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
日,工信部公布了
296
批公告,随公告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2017
年第
5
批)》,共包括
92
户企业的
309
个车型,其中纯电动产品共
83
户企业
264
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
24
户企业
42
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
3
户企业
3
个型号。。
2017
年以来,工信部部已累计发布
5
批推荐车型目录,共包括
157
户企业的
1782
个车型。。
这也是很值得分析的资料,体现出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布局运作。纯电动汽车主流车型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大幅提升,这也是目录体现的产品进步。
。
1
、第
5
批目录跟随公告正常发布
本次的
296
批目录是
2017
年的第
5
批目录,也是基本符合每年
1
月必有
1
批的汽车企业及车辆产品目录的发布惯例。随着新能源车推广目录伴随产品公告目录的发布,产品公告目录的发布意义也就更为重大,毕竟新能源想拿补贴是要进入推广目录的。
2017
年的新能源推广目录的发布应该是相对受到瞩目的,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车型
(2016
年第
1-5
批
)
全部重审,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不再做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的依据。因此
17
年
1-5
批目录是车企今年产销的基本产品资源基础。
原来的补贴目录一般是在月初发布,
17
年目录完善公示等流程,因此基本都在转月第一个工作日签署,审核的相对更为公开和严格。
2
、第
1-5
批的车型数量较多
在前两批平均
200
个目录的情况下,第三批的目录迅速达到
634
款,第四批
453
款也是高于前两批总和较多,而第
5
批目录的
309
个属于回归常态。第五批的客车、专用车目录数量相对下降,但
17
年
1-5
月的专用车目录已经超过
16
年全年水平。
客车目录少于
16
年全年较多,主要是纯电动客车的目录下降较大。而乘用车的纯电动达到
180
款,已经高于
16
年的
166
款,但插电乘用车的目录少于
16
年较多,这也是与客车的反差,原因估计是客车的补贴偏重于增强插混。
以上为纯电动且非快充的电池的特征。新能源车的电池的提升表现较突出,三元的优势快速明显。乘用车的三元锂占比达到
91%
的车型分布,而专用车也达到
82%
的分布,说明产品转型速度较快。
而能量密度的提升也是极其迅猛的,客车高于
115
的占到
70%
以上(前两批的数据稍有问题)。客车电池高于
115
的达到
72%
,大部分客车企业都能实现
115
的补贴鼓励要求。
3
、
17
年目录的结构持续调整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
5
批),这其中的乘用车中微客类车型仍有进入,不好界定。客车中的轻微客类产品近期也是基本退出。形成相对规范的新趋势。
微客类电动车是物流性质的居多,进入乘用车的序列也是有利于提升地位,如果未来微客类车型也可以享受乘用车的新能源积分政策,这对微车企业是巨大的利好,也有利于乘用车的交叉类产品可持续发展。而未来的专用车的发展也就意义不大了,毕竟进入乘用车也是很好的出路。
5
、电池体系的三元锂趋势
新能源车电池体系的三元化趋势仍在持续,只有客车发展偏慢。第四批的新能源车电池变化不大。钛酸锂的产品在第五批有增长。
乘用车的电池基本是三元锂为主,磷酸铁锂的持续减少,三元锂的走势相对较强。
6
、 乘商新品指标趋于分化
乘用车的新品续航里程趋于实用化,电池用量相对稳定。大中客的客车的续航里程和电池容量远高于乘用车
4-6
倍。儿专用车的电池用量也是乘用车的两倍。
5
、乘用车的产品投入特征
A\
主力厂家的产品申报
17
年第
5
批目录有
16
家企业的产品,相对第
4
批的
11
家稍多。其中
16
年没进入,
17
年开始进入的是北汽云南和北汽福田。
17
年目录表现较强是吉利汽车、众泰、比亚迪、北汽和长安。
莲花汽车此次是在
17
年首次审批进入。这也是新能源产品准入放开的较好体现。
B
、主力产品分析
主力车型的产品分布在
3.5
和
4.5
形成两个主力区间。前期第一批的主力是
2.7
米左右的产品。目前新推车型的产品逐步中型化,在
3.6
米形成较多推出。大型乘用车的市场容量有限,产品推出不多。
C\
具体产品分析
此次的新能源车产品有中大型化的趋势,不是市场是否有需求,反正每个企业都有车,新能源车进入混乱的堆产品阶段。
6
、客车市场的插混增加较快
A\
客车产品推出特征
。
客车的补贴退坡力度较大,但新能源车的申报和发展热情仍很高,而且插混和纯电动全面发展。大客发展较充分后,本次的轻客的纯电动数量也继续大幅增长。
B
、客车厂家的新能源目录特征
第一批的客车企业有
76
款目录进入,其中首次进入目录的是吉利商用车,这也是吉利的战略全面发展的最新成功体现。而此次的而昆明客车也是进入主力客车企业序列的体现。
17
年第二批有
20
家企业的
128
款产品进入,这些企业都是
16
年进入过目录的企业。
第三批的目录有江苏博能、中国重汽、黄海汽车等首次进入
17
年目录,这对客车企业的增量有促进。
第四批有更多的老企业进入,形成更多的产品资源,有利于新能源车市场的持续增量。
而苏州金龙、江苏长隆等原有目录较多的客车企业尚未进入新能源客车目录。尤其是苏州金龙、奇瑞万达等前期骗补企业的进入仍较慢,国家管控仍较严格。
7
、专用车的目录特征
A\
专用车产品的分布特征
专用车的目录进入车型主要是厢式运输车,占到绝对比重。而其他的环卫、邮政等真正的特殊专用车实际较少。
17
年第
1-5
批的专用车目录的大量推出是对新能源车的利好因素。期待新能源专用车克服
3
万公里的障碍实现新突破。
B\
专用车产品的市场特征
专用车市场是亟待开发的宝藏,是近期的发展热点,东风和依维柯、比亚迪是专用车的主力厂家。前期的主力厂家逐步边缘化。
新能源新厂家是很有活力的。第一次的新厂家是安庆安达尔、吉利商用车、以及陕西越低新能源车,这几家中也大部分是新军,有利于专用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发展。第二批中没有
16
年没进入的企业。
第三批目录的专用车企业较多,北汽银翔、芜湖宝器、山东吉海等都是
17
年首次进入专用车目录。而湖南世纪中远也是
16
年和
17
年均未进入目录后的首次进入。
第四批进入的有莲花汽车和郑州日产、江西宜春、四川新筑等。
第五批进入的是北汽股份、一汽客车、沈阳华龙、北京和田改装、黑龙江龙华等。
目前尚未进入
17
年目录的是长沙梅花、烟台海德江苏澳新、中联重科、北京华林、天津清源、国宏汽车等前期主力专用车企业。
总体看,
17
年的前
5
批补贴目录的出台解决了新能源车的目录的基本问题,加之
4
月末推出的免购置税目录,形成良好的政策组合效果。体现了政府对新能源车的支持力度很强。
考虑到
6
月
1
日,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中德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深入合作。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政府同意延期至
2019
年底前,电动车(含混合动力)要达到总销量
8%
的目标。由此可能导致新能源车的销量预期稍有放缓。
虽然延期一年,德国也是接受新能源积分政策,这是我们的政策最终得到各方认可,新能源车发展仍是加速的趋势。油耗的压力让自主必须多干新能源车,合资的新能源车也没有不干的幻想了。新能源车有可持续发展发的政策稳定预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