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惠州发展初期不是核心地带,但花边岭一直在肩负惠州的林业、工业、建筑行业等各方面的发展。
1965年,桥西公社(现桥西街道办)在花边岭办林场、修鱼塘;
1966年,桥西公社在花边岭筹建桥西粉末冶金制品厂;
1973年,桥西公社在花边岭筹建桥西建筑材料厂,生产红砖、水泥砖及水泥门窗、花窗;
1975年,桥西纸箱厂搬迁至花边岭虾形山(今麦地路24号);
1985年,桥西炮竹厂搬迁到花边岭,该炮竹厂生成的爱国红产品曾获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资料来源《惠州桥西志》
很多的老工厂现在已经消失,但正因有了它们的原始积累,才为花边岭的建设、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不该忘了他们曾为花边岭、为惠州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花边岭一直在努力,跨入千禧年,惠州的经济迅速发展,恰好此时花边岭独立划分为新的社区,可以说是完美赶上了时代发展的“列车”,让这里成为惠城宠儿,每到节假日,这里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世贸、人人乐、数码街、君尚百货、丽日银座等等耳熟能详的地标,构成了人们口中常说起的——花边岭商圈。在二十一世纪的前20年,花边岭一直是惠州人气最旺商圈之一。
以花边岭广场为中心点向周围辐射,拥有24个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商圈日均客流量达18万人,半小时通勤圈服务总人口可达84万人,年商业交易量近43亿元。同时花边岭商圈还吸收了原南坛下埔商圈人气,繁华程度可以说是惠州商圈前三的存在。
然而,随着惠州经济快速发展,惠州进入了“商场+写字楼+生活区”的综合体时代。港惠、华贸、隆生金山湖等综合体的崛起,给花边岭商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要顾客变成了老人和打工族,缺乏停车场的硬伤又为人所诟病!
每次经过这个地方,看到所剩不多的商铺,以及走街串巷的小摊贩,总感觉与当年的繁华相比,落差有点大。
但如果你在某一天的午后或傍晚,重新回到这个地方,细细回味属于花边岭的味道,你会惊讶于它的活力和人间烟火气。
在人流量不如从前的丽日银座和君尚百货,你还是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来消费,有的街坊说“在这买习惯了,只要还在就会一直来”。
一些在大排档吃吃喝喝的人也说:“在这里吃了好多年咯,在别的地方找不到这个味啊”、“和老朋友聚一聚的时候,还是会想到来这里吃东西,逛逛夜市。”
如同花边岭一样经历着发展的阵痛期,也许你正在遭遇人生的困顿,身边萦绕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始终要相信寒冬总会过去,困难都是暂时的。
同时,也希望花边岭能够重新活化利用,重新恢复往日的人流量,不会成为我们这代人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