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郎眼Daily
郎咸平独家网络发声地,中产者自我增值平台,关注财经郎眼Daily,品财经,聚观点,助你财经力Day day up!电视版广东卫视每周一21:10分播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郎眼Daily

守着200多亿利润不分红,格力究竟怎么了?

财经郎眼Daily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4-30 09: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十一年间号称“从来没有亏待过股东”的格力,今年就是不分红了。


文/貌貌狼(微信公众号:财经郎眼Daily)


4月25日晚间,格力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管理层再次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格力电器2017年全年营收1482.9亿元,同比增长36.92%,净利润达到224亿元,同比增长44.87%,基本每股收益为3.72元。


格力近年利润情况


然而这样辉煌的业绩并没有让董明珠和格力高兴太久。转过天来,股票市场开盘,格力电器的股指急转直下,开盘报45.12元,跌幅9.89%,几近停盘。随后机构和个人多空对接,短短两个小时之内成交115亿,格力电器市值蒸发200多亿。随后的一个交易日,格力股价继续下挫,截至27日尾盘,格力电器报收44.08元,较25日收盘时的50.07元,下跌近12%。优异的财务报表和上市公司的股指K线形成鲜明的对比,格力究竟怎么了?

格力今年不分红

原来,在与财报一同公布的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指出:公司本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十一年间号称“从来没有亏待过股东”的格力,今年就是不分红了。

2016年格力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说“没亏待过股东”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有底气的。Wind数据显示,1996年以来格力电器共分红19次,累计分红417.92亿元,分红率40.96%,这在上市公司中是绝无仅有的。2016年,格力年终还给股东甩了一个高达108.28亿的现金红包,分红大约占到了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七成左右。


那么格力这次为什么取得了更好的业绩却又不分红了呢?按照年报里的解释是留存资金要做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根据董事会决议公告,不分红方案全票通过,7个董事中包括珠海国资委委派1人,另外有3个独立董事。

受到分红事件影响,26日当天上午深股通净流出资金19亿元,创下了深股通半日资金净流出的记录。事件引起了深交所关注,深交所在当天立即下发了《关于对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要求格力电器对2017年度的利润分配方案做出相关说明。


格力电器27日资金净流出情况



4月26日晚间,格力回复称,根据2018年经营计划和远期产业规划,公司预计未来在产能扩充及多元化拓展方面的资本性支出较大,为谋求公司长远发展及股东长期利益,公司需做好相应的资金储备。

为安抚人心,格力明确表示,投资项目尚处筹划阶段,公司将尽快明确资金需求和现金流测算,充分考虑投资者诉求,进行2018年度中期分红,分红金额届时依据公司资金情况确定。

格力一直是深股通的重要价值标的,目前10倍左右的市盈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值,从每股收益率看,格力的营利能力强,分红又高,所以特别受长线资金的追捧。这次利润分配方案决定不再给股东分红,许多投资人都表示无法接受,于是大家纷纷用脚投票,造成了格力股价的短期下挫。

格力电器净资产收益率与全行业比较


投资人的选择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不管资金是不是用来研发芯片,利润都应该分红给投资人,然后让投资人自己做出判断。如果看好这一领域,可以选择分红再投资,不看好的投资者就分红走了。但是现在不分红,大家就变成彼此博弈了,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投融资关系。

但是从全球证券市场整体来看,分不分红并不是投资者考虑的关键因素。诸如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到目前为止从来都没有过分红,这也并不妨碍亚马逊市值的上涨。即使号称投资界神话的沃伦·巴菲特非常看好那些经营稳定、回报率高的公司,他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从来没有分过红。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高。伯克希尔哈撒韦每股净资产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1%,股价年复合增长率为20.9%,同期标准普尔平均上涨9.9%,资金留在公司,比分给股东让他们自己选择所创造的价值要大,那么不分红也丝毫不会影响市值。

而对于格力问题,朴信投资则认为:短期内格力在治理结构上确实面临一些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格力的产业战略在中长期内面临不确定性,换句话说,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多元化战略并不看好,这才是分红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多元化与“中国芯”

实际上,投资者对于格力的多元化战略一直心存疑虑,我们在2016年格力收购银隆一案中就可见一斑。当时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不惜用分红作为筹码“威胁”股东,但收购银隆发展新能源的策略还是遭到了股东大会的否定。

这一次,资金投向的几个板块中,最受关注的就是集成电路。最近许多企业看中了“中国芯”这个领域,都希望能够在其中有所作为。但从这次分红事件来看,投资人反而并不看好格力的“中国芯”,这看上去有点不可思议。

格力的暴跌表明市场不喜欢格力的多元化,就像当初股东大会上否决掉了格力收购银隆的方案,这个《2017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还是要股东大会投票的,能否通过现在尚未可知。

实际上,格力的家电制造业务与芯片产业是高度相关的,格力也不是近期才开始布局这一领域。公司董秘望靖东在参加某券商电话会议时明确表示,格力电器已经具备一定的芯片设计能力。

望靖东称,空调需要的芯片很多,包括外机芯片、内机芯片、压缩机的芯片等等,格力电器前些年已经开始做IGBT的封装,对于空调内机的主芯片已经能够做设计了,不能设计的再委托外面加工。同时,格力电器的芯片仍是以设计为主,且以满足自用为主。

掌握核心科技

格力一直号称自己“掌握核心科技”,这大概是源于对前一个十年,中国家电市场困境深深的忧虑。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家电企业进口国外的生产线,对外资企业开放市场,当时提出的口号叫做“用市场换技术”,到了新世纪我们又提出“用资本换技术”,搞跨国兼并。结果兜兜转转30年,中国的家电企业逐渐陷入到“抓管理—降成本—价格战”的漩涡里。

这种特征在1995年国产家电突围时期开始显露端倪,到了新世纪头个十年逐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当中国的基础家电市场,随着“家电下乡”政策进入饱和期,对外兼并的效果却并不明显。而这时候我们突然发现,那些曾经向我们输出生产线的老牌国际企业,早已经趁这个机会完成了产业升级,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核心技术从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我们自己。

《中国制造2025》宣告了我们注定要实现产业升级,全球产业也势必迎来新一轮转移,这既是经济规律的方向,也是我们实现突破的方向。

如今,格力手握着百亿级体量的巨额利润,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它必须认真考虑每一条道路究竟通向哪里,然后做出选择,坚定地走下去。





精彩回顾


旅行社、酒店、OTA八大陷阱轮番上阵,真的是出门事事难吗?

中国从来没有失去自己的芯片

为什么说中国的选择将影响世界?


联系我

财经郎眼Daily

ID:cjlydaily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转载|合作请联系后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