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最近已经被这部号称“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的《人民的名义》刷屏了。
连人民日报都给予这部剧很高的评价。
这部剧刚刚开播的时候,我还担心收视率会扑。
因为无论是题材还是演员阵容,
《人民的名义》
都远远不如各种大热IP的改编具有粉丝号召力。
正剧、反腐,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怎么看都像是在高举主旋律大旗。
不过看完一集后我发现,仅凭题材就把它归类为政剧,实在是太肤浅。
剧中无处不在的官方自黑与反讽,让《人民的名义》从观众的角度上,真正实现了人民的名义
-1-
官场现形,南柯一梦
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缉处处长侯亮平敲响赵德汉的家门时,身为国家某部委项目处处长的赵德汉正在吃面。
先给大家划一下重点:
侦缉处处长侯亮平:
隶属最高人民检察院,办案程序是收集证据→确定罪行→移送司法,
可以说是
定罪贪官的第一步
。
项目处处长赵德汉:掌管全国所有资源项目的审批,是
站在全国煤老板身后的那个男人
。
赵德汉虽然坐在体制内最有油水的岗位上,却“为人清廉”的和老婆孩子挤在一间破旧的公寓楼里,
吃着清汤寡水的炸酱面,每个月从牙缝里抠出300块寄给老母亲。
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前提是你们没有看到这满墙的毛爷爷。
为官四年,赵德汉共计贪污
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五千四百元
,不过他却一分钱也不敢花。
对他来讲,这疯狂敛财的四年,就像是场梦。现在梦醒了,心里却踏实了。
剧中并没有刻意的去丑化或美化赵德汉,而是最大限度的为观众还原了一个表里不一的贪官形象。
侯亮平手无证据时,他可以义正言辞的批判和指责他们的搜查行为。
当罪行败露后,他无助的挣扎和悔恨的泪水,又让人觉得可悲。
更重要的是,这个满墙塞钱的行径是有真实案例的,不信你们去查一查:亿元司长魏鹏远。
-2-
形式主义,踢皮球
如果说赵德汉的故事奏响了“反腐倡廉”的主弦律,那这一段老狐狸的交锋,就是官方高级黑。
第一集中的密室谈判堪称简约版的《十二怒汉》,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
省委副书记高育良不敢担责,电话请示省委书记,省委书记一顿太极,将皮球又踢了回来。
京州市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了防止因丁义珍被捕而损害自己的政绩,力争此案的办案权。
检察长季昌明,为人圆滑处事老练,在两方势均力敌的情形下,不明确表态,将自己置身事外。
当一群省委高官从该不该抓捕丁义珍,讨论到抓捕后是移交省检察院,还是移交北京最高检察院时,
丁义珍早已经坐上了去美国的飞机。
在这段故事中,观众能明显看出三代领导班子的不同工作作风:老一代谨慎,中年热忱,青年稚嫩。
-3-
长袖善舞,笑里藏刀
整部剧中深谙官场相处之道,将“厚黑学”驾驭的炉火纯青的人,只能是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
在第一集的“踢皮球”中,祁同伟一眼看出了四人中的阵营划分,卖了“孤军奋战”却最有官途的李达康一个人情。
事后,一番场面话又把省委副书记高育良夸得舒舒服服。
拆迁案中,他第一时间接到省上下达的接管命令,迟迟不肯出警,原因只是为了不做出头人。
来到现场后,一番官话,戳中李达康G点,又顺水推舟,让退休清廉老干部陈岩石背锅。
当所有人都处于风口浪尖时,祁同伟却靠着一身的圆滑,假装无辜小白羊。
-4-
追求政绩,唯利是图
虽说市委书记李达康被祁同伟在拆迁案中当枪使,但他从本质上来讲,也不是什么好鸟。
逃跑至美国的贪官丁义珍,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丁义珍,正是京州市“光明峰”项目的总负责人。
为了安抚光明峰投资方的情绪,稳固项目资金运转,也为了维持自己作为京州市市委书记的政绩,
李达康力争此案的办案权,也因此耽误了抓捕丁义珍的最佳时机。
而在拆迁案中,李达康因祁同伟的挑唆,想趁乱进行拆迁,完成自己的政绩。
他的一切出发点,似乎都是为了铺垫自己的上位之路。他的眼中,看的到人民,却只装得下政绩。
这部剧虽然只播到第六集,豆瓣评分却一直维持在
9.0
。
分数争论的焦点,也大都集中在剧情的真实性和节奏的紧凑性上。
前两集输出的巨大信息量,让观众适应不了三四集剧情的拖沓和冗长。
不过从第五集,陈海因车祸陷入昏迷,侯亮平为了查明真相,回到汉东省接替了陈海反贪局局长的位置开始,剧情算是步入正轨。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逃往美国的大贪官丁义珍,与剧中大boss又会搅起怎样的宦海风云?
八岁的我反正是想不出来。
剧中虽然不可避免的强行灌输正能量,但观众却一眼分得出,哪些是真正的正能量,哪些又是官方放出的毒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