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蓝财经
为财经记者、投资者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J小D  ·  王炸清单 | ... ·  昨天  
物道  ·  奇妙糯米香,竟从普洱来?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深蓝财经

10万亿终于来了!非常时期非常信号

深蓝财经  · 公众号  ·  · 2024-11-09 20:48

正文

来源:国民经略

作者:凯风


今年最大的政策悬念,终于落地。


0 1



10万亿化债,来了。


日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 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这里的“最大”,限于“化债”层面。


其目的,旨在以时间换空间,让地方政府能够轻装上阵,腾出空间发展经济、刺激消费、保障民生。


不过,这里的“10万亿”力度虽然挺大,但与此前市场传闻的“10万亿大刺激”,有诸多不同之处。


最大的不同是, 这一次 专门用于地方政府化债,而没有提及住房、生育、消费等方面的补贴


换言之,新一轮化债主要是解决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压力,让地方有更多可支配财力。


既能缓解悬在头顶的债务之刃,还能进一步保障工资发放、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经济。


其实,不是政策不及预期,而是此前的“小作文”喊得太响。


其次,这一次化债,靠的是地方政府自己,而不是让上面全部兜底。


此番扩张的是地方债务限额,而非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或者增发国债来置换。


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谁最终来兜底,谁来承担最后的化债责任。


这是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要求,也是防范地方隐性债务再次扩张的必然选择。


否则“崽借爷钱不心疼”,谁欠得多反而最受益,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官方明确: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根据要求,对未纳入预算安排的政府支出事项和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坚决堵住地方违法违规举债的途径。



0 2



为何是10万亿化债?


任何政策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内外大环境的变化而形成。


先看外部,特朗普卷土重来, 全球将迎来一波剧烈的“特朗普冲击”


与8年前上台不同的是,这一次特朗普集总统、参众两院、最高法院为一体,堪称“最有权势的总统”,政令几乎再无制约。


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可以用几句话来简单概括:对内减税,对外加税,加大刺激,支持传统能源,限制非法移民……



其中,对外加征关税是最大的“特朗普冲击”之一。特朗普声称对全球主要国家集体加征关税,但对我国的额度或将高达60%。


这套组合拳势必推高美国通胀,从而限制美联储降息空间,降息时间更短而力度更弱,对各国的货币空间带来掣肘。


加征关税是“伤敌1000,自损800”,但60%的关税无论落地几何,对出口的冲击都在所难免。


因此,当外贸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消费、投资的重要性再次凸显,而 财政的主要发力点正在于内需


再看内部,无论是今年要完成年度经济目标,还是为明年“十四五”收官打下更好基础,无不需要强刺激的引爆效应。


今年年初制定的GDP增长目标是5%,而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是4.8%,而要完成全年经济目标,财政政策显然需要更大发力。



而明年又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虽然“十四五”规划并未制定GDP目标,但历次五年规划,经济增长都是第一位的。


更关键的是,今年发布的重要会议“决定”,提出要用5年时间完成改革任务,这些改革任务涉及方方面面,经济也是其中的一环。


因此,无论是为了缓解短期风险、实现年度GDP目标,还是应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挑战,财政发力都不能再拖。



0 3



新一轮10万亿化债,哪些地方最受益?


据财政部数据,目前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


与国际相比,我国不存在整体债务风险,仍有“较大的举债空间”


这意味着,从全国层面看,财政刺激不会局限于此,更不会就此停步,未来仍有想象空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