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潮流先锋
51好读  ›  专栏  ›  潮流先锋

这可能是“中国设计”最接近巅峰的一次

潮流先锋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3-09 21:43

正文


对于各位 Sneakerhead 而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概念绝对称得上是含糊不清。


我们脚下穿着的绝大部分的鞋款,不论是 adidas、Puma 等国外品牌,还是国内的大牌,无一不是将大部分生产线设在中国境内。领先全球的制造力,无疑是国人的骄傲。



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不应该仅仅从制造层面上而言。更多的,应是自主设计层面上的主导和创造力


遗憾的是,国内球鞋设计师始终是相对匮乏的职业,有志之士绝不言少。但归根结底,在国内范围始终缺少了培育新一代中国设计师的摇篮,甚至是表现自我的平台。



而远在美国的波特兰,由 Air Jordan 21 和 22 代的Jordan Brand 资深设计师 D'Wayne Edwards 设立的 Pensole 球鞋设计学院正是让全球球鞋爱好者一展身手的平台。



Pensole 设计学院在国外可谓是享负盛名,专业性的培训课程、多样化的品牌联合活动以及严苛的导师,正是让有设计基础的学生成为专业球鞋设计师不可或缺的踏板。



去年 adidas 篮球叫好又卖座的创新之作 Crazylight 2016 正是出自 Pensole 往届学员 Nick Daiber 之手,而往届的 Pensole 优质学员均会被世界大品牌所雇用,踏上专业球鞋设计师的康庄大道之上。



自 2010 年创办以来,Pensole 每年均会在全球范围进行招生。从最基础的球鞋轮廓草图,到鞋款配色灵感,甚至细微到穿着者足部的压力分布以及人体力学的元素,均囊括在 Pensole 的课程之内。



Pensole 经常与品牌联合为学生举办特色课堂及企划,早前 Foot Locker 联手 Pensole 以及 ASICS 三方合作版 GEL-Lyte 3,在 Pensole 的过百位学员中挑选出最佳的配色方案,并将其进行独家市售,反响相当不俗。


Pensole 联手 Levi's 举办的特别课堂


▲ Pensole x adidas 的 Futurecraft Master Class


自 2014 年以来,Pensole 更是联合了北美最大的球鞋零售商 Footlocker 举办了 WSC (全球球鞋设计大赛)。主办方会从全球将近 4000 位参赛者中挑选出 64 位精英进行四轮的 1 VS 1 全球票选角逐。


遗憾的是,国内至今仍是缺少球鞋设计师的培养课程。自然而然的,WSC 举办三届以来中国参赛者依然寥寥可数......



适逢 WSC 2017 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 本次有 7 名中国设计师跻身 64 强,这里面也包括了去年跻身 16 强但 惜败给上届冠军 Maxwell Lund 的丁力(Martin Ding)。 扎实的基本功,天马行空的概念以及实而不华的设计,让 Pensole 主办人 D'Wayne Edwards 都对他的作品爱不惜手。



本次 KIDULTY 专程联系到了丁力本人并进行了独家采访,一起来看看世界球鞋设计舞台鲜有的中国身影,能够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



去追逐中国球鞋设计师的梦,既甜蜜又艰辛



K:KIDULTY  D:丁力(Martin Ding)

K: Hello,丁力。很高兴本次对你进行采访,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D: 大家好,我叫丁力。目前就读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修读产品设计专业。早前参与到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和运动品牌的实习之中,参加了去年 Pensole 和 adidas 举办的 Futurecraft Master Class。



K: 最初是如何涉足到 WSC 比赛之中呢?


D: 自从刚上初中偶然接触了一些球鞋杂志,我开始爱上了球鞋并立志成为球鞋设计师,而 Pensole 成立于 2010 年,当时还在上高中的我通过球鞋杂志了解到他们,这无疑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因为通过它,我可以直接对话 Pensole 创始人兼前乔丹设计总监 Dwayne Edwards(代表作 Air Jordan 22,Melo 1.5,etc…)。


无奈当时英语水平有限,但一直默默关注着他们,直到去年他们的第二届 WSC,我觉得也许时机成熟应该去尝试一下,无论成败至少正式跨出了追逐梦想的第一步。


▲ 去年 WSC 16 强 — 丁力的作品



K: 谈论当下你最喜爱的球鞋设计师、作品?


D: Tinker Hatfield 和 Dwayne Edwards,Air Jordan 18 是我最喜欢的作品。Tinker Hatfield 无疑是大多数球鞋爱好者心中的 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对于我也不例外,无数经典之作出自他手,除了天马行空的开窗气垫、标志性的爆裂纹、自动鞋带系统等等,更让我着迷的是他设计思考的方式。



也许是建筑设计师的背景关系,大象皮肤、海报、音乐、建筑等等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他的设计灵感,也许这造就了他的独一无二。


Dwayne 对于我来说更像我的人生导师,从去年第一次参加 WSC 进入他的视线,到后来到波特兰参加 adidas 的项目,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严格挑剔,却又默默关注着每一个学生。而他的奋斗经历更是激励着我,成为我努力前进的动力。



我最喜欢的作品是 Air Jordan 18,她的设计师是 Tate Kuerbis,灵感来源于我最喜欢的 supercar-Lamborghini Murcielago。也许她有些冷门,但是我非常坚信 “Less is more.” 的设计哲学,所以我也将这种 Minimalism 风格结合到自己的设计中并努力发展成自己的独有的风格。



K: 对于国际大品牌产品上鲜有国内设计师的看法(现状),难道设计层面上的 Made in China 真的遥不可及?


D: 不得不承认在国际大品牌,土生土长的国内设计师屈指可数的现状。 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中国的设计师作品也可以达到甚至引领世界水平。 我个人认为既然要在更广阔的平台崭露头角,就要展望更广阔的世界,往往不同文化的碰撞可以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灵感。


而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摆正自我的心态,一方面接受自己不足之处,保持谦逊,保持饥饿,另一方面充满自信,抛弃“外国的月亮比较”观念,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我相信大家期待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K: 去年的作品止步 16 强,输给了来自美国的设计师 Maxwell Lund,你在这次经历中吸收到怎样的经验呢?


D: 首先,由于眼前 MA 的课程非常紧张导致准备时间非常有限,去年进入 16 强实属我意料之外,其次,当我看到 Max 的作品的时候,心里的冠军就有了答案,在被他淘汰后也是一路支持他到最后,后来在波特兰遇见他我们成了哥们。



他的设计让我意识到,作为观众和购买者,在球鞋上所期待的是什么。而他创造的独一无二的鞋带系统和扎实的手绘功力最终征服了观众让我一点都不惊讶。创新的点子加上不脱离实际的设计,我相信这也会成为 WSC 接下来会延续下去的要素。



K: 我们知道今年你的作品,以伦敦的 unisex 元素以及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的建筑美学为主题,能向大家详细介绍下本次参赛作品吗?


D: 没问题,首先所有的设计基于这次比赛的 brief(任务书):为一个生活在你所选的任意城市,有他自己对潮流的理解和品位的 20 岁男性消费者设计一双 Premium sneaker。



由于去年选择了上海,今年我想要尝试一下我留学所在地伦敦作为我的城市。基于伦敦这座城市的特点:多雨,快节奏,陌生人的冷漠,绅士,切尔西靴,时尚之都,潮流多元化,Gay 文化的认可等等,我做了一系列前期的 Research。



我设定的消费者是一名艺术学校的大学生,自然想到了在伦敦许多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她所运用的律动的线条和对于建筑体块化的理解完全征服了我,于是我选择了她的建筑作为我的灵感来源。


伦敦的潮流风格也是非常多元化,我选择了个人最喜欢的高街风格作为基调,同时考虑到高街风格发源于美国,自然也深受美国人民喜爱。



综上基于具有伦敦代表性的切尔西靴的鞋型,结合了高街风格的 sculpted 中底&外底,整体风格比较中性和非正式,但又能同时适用多种场合,加上侧面鞋舌部分延伸到后跟的拉链设计,穿着方便迅速,适应了快节奏的伦敦生活。


鞋头部分做了分割处理,由于伦敦一年大部分时间处于下雨状态,所以在鞋头做了基于 Neoprene 材质的 PU 热熔 overlay 防止雨水浸入。后跟的提拉环方便穿着,同时固定的金色纽扣装饰部件和金色拉链部件点缀了鞋身,搭配主要鞋面的高品质皮革(小牛皮 Calf、狼鱼皮 Wolffish、猪皮 Pigskin、etc.),营造出 Premium/Luxury sneaker 的感觉。



K: 对于国内跃跃欲试的球鞋新生设计师、或欲要投身该行业的人员有何想法和建议呢?


D: 国内也是藏龙卧虎,我资历尚浅,谈不上建议。但是最基本的一点我认为对于想要投身这个行业的学生和初学者应该知道的是:鞋也是产品,所有产品都符合一条定律——服务于消费者。



所以单纯的追求所谓的“好看”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大家有条件可以多翻墙了解学习高质量的设计,多与优秀的人交流学习,踏出自己的Comfortable

Zone,去追梦。


K: 若要你以中国传统元素为球鞋设计灵感,你的首选是?


D: 建筑或者青铜器吧,应该蛮有趣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