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讨论了一位读者关于日本经济金融话题的分享,包括日本过去三十年经济表现、安倍经济学的实施情况及其影响、日本社会的实际情况对商业发展的影响等。
读者分享了关于日本自90年代以来的经济表现,包括市场周期性恢复、等待策略、错过最佳时机、量化宽松政策(安倍经济学)的实施及其影响等。
安倍经济学包括在市场逆通胀时大量灌水以刺激通胀的策略,但实施需及时并到位。日本在及时方面做得不够,但在到位方面是肯定的,表现为第三张表的位置较高。
日本社会较小且已高度发达,对外依赖性强。富后老龄化,贫富差距小,导致消费社会需求不足。商人难找到升级空间,只能出海寻求机会。日本社会完善但也死气沉沉,缺乏问题也意味着缺乏机会。
回答一个
满级读者
的问题。
那天聊经济金融话题,有个读者连续留言,一条接一条,与其说你在问我问题,不如说你在分享你的观点给到我。
那么他分享给我什么呢?
他讲述了他理解下的那个热门话题,就是自90年代以来的,所谓的,日本失去了三十年。
这三十年里,日本是怎么做的。
日本起初的做法就是不响应,等待市场自己去进行周期性的恢复。
这个等待持续的太久,日本完美的错过了行动的最佳时机。
结果日本的市场可以说,已经失温了。
这个时候,安倍意识到了问题,于是就开启了量化宽松,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当市场逆通胀的时候,怎么做,灌水,灌到它通胀了为止。
但是怎么说呢,这件事需要两点,一个是及时,一个是到位。
你对比美日,美国08那次,20年那次,都可以说及时且到位。
及时就是救得快,刚失血立刻包扎,然后输血,到位就是你要给到足够的量,不要添柴战术,把市场的预期耗尽。
那么当时的日本,及时虽然不及时,但到位是肯定到位了。
我们去看日本的第三张表,你会发现是全世界最高位。
我说咱们有八个后备军团,始终都是以美国为参考的。
好比咱们的第三张表目前的位置,我给你把地方债务也算进去,折算后的位置,仍然相比于美国的那个位置,有至少10个点以上的空间。
这个空间,被我一直以来,戏称为不曾出动的,埋伏在森林里的八个后备军团。
一直有读者调侃,说你这是和美国比,你要是和日本比,80个后备军团都不止。
当然,这是读者们的玩笑话。
好端端的,干嘛要和日本比这玩意儿。
但是我们反过来,也能侧面观察到,安倍经济学这些年,打下去的药量,到底有多少。
人家出动了,相当于他们的几十个军团。
这个量,绝对是到位了,是十分惊人的。以至于日本的第三张表,处在一个难以想象的高位。
全球有三大那啥,美股,中房,最后就是日本的第三张表。
那么这么大的量打下去,日本的消费有没有拉起来呢?
其实没有。
日本发生了什么呢,就是很多的水,没有流入消费,而是流入市场,日本企业的估值被抬高了。
这些估值被抬高的日企,拿着多余的钱,有没有多雇佣本国的劳动力,带动就业,去扩大生产呢?
没有。
他们只是拿着估值抬高之后的钱,去海外投资去了。
以至于形成规模,甚至个人散户也都参与进入了外汇市场,就是全球著名的渡边太太这个词儿。
此后,美日货币之间的套利,长达很多年。
那么这是那天提问的读者,他看到的。
既然你问到我,我给你补充一点。
安倍当初面临的局面,除了你说的这些,还有很多隐藏的实际情况。
比如日本比较小,当然从人口上看也算大国了,但是相对而言,毕竟不足。
也就是说,日本从各方面都摆脱不了对外部的依赖,这是天生的。
所以不是日本的企业想不想去精耕内部市场,而是他的那个人口和他的生产规模的对比值,是明摆着的事实。
第二个问题在于日本当时已经富了,他们不是未富先老,他们是富了之后才老龄化的。
更重要的是,日本当时已经比较平均了。
在发达国家里面,日本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存在。
就是贫富差距始终很小。
你去日本看,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很小的。
并没有说大家填报志愿要花几万块的咨询费,因为即便你报考了热门专业,将来出来工作,也不见得能比冷门专业的人,收入高太多。
基本上还是跟着年龄走,30岁赚多少钱,40岁赚多少钱,50岁赚多少钱。
而且一直以来也没有说35岁输送到社会上当人才如何如何。
日本的养老金也是单轨的,你即便职位很高,退休后的退休金,医疗待遇和农民也没多大区别。
这一切加起来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他的国民,假如有消费需求,早就体现过了。
明白我这句话么?
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商人,现在有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
美国的贫富差距大,假如一半人用过抽水马桶,一半人没用过,一旦放水,作为马桶商,我是不是笃定自己的马桶,会有很多消费者抢购?
日本的贫富差距小,都用过抽水马桶了,一旦放水,我凭什么笃定自己的马桶销量会提升呢?
所以日本这个社会,你站在商人的角度想,
就是不好伺候的那种消费社会。
他啥都吃过见过用过玩过,我还能卖给他什么?难道要我去研发仿真机器人么?
我有那精力,我还不如去做海外市场,海外市场有的是那些没吃过没见过没用过的顾客,好伺候多了。
是不是这么简单个理儿?
说穿了就是,站在商人眼里,日本这个社会可供改造升级的地方,实在太少了。
我们还是拿美国对比。
美国有很多基础设施是很老旧的,这个可以升级吧?美国有很多地方的设施没有为老龄化考虑到,这个可以升级吧?
美国当然也有食品安全分级,但是相比于日本那种食品分了三十多个等级的精细程度,远远没到。
但是反观日本,连
软件方面,连老龄化的细节照顾方面,他都已经做了很多精细化的工作了。
也就是说,咱们站在商人的角度,美国是一个有着充分舞台让你发挥的地方。
因为不完善,因为没做完,这就叫机会。
美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美国人的养老问题,美国的贫富问题,美国的行业差距,地区差距,美国有没有为老龄化做好准备,美国公司总喜欢裁员,把35岁的人毕业输送到社会,这些都是问题,也都是机会。
问题就是机会,就是商机,就是商人们可以做事的地方。
但是日本这个社会,它没啥做事的空间呀。
你要说日本的问题,主要是很多人自闭,二次元,躲房间里打游戏。
但这些都是精神问题呀,你让商人们能干嘛。
所以安倍在日本发钱,最后的结果就是只能出海。因为它的本土就没啥可改善的空间。
你跑去日本体验下,会发现八个字:都很完善,死气沉沉。
正因为都很完善,所以死气沉沉。
你能想到的,早就被做掉了。
那安倍发再多水,又能改善啥呢,改善他们的精神空虚么?
她们在本土已经无事可做,只能去做渡边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