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说读书,是有很多身边的例子的。在我们不得不宅在家里的日子里,不少人都重新拾起放下许久的书开始阅读。我的一位朋友给我发消息说:“宅在家里,晚上读书,阿赫玛托娃的诗,不知不觉,眼泪就流下来了,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当我们放下喧嚣和浮躁,与红尘稍稍隔开一点距离的时候,阅读就成了我们对于自己最好的救赎了。
在全民抗疫的过程中,有两个场景大概和我们说的读书有关系。一是方舱医院里,一位小伙子安静地读着弗朗西斯·福山的著作;一是在日本援华物资的包装上书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诗句。第一个场景告诉我们,阅读使人获得尊严。在灾难面前,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歇斯底里,但是阅读的小伙却向那些被单纯的自然属性驱遣的人们展示了人应该具有的尊严感。在这样的场合选择阅读,是因为阅读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种生存的状态,而正是这样的选择,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人性在艰难困苦面前究竟能够多么具有高贵的力量。人性是在超越了自然属性之后才展现出它的独特性的,也是在这种超越之中,人才被赋予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从这个角度看,方舱医院的这位小伙子其实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诠释了阅读对于人类的哲学意义。第二个场景告诉我们,阅读能够将我们的精神世界带到更辽阔更纯粹的境地。我曾经问过几位年轻的朋友,如果你们来写,会选择怎样的诗句呢?一位朋友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摇摇头,因为这是投桃报李的功利主义。其实,阅读就是你的全部,人一旦开口说话,你的生命境界就都在其中了。你的阅读决定了你的气质与格局,台湾的连战到大陆来,引用了《诗经》的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将他对于台湾大陆关系的理解说的清楚而又含蓄,我想这与他的家学和阅读经历息息相关。
说说我最近在读的书。一部是《魔术师时代
——哲学的黄金十年》,介绍了在
1919
—
1929
的十年中,四位著名的哲学家卡西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本雅明的生活与思想轨迹。当我们在一百年之后,重新回顾那段动人心魄的时代的时候,当我们发现人类的精神曾经走到过那么高远的境地,又那么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世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自己在物欲的洪流中沉浮感到赧颜?当我们今天还需要向更多人解释常识和逻辑,还需要与颟顸和谎言作艰难的
斗争
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多么沮丧,这是我常常废卷兴叹的原因所在。我们这个时代似乎很难再为人类贡献出如此个性鲜明而富有思想的挑战性的哲学家了。而我们也一定会为这个时代思想的缺席而付出代价。
另一部书则是一套四本的《风雅俳句》,这是郑民钦先生翻译的日本俳句集。我总是在临睡觉前读它。这是一部让人安静的书。这里的诗句,会有一点点的诙谐,会有一点点的哀伤,会有一点点的寂寞,但是都是那么一点点,并不浓烈,需要细心地品味。我们不少人已经习惯于过于浓烈的色调与滋味,往往忽略了那些淡淡的情绪和心情。但是要知道,生活之所以值得品味,并不常常因为其跌宕起伏,甚至有时候即便身处惊涛骇浪,你体会到的也依旧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生活。——比如现在,疫情胶着,但我们也只能宅在家里谈风说月,在这个必然会因为惊天动地而留在历史中的时候,我们也还是过着最寻常的日子。我们是被电视与网络腐蚀了的一代,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信息的疾风暴雨,也因为这样的迅疾而杂乱,我们的内心也变得日益浮躁而盲目。但是在这个迅疾变化的时代,我们又将如何抵抗那迅疾而下而又回旋纷杂的“随俗俯仰”呢?人类正在失去阅读而变成信息和图像的混浊河流中的一叶飘萍,人类正在被自己生产的信息产品推向不可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