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成立于1988年,是在华第一家外国文化中心。我们致力于推广德语、促进中德文化合作以及传播德国最新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马程序员  ·  喜报!应届生均薪破万,最高薪资24000元! ·  昨天  
黑马程序员  ·  喜报!应届生均薪破万,最高薪资24000元! ·  昨天  
软件定义世界(SDX)  ·  指标数据体系建设分享 ·  2 天前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文摘  ·  OpenAI ... ·  3 天前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3 天前  
艺恩数据  ·  艺恩数据祝您开工大吉!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读书沙龙:乌尔里希·布吕克林的《后英雄时代:一幅时代画卷》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 公众号  ·  · 2024-12-13 17:00

正文

图书封面 ©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读书沙龙:乌尔里希·布吕克林的《后英雄时代: 一幅时代画卷


时间: 2024 年 12 月 21 日 15:00-16:30

嘉宾: 张帆,黄燎宇

主持: 林羽丰

语言: 中文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合作伙伴: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幸运的是《后英雄时代》并没有对当下进行简单的诊断...... 布洛克林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有时自相矛盾的描述和模式。对他来说,没有一个是完全清晰的...... 强烈的、近乎乌托邦式的最后呼吁,使这部著作在结尾处从一幅时代画卷转变为对权力的批判。

——菲利普·坎佩特,西南广播2台


弗莱堡的文化社会学家、天才散文家乌利希·布洛克林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英雄”,他出版的这本研究报告可读性极强,将英雄塑造成了一个非凡的形象。

—— 于尔根·尼尔森·西科拉,《辉煌与苦难》


乌利希·布洛克林的在其鼓舞人心的时代画卷的最后,提出要打破英雄主义的框架。英雄故事能娱乐、影响并将我们带入另一个世界,只有讲述其他故事才能削弱英雄故事的力量。去英雄化是一个叙事学项目。

—— 哈里·努特,《柏林日报》


布洛克林的研究既有社会科学方法的磨练,又有散文写作的自由精神。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本学术小说,既有启发性,又令人兴奋,既符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又写得轻松自如。

—— 约瑟夫-弗吕希特尔,《哲学杂志》


+++


英雄人物在今天往往是可疑的:他们激情四射,雄性荷尔蒙爆棚,喜欢占据道德高地对他人指手画脚。据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后英雄时代,但与此同时人们对英雄传奇的迷恋却并未消减——是的,与那些对榜样式的英雄人物的疑问形成对照的,是一种难以遏抑的英雄冲动和对英雄情结的幻想式满足。救人者、环保主义活动家和勇于揭露真相的“吹哨人”同样被人们奉为英雄,超级英雄更是充斥银幕和电脑游戏,竞技体育源源不断地制造着如英雄般令人仰慕的明星。随着民粹主义政治家在全球拨弄风云,英雄角色也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


乌利希·布洛克林以英雄和后英雄式的楷模在同一时间的出现为契机,探测英雄在当代社会的位置,回顾现代人对英雄主义的反思历史,同时也盘点了形形色色的当代英雄,对英雄叙事的情感维度与主流面向、以及它的淡化与终结作了探讨。他的结论是:英雄还活着,但他不是永生不死的神人。为什么这是个好消息?对此书中给出了答案。(文本摘自出版社)


作者


乌利希·布洛克林 ,社会学家,1959年生于帕德博恩。2007至2009年任莱比锡大学政治学研究所伦理学、政治学与修辞学教授,后在哈勒·维滕堡马丁路德大学教授社会学,2011年起任弗莱堡阿尔伯特·路德维希大学文化社会学教授至今。曾参与主编柏林社会学杂志《利维坦》。


2024年,乌利希·布洛克林的《后英雄时代:一幅时代画卷》一书在歌德学院翻译资助计划的资助下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本次读书沙龙活动中,我们邀请黄燎宇和张帆,在林羽丰的主持下,就这一题目展开讨论并与观众交流。本次活动将在歌德学院(中国)的微信公众号直播。


歌德学院(中国)翻译资助计划


为促进当代德语文献在非德语世界的传播,歌德学院翻译资助计划对德语图书在国外的出版提供了有力支持。自2009年起,歌德学院中国在总部的翻译资助计划下补充了一个全新资助计划。这一计划迄今资助了一百二十余本德语著作在中国的出版。系列活动“读书沙龙”旨在在已出版的翻译资助计划资助书目中选择一些图书进行讨论和介绍。在系列活动“读书沙龙”中,歌德学院(中国)翻译资助计划资助出版的图书将被介绍和讨论。


活动嘉宾


©私人

张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德国马普社会人类学所/莱比锡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历史人类学、民族研究、汉藏关系研究、文明理论。


©私人

黄燎宇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德语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德国文学、德国文学批评和德国问题研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