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经社
政策前沿 财经动态 思想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宇树科技携两款机器人亮相2025GDC ·  7 小时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宇树科技携两款机器人亮相2025GDC ·  7 小时前  
中国航务周刊  ·  三大航运巨头MSC、马士基、达飞,抢占这一重 ... ·  2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MSC两条远洋干线,在大连港首航!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展商推介】星亚航运,邀您莅临“2025国际 ...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中远海控首制,国内首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经社

10亿人没坐过飞机,5亿人没用上马桶:你真的了解中国吗?

政经社  · 公众号  ·  · 2019-12-06 11:50

正文

国庆假期的朋友圈,还是逛逛逛、吃吃吃、买买买,一片消费繁荣景象。

京东的手机销量榜上,iPhone11需求强劲,苹果持续加订单;出境游成了准入门槛,日韩游成了鄙视链末流,新马泰甚至不敢发朋友圈;活在“曼哈顿-顺义”的妈妈们,每年要花费20万,把孩子送到各个私立学校。


图源:GQ实验室

这,就是许多人看到朋友圈,朋友圈里的人仿佛都不差钱。然而,经济学家李迅雷的“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潜在消费需求巨大”报告却显示:国内至少有10亿人还没有坐过飞机,至少5亿人还未用上马桶。

换一句话说,在“高大上”的朋友圈背后, 至少还有10亿差钱的中国人


数字是真实的,也是残酷的





这个说法一出来,很多人表示不相信。

明明在北上广深的朋友圈里,出国度假已经和吃顿烧烤没什么区别的今天,坐飞机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如果你在北京上海工作,同事里有没坐过飞机的才是那个“少数派”,怎么会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呢?

但看完下面这组数据之后,不相信的你会开始认为,自己犯了“五环内的短视”。


SabreMarket Intelligence 的数据分析显示,2017年,持有中国民航局的航空运营商许可证的航司共搭载乘客5.89亿人次,2018年应该超过6亿人次。


(2013-17年中国航司客运总量增长趋势)


但6亿人次载客量就有6亿人坐过飞机吗?


并不见得。


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这个数字肯定不会超过2亿。第一,坐飞机通常是来回的行程,即有去有回,假设平均三个坐飞机的人中有两个是来回的,那么,2亿人坐飞机就会产生3.3亿人次的乘机记录;第二,6亿人次中应该有相当一部人是多次往返乘飞机的;第三,国内航空公司的乘客中还包含一部分境外乘客。

例如,2017年,美国航司国内国际航线共运送旅客9.65亿人次,同比增长3.4%,其中国际航线旅客周转量2.234亿人次,国内航线7.416亿人次。美国人口只有3.2亿,但是乘机人次是美国人口数量的3倍。可见,乘机人次与人数之间存在很大的倍数关系。

2012年的时候,东方航空董事长曾以“3/4的国人没有坐过飞机”来表明航空业无限的市场潜力。时至今日,这一比重应该有所下降,但即便降至2/3,也有9亿多人没有坐过飞机。因为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且国内居民的收入差距,因此,据估计乘机人次高增长主要的因素还是来自高收入阶层的贡献,而非人数增长的贡献。

以国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分布为例,看似国内机场吞吐总量保持了高速增长,但若观察一下细分数据,分化实在太大。在国内229个机场中,只有32个年吞吐量千万级别的机场,就占据了全部旅客吞吐量约78.5%,而年吞吐量在300万以下的机场多达179个,只占全部旅客吞吐总量的8.9%。

也就是说80%的国内机场,只贡献不足10%的乘客吞吐量,那些处于尾部的小机场,年乘客数量接近零。一方面是10亿左右的国人从没有坐过飞机,另一方面则是80%的国内机场吞吐量不足,面临产能过剩的窘境。其背后的原因,则是收入差距大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还有五亿人未用上马桶。

2017年我国去日本的人次达到735万,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旅游地,其中不少人去日本会买电饭煲和马桶盖(智能坐便器)。但是,马桶盖抢购的背后,是否说明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十分强劲,需求不能被满足呢?

经济学家们认为并非如此,不妨先研究一下国内马桶的普及率有多高。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末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8339万户,占36.2%;使用水冲式非卫生厕所的721万户,占3.1%;使用卫生旱厕的2859万户,占12.4%;使用普通旱厕的10639万户,占46.2%;无厕所的469万户,占2.0%。


按农村家庭卫生设施类型分的住户构成(2017)


也就是说,有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家庭农村总户数的比重为36.2%,假设到2018年末,该数据提高到40%,则农村仍有约对应3.4亿人的家庭没有用上抽水/冲水马桶。

那么,城镇的情况又如何呢?国家统计局公布过2017年全国有卫生厕所家庭的比重为71.7%,如果简单乘以人口总额,则2017年仍有近4亿人没有用上卫生厕所。

但卫生厕所还包含卫生旱厕,由于没有找到城镇居民使用冲水式卫生厕所的官方数据,但根据中金公司最近一份报告测算 (《中国住房空置率很高吗?》) ,“城镇存量房中26%的住房无独立抽水/冲水卫生间设施”,假设城镇按20%的较高空置率计算,则城镇没有用上冲水式卫生厕所的人口为1.7亿(13.9亿乘以59%的城镇化率,再乘以26%,乘以80%)。

因此,把农村及城镇没有用上冲水式卫生厕所的人口加总,其总数超过5亿人口,这应该是一个偏保守的估算。

其实,抽水/冲水式马桶又可以分为坐便器和蹲便器,农村大部分家庭用的是蹲便器,那是没有马桶盖的。还可以非常保守地估算,中国至少有超过6亿人口迄今还未使用带有马桶盖的坐便器,因此潜在需求还是非常大,远远超过对智能马桶的潜在需求。




在招商银行和贝恩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中, 有一个令人窒息的数据 :2018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到190万亿。这其中,总数197万的“认证土豪”们拥有可投资资产为61万亿。



谈到社会财富,人们常常提到“二八法则”,即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但这份报告显示,现实情况似乎比“二八法则”还要更极端。

如果将个人可投资资产等同于个人财富的话,以2018年13.9亿的人口总规模来计算,中国0.14%的人,拥有着全社会30%的“个人财富”。

而中国的中产阶层,众所周知,谈到资产,占比最高的几乎都是房产。在北京,你遇上一个号称资产500万的中产小资,但你给他做个财务透视,很可能是这样的:

房子450万,车15万,存款35万,同时负债100万(房贷)。


富人的房子是资产,而普通人的房子更多呈现为负债。


马太效应正日益凸显,放眼望去,全世界的贫富差距都在迅速扩大。

乐施会(Oxfam)在达沃斯论坛上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在2018年进一步扩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