阶段,对机器人的精度要求还不是特别高。
那么,到了竞赛阶段,为了完成比赛规定的任务,
对机器人控制的精度要求会很高
。
比如要能精确控制转弯的角度、速度和时间等等。
机器人比赛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内比赛,一种是国际化的比赛。
国内比赛
就是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国“芯”这样的白名单比赛。
而
国际比赛
呢,有
世界机器人大会WRC
,它其实也是白名单比赛,但是,它是世界范围内的,全称叫
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
,是
电子学会主办
的,含金量很高。
还有一类是美国
FIRST联盟系列机器人竞赛
,它分为FLL、FTC和FRC三个级别。
FLL
是初级赛事,它是用乐高积木的EV3、Spike系列进行的。
比赛是一张大地图:
中级和高级叫做
FTC
和
FRC
,面向的是中学阶段的孩子。
FIRST是很多人说的乐高器材比赛路线,它的名气很大,而且超贵,光购置机器人套件就要花上大几千,再加上学费,最低都几万起步。
但
FIRST赛事,在国外的认可度比较高,适合走国际化留学路线的孩子参加。
再说到编程。
这个阶段,编程也出现了分化和选择,
一个是兴趣方向,一个是信奥方向
。
关于编程的规划路径选择,我之前已经写过很多相关的文章。
大家可以点击这里看看
。
综上所述,这就是机器人和编程的学习路径,它们既可以分开发展,也可以融合在一起,最后的出口都是通过竞赛拿到好成绩,一方面锻炼孩子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助力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