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本账号归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所有,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行业宏观发展,企业管理案例,管理真知灼见,个人心智提升等相关信息,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w.adfait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春运里的中国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管理学  · 2019-02-07 08:08

正文


来源:正解局(微信ID:zhengjieclub)



这是中国人归乡的人生印记,也是中国巨变的时代缩影。


人类奇观,正在华夏大地上演。

一年一度,中国人的回乡旅途,构成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2019年,这一数字预计高达29.9亿人次。65年前,有据可查的最早一次春运,不过2300万人次而已。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现在,从绿皮火车到高铁,时代更迭,春运嬗变。

这是中国人归乡的人生印记,也是中国巨变的时代缩影。



数字之变:从2300万到30亿


故土情节,是中国人最底层的基因。 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有了春节,华夏大地上便有了春运。


春运的概念,还要追溯到1954年。当年,铁道部首次明确春运为春节前后一个月,客流记录如下:日均客流为73万人次,高峰客流90万人次。


1980年12月18日,新华社电讯稿第一次用了“春运”的字样,指大规模的春节客运。这是“春运”二字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


1980年代前后,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在春运汇聚,春运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数字,是最为直观的春运晴雨表。 1954年,春运第一次有据可查为2300万人次,1979年突破1亿人次,1984年突破5亿人次,1994年突破10亿,2006年突破20亿,2012年突破30亿,2019年预计将达到29.9亿人次。


六十年间,春运规模扩大了100倍。



体验之变:不仅仅是速度


速度快了,这是每一个坐火车回家的人最直接的感受。


曾经的中国火车,走走停停,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2007年4月18日,首趟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列车在上海站始发,中国由此迈入动车时代。两年后,武广高铁通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380km/h,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高铁大幅压缩了时空距离,也极大慰藉了焦灼的思乡之情。 从北京到上海,坐绿皮火车要22个小时,现在只需要4个多小时。


速度不是唯一的体验,人们再也不用通宵排队,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可以购票。互联网包括手机APP售票量,已经占到了总售票量的6成以上。


刷身份证配合人像识别,实现了“刷脸”进站。 既提高了安全性,又大大加快了通过速度。


火车吃饭不再是难题。过去的绿皮车,要想在车上吃上热饭热菜是件奢侈的事儿。现在,乘客不仅能吃上列车供应的盒饭、餐点,还能够通过互联网订餐、点外卖。



选择之变:反向春运、旅游兴起


每年春运中,铁路最受关注,但是,80%以上的客流,都通过公路运输。其中,选择自驾回家的人越来越多。


人们参加春运的方式日趋多元化,曾经高不可攀的飞机,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春运的新选择。


春运的方向也在变化,过去一边倒的“单向流动”格局正在被悄悄打破。 “反向春运”比例逐年提高 更多的老人和孩子来到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过年。


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厦门是“反向春运”十大热门目的地,除夕前一周前往这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


近年来,带上家人出去旅游过年渐成时尚。在线旅游平台预测, 今年春节长假将有超过4亿人次出游,其中出境游人次约700万。


春运的目的是团圆,团圆的形式已不限于回家。



变迁背后:中国巨变


短短数十天内,让30亿人次实现迁徙,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面对一年一度的大考,中国应对的越来越从容。


1979年,春运首次突破1亿人次。自此,春运在规模上打了中国印记,亦可视之为真正的春运。这个时间点,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


沿着改革开放的足迹,我们能够看到春运变迁的轨迹,亦能找到中国从容的秘密。


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物资稀缺,人口流动小,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春运”。80至90年代,改革春潮涌动大地,中国人口得以大规模流动,“农民工”成为春运主客流,规模才呈几何数上升。


春运的出现,是经济活跃的产物。 某种意义上,中国的经济活跃是以区域发展失衡的形式存在的。


春运的起点和终点,连接的是两个不一样的中国。前者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首,是前沿之地、富饶之地;后者以川渝、河南、安徽为主,是后发地区、人口大省。


东西发展差距较大,大量的务工人员流入涌出,构成了春运的基本面。 2010年前后,外出务工人数激增,春运人次一度突破36亿人次。直到2015年,春运人次同比首次下降。近4年来,一直稳定在30亿人次左右。


正是在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总规模出现拐点: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


这背后,是东部沿海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中西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加快。成都、西安、武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快速崛起,成为拉动区域的中坚力量,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近就业。外出农民工减少,大大降低了春运人口基数。


春运人数增速放缓,这是中国从容应对的大前提。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让本就焦灼的春运变得惊心动魄。 若在今天,当时的状况必有改观,因为中国的基础设施已今非昔比。


2008年,中国的高铁还未通车。今天,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9万公里,占世界的三分之二,累计运输旅客突破90亿人次,成为中国铁路旅客运输的主渠道。



2008年,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为6.03万公里。今天,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翻倍,达到13.65万公里,里程规模居世界第一,覆盖全国97%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