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哪一座城市可以作为中国的名片,自然是首都北京。
它是元朝《大都赋》描写的“华区锦市,聚万国之珍异;歌棚舞榭,选九州之秾芬。”
它是季羡林在《我爱北京》中说的:“内联五湖,外迭四海,上凌斗牛,下镇大地,呼吸与日月相通,颦笑与十亿共享。世界各国人民来访中国,必须先访北京。”
金、元、明、清的国都,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汇,产生了非常独特的皇家文化和民间文化,并互相碰撞、融合,自由生长,形成了具有包容力和生命力的“帝都”。
巍峨的宫殿群故宫,冒着烟火气的胡同巷子,象征着家和万事兴的四合院,总显得有些不羁的北京话,让“外来人”望而生畏的豆汁,飘着香味的烤鸭店,始于康熙年间的同仁堂,为第一面五星红旗提供面料的瑞蚨祥……
北京就是这样,既有我们熟知的面貌,也有与我们息息相关却少为人知的文化,精彩纷呈,值得每个中国人去探索!
若想要真正了解首都北京文化,感受它欣欣向荣的生命力,不去个个把月可不容易了解透彻。
但有这样一本书,把旅游景点、民俗文化、建筑艺术融为一体,打造出了一款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的「迷你北京」,让你看到、听到、触摸到首都,道出了我们即熟悉又陌生的北京。
这便是由小猛犸童书打造的“打开中国”系列立体书之一——《打开北京》,让北京可以被带回家!
北京的城门楼子、胡同、四合院、美食、戏曲杂艺、庙宇、文化遗产、北京话……这些代表性的文化全部活了过来!
作为以“北京”为主角的国内原创立体书,这本书填补了北京人文历史立体书的空白。
足不出户,就能触摸北京的城门楼子、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领略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看《打开北京》,看的不仅是北京文化的多样和包容,也是感受皇城脚下的威严,是去体验胡同巷子烟火升腾的人间气。
生活在北京的人,可以看到一个记忆中的北京,温暖、宽容、博学;旅游去北京的人,可以从本书中感受和体验到的更亲切完整、有灵魂有温度的北京;向往北京的人,可以在本书中看到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不论是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孩子的父母,都应该早一点见识北京,去领略、去体验老北京的文化传承,看一个文明古国的繁华缩影!重新认识我们所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北京,感受它的温度和底蕴。
《打开北京》作为展现北京人文历史的原创立体书,用8个大立体结构、11个小立体结构、31个抽拉页/翻页展现了北京的城门楼子、胡同、四合院、寺观、非遗、美食、戏曲杂艺和北京话八个北京文化。
你知道吗,故宫就是一个无数个小四合院组成的超大型四合院群。
标准的四合院是由正房、厢房、倒座房、后罩房等建筑组成,形如一个“口”字,房屋数量,长宽比例,门槛高度,居住人员,都有一定的要求。
在书中你不仅还原了标准四合院的布局,而且还隐藏了一个小小的机关,可以欣赏夜幕下的四合院长啥样。
不仅制作精美,作者还为你道出了四合院建造过程中蕴含着的许多规矩。
比如:为什么四合院的门都统一开在东南角?为什么一进门先入眼帘的是一堵花墙?为什么说四合院体现了封建时代以家长为中心的理念和为人处事的哲学?
这些大家平时不会注意的问题原来每一个都这么有门道,让人立刻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在路上听到北京话,我们常常能立刻辨别出来,这些其实都和北京话自身的发音规则有关。
哥棱瓣儿、卖派、胡噜巴涂、萎懒、瘪咕、窝脖儿、啬刻……这些有趣的北京方言特征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北京话总是让人听起来有种“这都不是事儿”的随性感,书中都一一为你解答。
注:方言特征词是表现该方言词汇特征的最重要的方言词。一半方言特征词生动形象,表现力比普通话词语强。
儿化音可不能乱用。一个词加不加儿可能表达的是两个意思,如果用错了,不仅说起来十分难听拗口,而且连语义也会改变。
比如“串”指的是烤串,“串儿”指的是小狗;“挑刺”指的是挑鱼刺,“挑刺儿”指的却是挑剔,指摘的意思。
想要快速学习北京话的发音方式,打开北京话字典,随时查一查,读一读。
说一个人不靠谱,没正经,我可以说他“没溜儿”,说一个人运气不好,可以说他“点儿背”,形容身体不舒服,可以用“不得劲儿”。
方言的使用,可以更传神的表达内容,跟着北京话词典,学学地道北京话。
定都北京的朝代多为繁荣一时的泱泱大国,长期作为国都的地位赋予了北京许多属于皇城脚下才有的规矩。
比如,关于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七禁城四”的说法,这种说法具体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北京共有27座城门。
而且更有趣的是,在古时不同的城门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走的是不同的车,有“九门走九车”的说法。
如正阳门走的是“龙车”,每年冬至和仲春亥日,皇帝都会从正阳门出发前往天坛祭天。
崇文门走的是酒车,因为当时河北的涿州是盛产美酒的地方,这些酒从涿州运往北京走的是南路,必须经过崇文门上税后进京。
出兵之车走德胜门,寓意旗开得胜,收兵之车走安定门,寓意盛世安定……之所以有九门走九车,这与当时的经济文化都分不开,赶快去书里一探究竟吧。
北京有很多寺观,这是因为中国历代帝王善于利用宗教力量加强统治。据保守估计,北京市内的寺观有上百余处,完全不亚于京都、曼谷等由“寺庙之都”称号的城市。
《打开北京》还原了北京城里香火最旺的雍和宫,一尊被誉为“木雕三绝之一”的迈达拉弥勒大佛。这根完整的白檀木通高26米,有8米被埋入了地下。
打开书本,一副超过书本高度的迈达拉弥勒大佛立刻映入眼帘,蔚为壮观。
如果没时间去北京感受,那不妨在《打开北京》中一览其风采。
专门为皇亲国戚制作朝靴的号称“中国布鞋第一家”的内联升、随国运盛衰而起伏的瑞蚨祥、以制作美味酱菜闻名的六必居、还有都一处的烧卖、信远斋的酸梅汤、天福号的酱肘子等,可以说不胜枚举。
不得不说,这套立体书工艺真是精湛无比,不管是立体结构还是人物设计,都真实无比,生动又巧妙,就像是把北京城给缩小了一样。
书中再现了创办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同仁堂!在黄包车上面色不好的看病者,厅堂内摩肩接踵的人群,刻在门上的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仿佛再一次看到百年老店在眼前重现。
而每一个老字号背后都蕴含着无数创业故事,民间趣味,非常值得一看。
一座北京城,千年文化史。全书收录了100余个北京文化常识,从国学、建筑、艺术、民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包罗万象。
比如,自938年辽国将国都迁到北京,金、元、明、清四朝皆定都北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依然定都北京。
要知道,这些朝代的帝王都来自多个民族,有契丹、女真、蒙古、汉和满等不同民族,北京为何能够跨越古今,跨越民族,成为天选之子?这归功于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古人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意思是说,建一个国都,要背山面水。千万不能在高原上,不然会发生旱灾,也不能太靠水边,否则会发生洪灾。
北京背靠燕山,面临渤海,依山势逐渐向下到山脚,形成了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接连到北京所在的小平原。由此,北京成为连通华北平原、松辽平原和蒙古高原的枢纽。
北京自古以来就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北京文化。但很少人清楚这些文化背后所承载的历史。
比如南锣鼓巷的别称叫做什么?被称为国中之国的胡同是哪一条?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首都,北京不仅拥有超多值得一看的名胜古迹,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
哪怕是一块臭豆腐、一把稻米、一片烤鸭,背后都有故事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让书本集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身,书本还附赠了许多精美产品,在玩乐中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
附赠别册《我把北京讲给你听》,共计40000余字,将北京文化为你娓娓道来。
从北京的由来,到北京的非遗、美食、寺庙,你想知道的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这里全都有。
每个章节目录都与立体书的主题一一对应。立体书中因为篇幅限制,没能延伸开来的内容,这里面全都有。
诸多大家原先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全部都能在这里找到,原来这些看得见的文化都有那么多讲究!
不仅如此,随书还附赠《紫禁古都 京韵传承》解密手札,由纸谜旗下的独立厂牌——“猫头人脚柜”创作。
小小的一张卡片将创意设计融入谜题中,每张卡片都是一张小谜语,需要仔细观察,结合立体书,从图案和文字中,找到隐晦的线索。有趣有料又经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