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你过得好不好,看你花钱就知道 ·  2 天前  
悦读文摘  ·  范冰冰的新恋情,真是离了大谱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坂本龙一:“我正处于绵延不绝的兴趣与有限的时间的矛盾之中”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1-06 10:11

正文

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在生前自传《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中,提到他曾有个梦想,想做旧书店的老板。他从2017年开始,秘密建造了一间私人图书馆。这间名为“坂本图书”的私人图书馆坐落于东京某地,馆内收藏了一直陪伴在坂本龙一身边、为他提供创作和思考食粮的书籍。本书以文字的方式将坂本龙一的个人图书馆呈现给读者。


近期出版的《阅读不息》展现了坂本龙一在人生最后几年的阅读品位,他的阅读趣味天马行空:从夏目簌石到德里达,从布列松到塔可夫斯基到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大岛渚,从八大山人到村上龙……



撰文 | lottie

《阅读不息》,作者: [日] 坂本龙一,译者: 白荷,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4年11月。

有次看到网上的话题讨论“你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什么”,转头和朋友说,我会在临死之前整理出我这一生在豆瓣标记过的书影音清单,包括所有的短评、长评和读书报告,然后做个二维码刻在墓碑上,供路过的有缘人扫一扫。

于我来说,这个清单大概是一种最接近于精神层面的真实的自我表达。

读《阅读不息》时,也感觉自己在翻看坂本龙一的豆瓣书影音标记,是一种窥见他人隐秘阅读/观影兴趣的兴奋感。书的后记介绍,2023年秋天,东京下町的一角开放的一处空间“坂本图书”里,陈列着坂本先生的部分藏书供客人参观。未有幸去,但能通过此书接近一些教授的精神世界也是好的。

《阅读不息》收录了他自2018年至2022年在日本《妇女画报》中连载的“坂本图书”系列36篇文章,每篇文章推荐一本书目,其中书目既有来自电影导演罗伯特·布列松、小津安二郎、黑泽明、侯孝贤,大岛渚,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石川淳、中上健次,也包含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的国际学者,由此可见教授平日阅读品味的广泛性和多元性。


创作者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能够源源不断地从日常生活和人文作品中汲取灵感,人类已有的精神文明成就与之而言像是一块取之不尽的海绵。谈起八大山人书画中的“留白”,坂本提到中国书画追求的“笔简形具”为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灵感,比如在音乐中用间隙与沉默,来表达那种接近于禅意的完满。约翰·凯奇对音乐中使用的乐音以及生活中未被使用的噪音的重新组织,也使坂本开始重新审视周边自然环境,尝试利用空间中的偶发性声源进行创作。这真是有趣而浪漫,想起在纪录片《坂本龙一·终曲》中,看到他走路时用铁棒随意敲打路过的栅栏,看到他把水桶倒扣在脑袋上站进雨中听雨滴叩响的节奏,看到他坐在冰川边缘,将录音设备沉入底部听水流声,笑着对镜头介绍“I'm fishing the sound”。


纪录片《坂本龙一:终曲》剧照。


此外,坂本先生也经由斋藤幸平,思考现代社会经济体系、全球变暖、战争和放射性污染这些“公共领域”中被资本社会控制的资源问题。面对疫情时代的日本社会,他与乌苏比·萨科的对谈理性而克制,呼吁人类应以这样的“历史性宝贵时光”作为跳板,思考如何构建未来社会,比如人与自然界的共生、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去意识到人作为独立个体的非模板化的特征。


他似乎从未间断过对于自然、存在、死亡和时间的哲学性思考,也许是哲学与音乐艺术本质上的共通性,赋予了他的作品独特的深度与灵魂。坂本曾说,在他健康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时间的永恒性和单向性作为前提进行创作,而当他在直面生之有限的时刻,才感觉有必要用和以往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时间。在阅读桥元淳一郎的作品时,他已经对时间的概念有了自己的理解:“我的时间是无法与任何人分享的。在这样孤独的宇宙中,我的时间是相对光速的相对时间。”他感受世界的方式,即他在专辑《异步》中所要表达的,“我对我们所有人共享的单一时间的存在表示怀疑”。


在谈到卡洛·罗伟利的《时间的秩序》时,坂本更进一步地提出了这样的观念:


让我们想象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吧。我开始意识到“我们自己就是时间”。时间或许就是记忆。如果没有存在记忆的我们,那么时间也就不复存在。时间不存在。


这个世界不是由线性的时间轴所串联的,它更像是一个梦。


纪录片《坂本龙一:终曲》剧照。


书的最后一部分,是教授和好友铃木正文的对谈。


对谈时间为2023年3月8日,只距离他逝世不到一个月。二人对谈的话题围绕着坂本龙一正在读的案头书十本,其中有不少是日本昭和时期出版的旧书。他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越来越被旧书吸引,书有时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媒介”。近年来我也愈来愈有此类体会,每次回外婆家时,会常去外公生前的书房里呆一会儿,去闻闻旧书特有的混合着纸张墨水的轻微的霉味,也喜欢在城市的旧书店里仔细观赏不同年代出版物的装帧和设计。旧书让人感受到艺术品和物件的美好——“即使不读,也想拥有它们”。


坂本龙一在收到奥野健男的文艺评论时,说读毕又想重新阅读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和坂口安吾的作品。正如我通过这本书,又想要重新开始阅读夏目漱石、太宰治,看黑泽明、侯孝贤和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正如教授所说:“此刻,我正处于绵延不绝的兴趣与有限的时间的矛盾之中。”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我还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多少本好书?时间能再多一些就好了啊。


后记:


此书比较可惜的是,在每一篇的后续虽标有坂本龙一推荐的书,但都是日文版本,且对于书中提到的电影、音乐作品未有收录。这里分享我根据书中内容整理的书影音清单,供喜欢教授的朋友们参考。


电影:


《驴子巴特萨》,罗伯特·布列松

《穆谢特》,罗伯特·布列松

《死囚越狱》,罗伯特·布列松

《圣女贞德的审判》,罗伯特·布列松

《秋刀鱼之味》,小津安二郎

《乱》,黑泽明

《德尔苏·乌扎拉》, 黑泽明

《日本春歌考》,大岛渚

《新宿小偷日记》,大岛渚

《牺牲》,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乡愁》,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童年往事》,侯孝贤

《悲情城市》,侯孝贤

《光阴的故事》,杨德昌

《一一》,杨德昌


书籍


《电影书写札记》,罗伯特·布列松

《草枕》,夏目漱石

《梦十夜》,夏目漱石

《论精神》,雅克·德里达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小津安二郎

《余白的艺术》,李禹焕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福冈伸一

《千年偷乐》,中上健次

《沉默》,约翰·凯奇

《时间的秩序》,卡洛·罗韦利

《人类世的“资本论”》,斋藤幸平

《毛毛》,米切尔·恩德

《逃避统治的艺术》,詹姆斯·C·斯科特

《极简音乐史》,冈田晓生

《森鸥外精选集》,森鸥外


音乐:


《武满彻:我听见水之梦》,武满彻

John Cage: The Seasons,约翰·凯奇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lottie;编辑:李永博校对:王心。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合订本广告。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设置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


扫描二维码

活动现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