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中游刃有余的关键要义,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引导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他们的内心才会更加强大。
——鹿妈
◆
◆
◆
远视储备不足怎么办?
近视了要不要戴OK镜?
怎样分辨真假性近视?
……
10月17日
早上
9:30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我们邀请到
全国知名眼科专家陶勇医生
告诉你如何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孩子的眼睛
▽
▽▽
作者 |
CC爸妈
前几天,
后台收到了一条私信:
鹿妈你好,我是一名高一新生,开学后为了搞好关系,我就主动帮大家带早饭,主动打扫厕所。
半个月过去了,大家好像默认这些事都是我来干,有一次我没扔厕所垃圾,结果同宿舍的一个人用很不好的语气说“垃圾满了,该倒了啊”。
我很生气地说,厕所又不是我一个人用,谁爱倒谁倒。
结果,她反而委屈了,说我说话很冲,以前都是我弄,她就问我一下怎么了?
现在我反而成了宿舍那个斤斤计较的人了。
我公号大部分是女孩妈妈、偶尔有爸爸,零星着也有几个孩子。
每次孩子们的留言,我都额外看许多遍,尤其是涉及到社交。
因为这是父母最难发力的地方,你可以花钱买学区房,也可以收买老师对娃额外关注,但你就是没办法让同学们都喜欢自己的孩子、都别欺负自己的孩子,不管你多么有钱、权、势。
如果从一开始没教孩子捍卫自己,那不知不觉她就会成为关系中的被动角色。
谁也没办法保证孩子一路遇到的都是友善的人,想让孩子成为受欢迎,但又不好惹的人,
请一定教会她
这几句话。
这种吧,说欺负不至于,但谁听着也不舒服,哪怕对方并不是故意的。
自证:
我吃得不多、我不笨、我家不穷……
反思:
是不是该换个书包了?
生气:
他凭什么这么说我?哼!
其实,不管对方说的是不是事实,只要带有明显的个人偏见,我们重要的不是去反驳对方说的,或者尝试改变自己。
最重要的,应该是教会孩子改善自己的看法、思维方式。
因为一个人的感受和看法,大多是局限于ta的思想、认知水平、家庭模式、性格等等各方面。
我们不需要向他人解释,更不需要事事获得他人的认可。
因为别人说的一句话,就痛苦,就改变自己,那给了别人多大权力呢。
如此孩子才能从别人无意/故意的言语攻击中抽身而出,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父母一定要提醒孩子,当一段不好的关系出现时,都是多少会出现征兆的。
尤其是有些朋友表面和你亲密无间,却有意无意让你自查短处,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你的自信默默流失掉。
女儿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常常一起玩。那孩子性子也很软,没有攻击性,朋友也挺喜欢。
不过过了段时间,她就发现一向活泼开朗的女儿,变得越来越自卑、内向。
总是问“妈妈,我是不是太黑了?”、“我穿黄色不好看吧?”、“我这么丢三落四的性格,谁都嫌弃吧?”
“你这肤色,怎么敢挑战黄色啊?以后可别穿了”
“你的脸这么大,还是留头帘适合,显得脸小一点”
“你那么说别人当然不爱听啊,你这情商,以后多听我的哈?”
孩子朋友说这些话时,并不刻薄,朋友觉得小孩子都童言无忌,也觉得好闺蜜之间有时候就会吐槽彼此,就也没管。
她自己是大大咧咧的性格,就以为女儿应当也不在意朋友的言论。
没想到这些“无意”的贬低和否定,会一点点蚕食孩子的自信心,让自我怀疑、自卑的种子在心中疯涨。
所以,一定要告诉孩子,在与他人相处时,你自己的感受很重要。
无论对方是不是故意的,他的话让你不舒服了,行为伤害了你,都可以说出来。
如果你说出自己的感受,对方仍不收敛,那就证明对方就是故意的,我们又何必顾忌他的感受?
孩子只有对那些让自己感到不适的行为,第一时间表明态度,才能捍卫自己的权利,从一开始就拒绝毒关系。
中国是人情社会,我们从小的教育就让我们总是对拒绝难以启齿,导致现在养育孩子也很难真的遵从本心。
明知道孩子很宝贝那个玩偶,却碍于情面劝孩子:
“小弟弟就
是玩一下,一会还还你呢”。
明知道孩子不喜欢和对方玩,但处于礼貌友好,依旧会劝:
“我们跟小妹妹玩一会
吧,要不然她多孤单”。
这不就是相当于在教孩子「你要委屈自己,顾全别人」吗?
如果孩子是因为“自我感受”而拒绝,这永远是值得尊重和鼓励的。
哪怕对方是善意的,当我们不需要或不舒服时,也有拒绝的权利。
善意,是好东西,但不是所有善意,你都需要全盘接受。
我们真正需要教会孩子的,是如何得体不伤害人的拒绝。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女孩明白,自我感受永远是保护自己的第一防线,也是拒绝的正当理由。
现在养10岁的大宝和4岁的二宝,我发现心境真的大不同。
哪怕扔个东西,摔个跤我们能都能夸出花来,但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我们也变得越来越功利。
做到还不行,还得做的比之前好,也许才能获得一点点夸奖。
觉得只有自己付出的足够多,才配拥有。只有自己做的足够好,才配被夸奖。只有把自己榨干,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
这样的孩子是最容易被PUA的对象,永远在寻求别人的认可。
我就是太笨了,什么都做不好;
我这样差劲的人,有人跟我玩就不错了,不该奢求尊重。
一定是我做的不好,别人才都不跟我玩。
这些不被看见的孩子,会永远处于社交弱势的一方,也最容易成为集体中被边缘化、欺凌的角色。
父母想要避免孩子长大容易被PUA,受制于人,那就要在他们小的时候多看见,赞美孩子,给予他们勇气、自信和爱。
因为最好的防PUA教育,就是让孩子做自己,爱自己。
让孩子知道,她本来就很好,值得被肯定和赞美,这不需要任何前提。
只有孩子建立了正确的自我价值感和是非观,她才不会轻易被他人的思想操控。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一个内心强大,哪怕没人欣赏也能独立美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