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企业披露2019年
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
业绩,包括亿华通、雄韬股份、潍柴动力、东方电气、中材科技、汉钟精机、京城股份、宗申动力、宇通客车、安凯汽车。
近期,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度营收情况,这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TrendBank势
银将已发布年报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企业业绩汇总后,发现几个显著特点:
-
整体而言,氢能和燃料电池企业布局正在快速提升,但依然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
-
企业看好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情景,加速推进商业化落地;
-
鉴于国内在财务报表方面要求信息披露并不严格,各家披露信息详细程度不一。
▲
图片来源:
TrendBank
2019年,雄韬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29.5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分别较上年度增长0.07%、84.29%。
雄韬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氢燃料电池投资建设初显成效,在2019年4季度呈现较好的利润收益。
氢燃料电池是雄韬股份核心发展战略,雄韬表示,看好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情景,
预计3~5年后氢燃料电池在公司营收收入绝大部分比例
。
2019年,潍柴动力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743.61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长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1.05亿元,较2018年同期提高5.2%。
报告期内,潍柴动力完成多款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布局加氢站建设和燃料电池车辆推广应用。
潍柴动力表示,
目前已建成两万套级产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电堆生产线,是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
。同时,公司已批量交付燃料电池客车,初步实现商业化落地。未来,公司将加速推进燃料电池业务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
2019年,东方电气实现营业总收入328.4亿元,同比增长6.95%;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增长13.19%。
东方电气表示,公司在氢能产业不断发力,目前重点聚焦氢燃料电池汽车,尤其是商用车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整车动力总成业务,2019年公司
1000台氢燃料电池生产线建成并投入使用
,累计有100台搭载东方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氢燃料公交车投运。
目前,公司以装备为主,在做强做大氢燃料电池的基础上,公司考虑适时介入氢能产业链条其他环节,比如加氢站、车辆营运等。
2019年,亿华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0.25%,归属上市(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50万元,同比增长153.08%。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燃料电池产品构成亿华通业务收入的主要部分,
燃料电池系统实现销售数量498套,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88.74%
。
近期,亿华通联合北汽福田、中石化等,将合作把氢燃料电池汽车导入北京机场绿色运输体系。
2019年,中材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35.9亿元,同比增长18.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48.42%。
中材科技表示,公司高压气瓶业务主要包括CNG气瓶、氢气瓶。
氢燃料气瓶方面:
-
率先研发完成国内最大容积燃料电池氢气瓶,并投入市场形成销量;
-
开发取证燃料电池车用及无人机用35MPa氢气瓶20余种规格;
-
成功掌握70MPa铝内胆碳纤维复合氢气瓶关键技术;
-
并启动投资氢气瓶生产线技改项目及站用储氢容器生产线项目。
未来,公司将紧密关注氢燃料气瓶相关领域,根据市场需求,布局相关产品。
2019年,汉钟精机实现营业收入18.07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1.82%。
汉钟精机表示,公司在氢燃料电池产业已成功完成螺杆空气泵的开发,并已交付样机给下游客户进行测试,目前配合客户验证与产品开发中。同时正加速推进氢回收泵的研发进度,
预计在2020年完成产品开发
,交付客户验证使用。
2019年,京城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1.96亿元,同比增长6.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
京城股份表示,公司在氢燃料电池车用高压储氢气瓶以及氢系统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IV型瓶项目已完成生产线的设计及关键设备的订购工作,目前按照计划有序推进中。
2019年,宗申动力实现营业总收入58.07亿元,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81%。
在氢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完成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和叉车应用场景演示;目前,公司氢燃料电池产品也处于研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