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
广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接受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业务指导,依托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服务资源和有利条件,积极承担政府职能转移中一部分辅助性、外延性、服务性的政府职能转移工作。业务范围包括:开展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管理指导、经验交流、法律咨询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国大家谈  ·  入境英国要注意!一定要提前准备Share code ·  2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

广州136个项目获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占76%,领跑全省!

广州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  · 公众号  ·  · 2020-03-26 18:39

正文

3月25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颁布2019年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广州获奖136项,占总奖项数179项的76%,获奖数量高居广东第一,并包揽了2名突出贡献奖和4项科技合作奖。
成色十足,广州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州包揽2名突出贡献奖和4名科技合作奖,共获得一等奖43项(占比86%),共获得自然科学奖20项(占比83.3%)、技术发明奖10项(占比71.4%)和科技进步奖100项(占比74.1%),共有116项成果由广州市企事业单位牵头完成。2名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全部来自广州,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院士。
4名科技合作奖获得者同样全部来自广州的合作项目,分别是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的法国科学院配位化学研究所伯纳德•莫涅、与暨南大学合作的印度国家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拉吉夫•库马尔•瓦西里、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的斯里兰卡卢胡纳大学迪拉克•普利亚达莎纳•多瓦姆佩•加马格、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作的德国巴西圣卡洛斯联邦大学马提亚斯•杜雷尔。
兼容并包,协同创新成效突出
在广州获得的130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有103项以合作方式完成,占总获奖数的近八成。其中,46.6%的成果是联合省外单位合作完成,48.6%的成果是本地或珠三角地区单位联合完成,另有4.8%的成果与香港高校共同完成。这充分说明了,广州科研单位正在不断加大技术攻关和成果开发的开放度,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在不断提高。
务求实效,与重点发展产业关联度高
在广州获得的奖项中,有100项与广州重点发展产业高度关联,占比76.9%,生物医药、海洋、先进制造领域获奖成果亮点纷呈。
生物医药领域共33项获奖,实现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全覆盖,首次有企业(广州科莱瑞迪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海洋领域获得突出贡献奖、科技合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奖含金量较高。
先进制造领域获得1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6项科技进步奖,其中11项由企业牵头。
近年,广州围绕产业链进行科技创新资源布局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广汽纯电专属平台GEP
比如,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A级纯电动乘用车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通过开发全新一代纯电专属平台GEP,项目在三电技术上实现全面突破,并攻克了动力电池智能温控、纯电动车全面安全、纯电动车节能降耗、纯电动车轻量化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已申请专利144件,软件著作权2件,发表论文12篇。
又如,同样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由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领衔,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共同参与的“罕见病实验诊断关键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

金域医学临床质谱检测中心。
当前,罕见病的防治痛点是诊断难,原因包括:病因复杂、单一技术平台无法确诊,缺乏可参考的中国人群标准数据库,临床医生的认知度有限。金域领衔的这一研究,通过技术创新和多组学技术整合,解决了罕见病实验诊断关键技术标准化、规模化应用的问题,并建立中国人群的样本库和数据库,系统性地提高罕见病的诊断水平,提升了诊断效率。
数读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广州贡献”


//  海洋省实验室简介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立足湾区、深耕南海、跨越深蓝”为使命定位,聚焦“南海边缘海形成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核心科学问题,着力解决大湾区岛屿和岛礁可持续开发、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关键核心科技难题,按照“8 7 6 5”的格局布局,专注8大海洋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方向,发展7大海洋高新技术研发方向,建设6大创新支撑平台,打造5个产业孵化中心。
目前,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一是加强顶层管理,构建了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市政府领导及顶尖科学家组成的顶层架构,张偲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在经费管理、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等方面开放创新;三是吸引高端人才团队,已汇聚包括16个院士团队的47个海洋领域高层次科研队伍,获批省级科技项目4项,总经费超过7000万元;四是谋划国家大科学装置群建设,积极推动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号)、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建设,策划未来大科学装置集聚;五是推进大湾区科技实质性合作,已启动建设香港、深圳2个高水平实验室分部,2019年8月率先实现香港分部的科研经费3800万元跨境支付,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市级财政科研资金跨境自由流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