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理知识精选
带你走进地理知识的殿堂,天文、地质、历史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等,大家多多推广,希望能给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地理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22 小时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  22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春日旅行第一站,去看大地的“五线谱”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江南水乡之夜! ·  2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红色崖壁下的自然奇观 ·  3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红色崖壁下的自然奇观 ·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珠江不是一条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理知识精选

地球也长“青春痘”

地理知识精选  · 公众号  · 地理  · 2018-08-01 12:30

正文



我们常说,湿地是“地球之肾”,森林是“地球之肺”。地球,也和人类一样,有着维系健康的各个“器官”,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但是你知道吗,地球也会像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样,时常冒出几颗顽皮的“青春痘”——“水山”。


其实, “水山”的学名叫做冰核丘,又叫冻胀丘,指冻土中所夹的未冻结层中的水分在地下慢慢凝结成冰块,使得地面膨胀隆起的地理结构。 如果将包裹在“水山”外面的土层刨开,会发现土丘里面是一个大大的、蓝白色的冰砣子,这就是冰核,而冰核中间则有流水的通道。



“水山”主要分布在极寒的冻土地带。这些圆锥形的土堆,大小不一,直径可达几米甚至上百米。神奇的是,这些土堆的顶部,常常有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形成一道神奇的自然景观。

那么,地球是如何冒出这些“青春痘”的呢?



在极端寒冷的冻土地带,地下水流出的地方,由于气温过低,地下水还未流出地表,便结成了冰。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从而产生压力,顶起表面的土层,形成了锥形土堆。同时,周围的冻土造成的垂直压力驱动周围的液态水向中间冰体底部流动,冰越结越多,土堆就会越来越高。而土堆顶上的清泉,则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泉水,通过冰核中间的流水通道流出,这才形成了一座座奇异的“水山”。这些冰核丘,有的经过日积月累,终于形成了一座座小土山,即多年生冰核丘;有的则会在夏季来临,气温升高之时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形成季节性的冰核丘。因此,冰核丘是否逐年增大取决于每年的平均温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22 小时前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  最高25℃!安徽气温大回暖就在下周
22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江南水乡之夜!
2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红色崖壁下的自然奇观
3 天前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红色崖壁下的自然奇观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珠江不是一条河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