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硅发布第32期跨境直播《
听AI明星公司ObEN谈“社交AI”的终极
》
里部分分享,分享嘉宾为AI明星公司ObEN联合创始人郑毅。ObEN致力于建立消费级个人用户的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的合并,相信随着AI权力下放,个人AI的经济将崛起。ObEN已获腾讯、软银、K11等投资。郑毅之前曾联合创立婚恋网站百合网。
创立ObEN缘起
百合网是一个婚恋网站,它其实有一个问题:就是用户黏性不够强。用户来过一次后,可能要好几天以后才来,这就不利于用户互动。
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如果能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实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人工智能,那么当用户很忙没时间在线时,也可以让自己的人工智能在线。这样,人工智能就可以帮用户做一些简单互动。
举个例子。假设我上百合网,看见一个女孩的人工智能在线,我就可以和这个女孩联系,因为我知道,这个人工智能代表的是这个真正的女孩。而这个人工智能,也会每天和这个女孩汇报:今天有多少人撩过她;撩她的这些男生中,又有哪几个比较适合她(通过算法,可以算出来)。那这个人工智能,就增加了这个女生用户的生产力,同时还帮她省了时间。
但那是在2013年以前,很多技术都不具备。直到2013年,时机基本成熟,我也刚好回到美国,在洛杉矶,所以2014年,我就和我现在的联合创始人,美籍印度裔连环创业者Nikhil Jain,一起联合创业,做了ObEN这个消费级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所以这里的承接性还挺强。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大量数据在互联网上,像我用微信或者谷歌、百度、支付宝等,我所有这种行为数据,都塑造了我这个人,那未来,如果人工智能机构能够把这些数据,直接用来训练我自己的人工智能,那么我的人工智能就会越来越好,会越来越像郑毅这个人,越来越能够”代表”我自己,
而它的进一步延伸意义,就是能够在我忙的时候去帮
我做事情,帮我管理我的生产力。
消费级人工智能的几个阶段
新闻报道里,大家可能看到有很多词形容ObEN这家公司,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社交AI等,但是如果从我们自己内部看,要做消费级人工智能,其实需要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要把我人工智能的克隆的
“展示层面”
做出来。我给大家看一个我自己的人工智能。
这里,我希望别人在看到我人工智能的时候,就知道这是郑毅的人工智能,就知道它可以代表我,那么这个人工智能就应该长得跟我比较像,跟我说话的声音也比较像。
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开发的技术层面是:如何通过一个人的一张,或几张照片,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去重建这个人的三维模型,然后再让这个人可以做立体P图,把自己人工智能形象P成TA想要的样子;第二,如何重建每个人的发声模型?也就是要能通过比较简短的录音,让发声模型计算出来,而算出来后,发声模型就可以替主人用自己声音说话或者唱歌。
再给大家看几个案例。下面这个视频是我的联合创始人,也就是我们公司CEO Nikhil Jain的PAI,他在用4种不同语言说话,包括中文。
下面是我们投资人郑志刚的人工智能展示。郑志刚是K11、新世界和周大福的老板。他在投资我们后,我们给他做了一个人工智能。
所以过去三年,我们就是在做“展示层面”的事,包括形,包括声。而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我们会发两个App,都是区块链上的dApp。dApp是去中心化App的意思。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消费级人工智能公司需要用区块链技术呢?
我们这样来理解:首先要解决人工智能,就必须要有数据,而现在数据都在大公司手里,国内基本在阿里、腾讯这些平台,包括今日头条。美国其实也一样,基本在Facebook、谷歌、亚马逊等手里。但是作为创业公司,我们怎么才能够得到更多消费者数据呢?因为要做个人消费级人工智能的创业公司的一大难题,就是怎么拿到数据。包括我们看到:基本上以前做人工智能类型的创业公司,后来都被像谷歌这种大公司收购,原因就是它发展到后来,没有数据了,而要获得更多数据,就必须卖给大公司。这是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一大瓶颈。
而在中国,比如说商汤或其它大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由于做B to B,可能可以从政府或大型机构处获得数据,可以继续活下去,这是中国特色。但要到消费者级层面,这么做非常难。所以从人工智能角度,算法可以不断优化,但是如何能够获得大量消费者数据,这是最大挑战。
这是我们要用区块链的第一个原因
(需要付费阅读),但这就要求我们消费级dApp的普及率必须达到非常高,因为我们需要的数据的广度和深度,是非常大的。这也就意味,需要有大量用户提供数据,而这也是我们一个个去签了大量明星的人工智能的原因,因为明星的人工智能上线后,TA们的粉丝会来,粉丝来了后,会有很多数据。
而这也就涉及到我们使用区块链的第二个原因:明星在意自己版权,会希望自己的人工智能不被盗用,而TA的粉丝也很在意,希望自己打赏的话,TA喜欢的明星真能收到,而不是明星背后的某个骗子收到。
所以综合来讲就是:第一,如何让我们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公司,可以得到更多数据;第二,如何让大家能够放心地去跟人工智能互动、打赏。而区块链技术,恰好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社交AI的终极
2014年我们创业时,其实电影《头号玩家》还没有拍,当时很多人说:我们做的这个系统,就像《头号玩家》里的绿洲操作系统。
我个人的理解是:现在,一个平行的数字世界正在形成过程中,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打通”平行世界和真实世界。
首先,让每个人在平行世界里都有一个自己的人工智能形象;其次,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个AI的自己,去帮我们在现实世界里做事。
而如果加上区块链概念的话,你的信用分会在这两个世界里被捆绑,你可以借钱去玩游戏,但如果还不了,你会在真实世界中被讨债。
其实区块链技术在《头号玩家》里已经体现得比较明显,也就是“授权”,是独一无
二。这也涉及到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如果我们要说到社交AI的应用场景的话,如果要说到“社交”,那么没有授权是不行的。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还记得15年前有个美国创业公司叫Second Life,这个公司曾经非常牛,但很快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用户们发现:比如在里头跟一个男用户玩,她就认为,这个男的是一个男的,但一旦发现背后的人不一样,就会觉得这个事特别恶心,不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