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是怎样一种科普读物?每年按月出版,快递至府上,你看得激动了,要把以前的系列也买下来。事实上,这样的事情经常都在发生,所以杂志社都会做好准备。
《少年时》进入新一年的征订期,创办近四年,每年订阅量翻倍增长。少年时里有什么宝贝,让征订的家庭越来越多?热心教育的牛爸牛妈们怎么样推荐《少年时》?长期阅读《少年时》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提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怎么就有这么大的魔力。
我们一直在想,也许别人会问,你们写这些东西干嘛,这是孩子们十年后才应该学的东西啊。但我总觉得,从小就有一个大的概念,比局限在眼前的小圈子好。清晰地看眼前的东西,模糊地知道远处大概会有什么东西,这样子的学习,才是有意思的。
——《少年时》总编祝伟中
为什么大部分人少年时代都有很多无边的梦想,到了成年,这些梦想都烟消云散?当孩子们对每一件事都浮云掠过,对每一个爱好都没有足够深入坚持的话,成年之后,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就慢慢失去了延续梦想的能力。
少年时代是汲取新知和培养深入兴趣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应该了解那些身处世界最顶尖的前沿领域的人在做什么,世界上发展的最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是什么,前沿科技热点和新时代的人文理念究竟是怎么样在每时每刻改变着世界的变迁。只局限在十几年没什么变化的教学计划里,按部就班地学习语数外,不久我们就会发现,学到的东西已经过时。
▲
《少年时》第三辑12册
我们向那些多年来一直着眼于未来的家长们致敬,和他们继续分享一本除了教科书和教辅书以外的第三本书——《少年时》,让你和孩子的梦想延长。
这张图值得仔细看,基本体现了少年时对于知识架构的理解。
在这里,你能看到
那些“SHOCK”到我们的前沿科技
从2015年1月起,每一年少年时都会出版12本不同主题的书籍,引导孩子思考世界上最顶尖和热门的那些话题。
人工智能
曾经,人们坚信如果有哪个领域不会被人工智能攻破,那一定是人类引以为豪的围棋。如今,“人机大战”告一段落,AlphaGo横扫围棋界,连世界冠军也无可奈何。这让人们唏嘘不已的同时,也不得不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以及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超级高铁
想象一下:一个载满人的“大胶囊”在管道中以超越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移动,在不到一天中绕地球一圈,而且不会产生污染。这就是“Hyperloop”,超高速管道运输系统。
“SpaceX”太空探索公司为实现这个系统举办了竞赛,它目前尚处于理论阶段,但是人们对它充满期待,认为在2020年它就能开始运输货物,最终成为人们通勤的交通工具。
反物质能源
核能,是目前人类能够利用的,可以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清洁资源。但你知道吗?1kg的反物质和1kg的物质发生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同质量物质发生核爆炸所释放能量的1000倍!如此高效的反应,可以被人类用来做清洁能源吗?
……
当少年时的小读者们看到这样的世界,每时每刻都有最厉害的大脑在解决世界上最难的问题,他们第一个想法可能就是,赶快好好长大,加入到最优秀的未来人才阵营中。
在这里,你能看到
多学科的主题呈现
“人类进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少年时》将告诉我们答案,并带来21世纪的精英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素质。
有关人类学(考古)
有关生物学(基因、遗传)
有关地球科学(地理、气候)
国际原创团队
超棒的科学理念
少年时拥有一支国际化的原创团队。这些作者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热爱科普,也都拥有超棒的科学理念。
哈利•莱文
,肯塔基大学教授,从事有关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
陆绮
,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解剖学博士,现在从事光遗传学治疗失明的研究。她非常认同《少年时》的风格,现在为《少年时》创作和绘制专栏“为科学图片填色”。希望能在前沿的脑神经科学领域,将珍贵的种子传递给小读者。
让·皮埃尔·博笛
,宇宙物理学家,原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现为《少年时》常驻作者、科学顾问。
海上云
,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开发,获10多项美国专利。
玛丽- 法兰西·杜瓦乐
,法国马赛艾克斯大学的特级教授,多年从事宇宙物理和天体力学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星系和棒旋星系的形成和演变。
▲
《少年时》的作者们
▲
《少年时》的呈现专业、易懂又有趣
立体化的教育体系:
让知识“动”起来
一本少年时中,有20篇围绕当期主题的文章。阅读一本书的时间,孩子就可以入门一个新领域。
读书,需要静下心来,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沉浸式地学习。那么在更加碎片的时间里,孩子要怎么学习呢?
少年时除了纸质书以外,还提供了原创视频、原创音频的服务,在父母送孩子上下学的路上、做家务的时候、吃饭、睡前,5-10分钟的时间,都可以学习。
▲脑电波传导
这种多媒体呈现的方式,还将会成为我们未来的电子读物的主要呈现结构。
▲
《少年时》,给有野心的少年
前瞻 明辨 探究
记录最真实的科学故事和论争过程
当少年时的小读者们看到这样的世界,每时每刻都有最厉害的大脑在解决世界上最难的问题,他们第一个想法可能就是,赶快好好长大,加入到最优秀的未来人才阵营中。--象爸象妈
甚至人类还做出了机器狗,当时看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特别惊喜,因为这只机器狗上市不久,是最前沿的机器人科技,没想到《少年时》这么快就捕捉到了!—憨爸在美国
这本书名叫《少年时——人类升级2.0》。读这本书,你可以了解人类进化的历史,看到科学家对延长人类寿命的探索,还可以听到科学家对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如果说这套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酷!--象爸象妈
这里面有重大的科学事件,有科学家之间的论争和科学家群体之间的大论战,有前沿科研项目,也有有趣的民用项目故事。
比如在《观测宇宙和推测宇宙》里,我们可以看的通过假设、观测、建模、再观测、验证、证伪、修正的科学实证过程,欣赏假说、模型和观测互为因果的美妙关系,从而领会到科学精神的实质;
在《攻占人类大脑》里,我们看到科学家如何寻找事物关联的可能性,有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实现这样的关联;
在《正能量的房子》里,通过清益斋、安德鲁的家、随太阳转动的塔等民用技术开发项目,让读者了解到做一件实事所应该考虑到的各种细节;
在《论争改变世界》里,我们收集了科学史上小至科学家之间的利益角逐,大至世纪论战的各种论争,还有正与邪、先与后、国家与民间等等的争斗、争辩。说明人类科学是在怀疑、实证、理性的精神的主导下发展的,让读者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怀疑。
真正的深入浅出 浓浓的科学元素
让孩子看得懂看不够
在涉及到前沿科学的原理阐述时,少年时致力于将通常需要公式和专业术语来描述的科学原理,“翻译”成用日常语言来描述。少年时用孩子看得懂的语言,让孩子快乐学习。
如果从计算机语言来解释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光看这几个字头就大了吧?
没关系,我们可以先从“选西瓜”入手,一点点理解什么叫“神经网”,什么叫“特征”,什么叫“数据样本”:
比如,夏天来了,你要去市场买西瓜。作为人生中吃过很多次却从未买过瓜的吃瓜群众,没有人事先告诉你,什么样的瓜是又甜又多汁的西瓜。
好吧,作为一个“外貌协会”的会员,就先试一下又大又圆的瓜。
实际上,这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接触神经网的概念了,形状和大小是西瓜的两个“特征”(Feature)。你选了一个又大又圆的瓜,回去劈开一试,又甜又多汁。你的这个西瓜就是“数据样本”,你得出的结论,就是对西瓜做了一个分类:甜或不甜,多汁或少汁。
(节选自《少年时·一往无前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知多少”)
讲到如何消灭癌细胞,孩子可能没兴趣;但讲到《三国演义》、《孙子兵法》,很多孩子都能听得津津有味。那么,用“三十六计”讲“消灭癌细胞”又如何?:
巧施计谋1:釜底抽薪
曹军与袁军相持数月后兵少粮缺,身心俱疲,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建议,火烧袁军在乌巢的粮草大营,使袁军内部分裂,军心动摇,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这种“釜底抽薪”之计其实也被用于治疗癌症,即破坏癌细胞中的某种功能蛋白,使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
巧施计谋2:反间计
周瑜著名的“反间计”就是利用曹操来劝降的蒋干,故意让蒋干偷走一封假冒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曹操看了假的降书后一怒斩了蔡瑁、张允,从而使曹操水军的战斗力大减。我们前面提到,化疗与放疗都是针对癌细胞内DNA分子链进行攻击,如果能够让DNA分子链的结构松散,就会使化疗、放疗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
巧施计谋3:借东风
……
(节选自《少年时·临床医学在进化》:用计谋杀死癌细胞)
少年时光看图就能明白文章大意。《少年时》是全彩印,这是因为每一页的插图都信息量丰富,值得仔细看。这些图由编辑们亲自制作,如果看文字还不太清楚的话,看看图片你就能懂啦!
地球水圈,具体来说包含“哪几圈”?
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作用?区别是什么?
最具全球化视野和格局
少年科学人文读物
每个月与一次与
顶尖大脑讨论一流话题
让孩子深爱科学的
《少年时》
适读年龄:7~16岁
小多童书出品
16开,全彩印刷,环保油墨
三年来,眼见着《少年时》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从宇宙新探秘、新人类、3D打印到新材料和大数据……这些时尚的科技,《少年时》都有深度的探讨。
如果您也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而疑惑孩子将来的选择,不妨订阅《少年时》杂志,让孩子提前深入了解当代最酷最先进的行业,寻找孩子自己的兴趣,与世界的连接点。
希望这本具有全球化格局和视野的科学、人文MOOK,能够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所处的位置,了解这个世界正在被科技迅速地改变。
《少年时》独特的主题式内容,由遍布全球的科学家、撰稿人和编辑团队,紧扣时下热门科学的脉搏,每月深度探讨一个课题,令孩子能在这个领域有既宏观又前沿深入的认识。
2019,和世界顶尖大脑共同关注人类命运
FRONT VISION 少年时
第五辑主题(2019,
No.49-60
)
49 | 人体的认识与再认识
从器官、亚细胞到分子,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地呈现,最基本的人体架构和最新的研究发现
50 | 大数据——21世纪的“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