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蓝色字
免费订阅,
《诸世纪》解读-17章
《诸世纪》预言诗最新解读-17章
这个解读首先建立在预言围绕劫难而展开的原则基础上。
其次是紧密结合当今全球国际格局,特别是巨大国际矛盾的变化走向。
再之是对预言诗中出现的地点、人物、事件、国家、时间皆有简略的分析,同时参考前人的分析解读。对于《诸世纪》那些已经在历史上应验的相关预言诗,一般不作深入分析。
最后是针对当前快要来临的世界大战以及地球大灾难,一般还会结合其他预言来具体分析,为大家提供更加准确的资讯。
本着预言就是救度的原则我真诚希望大家能努力传播这些预言,因为度过灾难的相关资讯本来就在预言中,能为大家度过劫难作指引。
第十七章
海战的司令官 冰冷严酷
赤衣人 无法抑制 严峻
胆寒颤的喧哗
囚虏 逃离跨在马鞍上的年长者身旁
随着时光流逝
阿古里帕长大成人 产下一子
在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专家们发现,一些嗜财如命、大肆劫掠的海盗头子居然被女王授以海军上将军衔,成为帝国海军将领,如豪金斯、德雷克等人。他们将从事海盗活动抢劫来的巨额财富献于英女工,才得到这些荣誉。这些人也许与预言诗有某种关系,但目前支持这一猜测的证据不够充分。
外表如此高雅的贵公子
成为阴谋的对象 被出卖
跌落宝座
市井 利剑高悬 玉首被可燃之粉烧烬
由此 席卷大地的杀戮
王 成为憎恶的标靶
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后,都因国王采取过血腥镇压新兴资产阶级的极端暴行而利用国会处死过国王,英国倒霉的是查理一世,法国则是路易十六。
本诗便是预言路易十六在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萘时被处死的命运。
1793年
贪婪无比的高僧野心勃勃
从不认为自我满足过
他与使者 被骗入天衣无缝的圈套
森林砍伐者 看见万事颠倒
这是另一首关于俄罗斯的“怪僧”拉斯普琴的预言诗。此前,诺查丹玛斯预言拉斯普琴因在俄罗斯教会有较高职务,得以经常出入宫廷,与沙皇及皇后会面,并取得沙皇的信任与皇后的爱慕。
在拉斯普琴与皇后的宫闹丑闻传出前,沙皇对拉斯普琴给予极大的信任,教会重大事务都邀拉斯普琴参与决策。
圣王 对塞迪佛拉古 万分愤慨
战斗的甲胄 遭禁之时
毒药掺入砂糖 带着草毒的芬芳
被杀害于水中
死亡 来临 来临
令人恐惧的声音
教皇对新教崛起充满愤慨,但无可奈何,和平时期的谋杀行为,诗中最后暗示末期的来临,这种恐惧的声音可能来于天上或者地下。
中伤者 诽谤降生不久的金钱国度
随着时间壮大的海之来回 将会举行
年长者 没有疑惑的余地
王国内 派系活动甚嚣尘上
新中国只爱金钱游戏,政治上最后出现派系斗争,这源于权力争夺,因为黄种人特别地热爱权力游戏,《龙华经》称此为水怪争权。水怪也就是龙,中国是龙的传人,一切都有来历。
天空在燃烧 四十五度之地
火焰逼近 庞大的新都市
不失时机 撒落大地的巨大火焰
魔鬼般蹦跳在每个角落
欲对日耳曼人作前所未有的考验
这是临近末期的征兆,天空燃烧,应该是新星出现,引力失衡造成小行星带进入大气层形成陨石灾难,有的陨石会在空中燃烧完,有的则落入地表,这时地球到处可能有火灾,庞大的新都市-这应该是指中国,诗中最后提到对德国的考验。这是整首诗提到的两个国家,也许会有些什么关系在暗中建立。所以称为考验德国-日耳曼人。
委托于兵士管制的大都市
致命的骚乱 如此这般
达至轰天震地 史无前例
令世间害怕的厄运 逼近眼前
流血的攻击 将何止一次
大都市暗指中国,面临末劫灾难,战争不止一次,基本是四面楚歌的情形。现在印度着意闹事,还有日本等东亚国家对华的敌意,以及未来要显示的周边大关系的恶化,战争届时就是无情的洗礼。还有那后面的大灾难。
当战争危机爆发,中国可能进入军事化管制。全面应付战争,历史上的中国也是这样,文明和平时期,文官主政,战争时期就是军人主局。
波尔塞族的灭亡未曾有的恐怖战
彼等的圣大城市 被恶疫沾污
略夺日月 破坏彼等的寺院
两条河川被流血染红
“波尔赛族”是起源于意大利的一支古老的民族,在古罗马帝国衰亡时,为躲避日耳曼人烧至帝国四境的战火,向西迁移至现今法国南部的朗格多克地区。这个概念应该是隐示另外一个逃避战火的民族,中国的长城就是古代的防御工事,中国境内恰好有两条大河,预言中提到这是未来战争的核心地带。
饱学之士 右往左往摇摆不定
庞大的阵营 疫病 遇伏击败去
比利牛斯山脉 威尼斯 阿尔卑斯
不是彼等之物
河流近傍 古墓被发现
进攻的敌人在一国遭遇伏击战而失败,这也不是欧洲国家,庞大的阵营出征他国,在当今世界只有少数几国有如此军队。
垂阅本诗的大方之家们
请将此视为得益
切勿靠近卑俗无知的俗众
观星 无智者 邪宗之徒
应统统敬而远之 不这样做的“贤人”
才可让其坐在司祭的椅子上
预言家对阅读者的忠告,预言皆为天机,透露的是人间大事。特别是未来的大事,这很难得到真正的消息,远非科学研究那种事,也不是前沿观测的推测。完全是隐晦地透露事件的结果。
财宝的弓 欺骗着阿希鲁
被生殖者熟知的四边形
发明囚为王者的行为被知晓
民众的前面捆吊
尸体在寒风中摇晃
本诗预言的是一位名叫阿希鲁的人被处于死刑的事件。
在法国历史上,叫做“阿希鲁”的人有两个最为出名:一个是巴黎最高法院院长阿希鲁·德阿鲁勒,他为女王摄政、宠臣孔西尼的倒台做出了巨大贡献。结果孔西尼被暗杀(1517年)。另一个便是以不光荣的失败而被判处死刑的法国军队元帅阿希鲁·巴扎勒。他是在1870年被判处死刑的。
从本诗中的情形可以看出,预言的也许是法军元帅阿希鲁,他的不光荣的战争行径激怒了法国人民,因此被要求处死。
因为战争开放的阿鲁鲁
放弃了抵抗
士兵们 被夜色恐喻
黑与白在地上掩盖了蓝色
虚伪的阴影之下
倒戈者听到了声响
本诗预言的是越南战争,第二、三行描写了美国士兵。
第二行“被夜色恐哧”说明了美国士兵来到潮湿阴暗的山地丛林中,对于越军的游击战术极不适应,特别在漆黑的夜晚,不谙地形的美军常受袭击。因而美军对夜战是害怕的,他们害怕走进越南民兵的圈套之中。
第三行“黑与白”即表明美军由黑人和白人构成,他们充溢在印度支那的大地上。
而第四行则生动地描绘了越军的游击战术:藏于阴暗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法兰西在海战中获得胜利
巴塞罗那的人民 塞昂马赛的人民
黄金泥棒 封入铁球之中
普托隆的人民 担负着欺诈的棍棒
这是末日大争战,第三行诗预言的是导弹。
这首诗至今还没有合适的解释。塞昂这个地名至今不知在哪国,而普托隆被认为是以色列的一个港湾城市。 可能与以色列相关。
除了如今复国的以色列之外,还有一个预言中的轴心国真正的以色列,大卫是要赶赴上任的。
朗各鲁的大公
在多隆被围攻
奥旦和里昂的人民相伴
日内瓦和奥斯布鲁克
和米兰多朗的人民联合
越过山脉
为了与安科纳的民众决战
本诗中“朗各鲁的大公”指的便是吉斯公爵。这一首预言诗预测的就是吉斯公爵在进攻西班牙途中,所率的奥旦和里昂的士兵们被围攻于多隆。
而本诗后半部分预言的是日内瓦、奥斯布鲁克和北意大利的军队进攻教皇领地的事件。在法国的历史上,安科纳属于教皇的领地。 教皇的领地也被称为圣地,预言后部分应该欧洲国家出征一个外国。
餐桌上的葡萄酒轻轻泼洒
第三者无法得到心意的物品
帕尔玛的黑衣使者将
自己信赖的佩鲁奇亚
变为比萨
十六世纪的教皇保罗二世私生子甚多,是一位风流不羁的人物,好在他并不曾因此而酿成大祸,只是不时地将自己的领地送给那些有实无名的孩子们。本诗预言的就是他将自己的领地帕尔玛暗中送给其私生子皮埃尔路易·凡尔涅兹一事。这事发生在1545年。
其实,出身庶民的皮埃尔路易·凡尔涅兹和这位教皇倒底是何等关系已很难查考了,恐怕连这位风流成性的教皇也说不清楚。不过平民皮埃尔路易·凡尔涅兹确从教皇手中得到了帕尔玛并由此飞黄腾达。
后来,帕尔玛从凡尔涅兹家手中转到了布尔鲍家手中,这便是全诗后半段预言的内容。
那波利 巴勒莫 西西里
在蛮族手中 化为无人的荒野
科西嘉 萨勒诺 撒丁岛
饥饿 瘟疫 战争 弥漫着恶的气息
这是末期快要来到的战争,地中海周边要成为荒野,饥荒、瘟疫与战争相继来临。
轻快的战马啊 快上沙场
宣告那 新月的败亡
夜幕的山林里 被牧羊杀害
深深地掘出 红的深渊
这首诗预言的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对外扩张中的一次惨重失败。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来是中亚细亚的一支突厥人部落,后来接受了伊斯兰教,逐步由小亚细亚向西扩张,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征服其到达的每一个角落,建立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亚欧间不可逾越的墙。其实,土耳其就是突厥的变音。诗中“新月”就是指土耳其和伊斯兰教的标志。
但这首诗也可以作为未来土耳其命运的参考!当前战争已经很难避免了。
佛罗伦萨快逃快逃
敌人正从罗马逼近
抗击在费恩佐勒发生
血流成河
最高统治者亦被捆缚着手臂
寺院和女人
均无法幸免
世纪大战爆发,北约与俄罗斯对抗最终爆发了战争,逃命吧!!
奥方伟大的主人不在家中
副王的甜言蜜语
让山盟海誓成为爱的不幸
她 心甘情愿地投入公爵的怀抱
这首诗预言的是十六世纪法国在意大利冒险中的最后一位骑士国王——亨利二世在位期间发生在宫中的一段风流韵事。
在亨利二世统治期间,吉斯兄弟在宫中很有势力,这主要是靠国王的情妇,美丽妖艳的迪姬娜·德·普瓦提埃暗中协助。
与勒芒相邻的大君主
他率领大军
从海洋到陆地
布列塔尼人・诺曼底人追随着他
为夺取岛屿
穿过直布罗陀与巴塞罗那
与勒芒接壤的,是法国十分重要的要塞马延,这里刚好是弗朗索瓦·德·吉斯的领地。这首诗预言的是这位亨利二世时期风光无限的军事将领历经百战,饱获英名的情况。
在“市民式国王”路易十一之后,法国相继有过好几个“骑士式的国王”。对他们来说,意大利冒险不仅仅是一次侵袭。他们在阿尔卑斯山另一侧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种异地文化的芬芳和无数的财富。对这些粗鲁的法兰西领主而言,十五世纪意大利有着如此优雅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方式,难免不令他们想入非非。在这一过程中,吉斯兄弟鼓动他们的主子前去冒险,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而弟弟弗朗索瓦更是军功卓著,被后人称为“多马尔公爵”。
但是,弗朗索瓦似乎并未如诗中所言,为征服非洲渡过了直布罗陀海峡。
王子 将母亲侮蔑
眼 受伤的足 粗野与反抗
珍奇乃至残烈的复仇
对着奥方
超过王百臣民 残遭杀戮
这首诗预言了法国历史上一段过程曲折的宫廷权力之争。
亨利四世的妃子玛丽·德·梅蒂西斯凭着国王的宠幸,在亨利死后大肆收买贵族,笼络一帮亲信宠臣。开始摄政。
英俊的孩子结束了战争
在众神前 召集被敕免的人群
卡奥尔与莫阿沙克
已远离地狱
里库特威尔的拒绝
残害了阿让的人民
这首诗大概讲述的是一位青年结束内战的事。诗中的地名卡奥尔,英阿沙克,里库特威尔,阿让等,均是法国西南部的地名。这可能是关系未来的预言诗。
从海的属国
矮子夺去了总督的领地
放逐卑劣的男子
高举反叛的旗帜
他登上 十四年的专制宝座
这是一首描述拿破仑1世的精彩篇章。拿破仑这位“矮子”在出世之初的战功,便是夺回了“总督(罗仑)的领地”。随着卓著功勋的不断建立,拿破仑终于“放逐卑劣的男子(执政政府)”,而建立了自己的独裁政权。
他从1799年上台至1814年退位,其统治法国长达十四年之久。
他从伪地志中走来
掘开墓的遗骨
分派 神圣的哲学家向着繁荣
以黑代白以新替旧
在1789年成立的国民议会,以废止封建特权为目的,变革了旧的行政区划(伪地志)。据说在埋藏历代君王的墓地被掘开(掘开墓的遗骨),而且反基督教的各派也因此而繁荣。
国民从此接受了更新鲜的思想,“以黑代白,以新替旧]。
在因斯布里亚地区的城市前
进攻长达七年
豪迈的大王
击败来敌将城市解放
“因斯布里亚”是指米兰的周边地区。这一定是预言发生在米兰的长达七年的进攻。最后由“大王”解放了城市。
据说,进攻的一方是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而解放的一方是法国。
伟大的女王深入进攻
但那里易守难攻
带来不忍的惨状
在玛丽1世时代,法国北部的占领地卡里被夺回。这首诗在此描述了此事。自从1347年埃德华多侵略以来,此处一直未被占领(易守难攻)。
但在1558年,终于被吉斯公爵夺回。“三头狮”指英格兰,它的败北曾一度给玛利一世带来极大麻烦。因为民众们对这位苏格兰女王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反女王的情绪。
英国尽管远居英伦之岛,但从此诗不难看出,它的染指欧洲大陆的意图早在十三世纪就已暴露无遗了。
缺乏同情心的大公
死亡改变了人们
变成了无所不知
王国在平静中变得世无匹敌
不少时候 王国的尊者
遭受了巨大的厄运
这首诗预言的是轴心国在面临大战前的改革,主要是应付战争威胁与当来灾难,但王国尊者遭受厄运。这与权力斗争相关。
被围攻的人们谋求着协定
七日后计划着残酷的逃脱
这七个人从内侧追击
笼罩于 火 血 斧
编织和平的贵妇 变成囚徒
围攻战争终于打响,面对强大的敌手,必须寻求谋略才能制敌,残酷的逃脱-这是困境中的战术。和平人士失败,如果逃跑就会变成囚徒。看看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真的是梦。
尼斯的城堡 并未加入战斗
却负于了闪烁的金属
这种行径成为议论的种子
对于市民 这是应该引发奇妙恐惧的
尼斯在古代是马赛人的殖民地之一,因此法国人一贯把它视为自己的领土。但是在尼斯的归属问题上,意大利并不相让,法国与意大利曾为此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在十九世纪前半期尼斯已不属于法国,它成了一个自由的伯爵领地。法国人一直以失去此地为辱,他们发誓要夺回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