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于1955年3月1日发行(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壹分、贰分、伍分纸辅币,联称8分券。票券上三罗马冠字后有7位阿拉伯数字号码(简称冠字号码、冠号),用以表示该券印制批次与编号。
1957年12月1日,人民银行铸行首套1分、2分、5分流通金属币(即55年版铝制硬分币),后连续多年大量发行,广泛流通。金属币具耐磨损、使用方便、流通寿命长、便于自动售货服务,利于提高现金收付部门的工作效率等优点。
8分券在此环境下仅用了几年便停止了生产发行并逐步淡出流通领域,银行长期对其只收不付。1955年至1980年前由于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分币流用频繁,损耗率高,民间本就不多的8分券已难见到,特别是未使用过的直版票券更是稀罕。
▌壹分券
票幅90×42.5毫米。正面右侧主图汽车,左侧面额“壹分”。正背均茶色,胶版;票面上楣“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右下列冠字号码,下底“一九五三年”;背面为花符、国徽及汉、蒙、维、藏四种文字的行名和面额。无水印和暗记。
▌贰分券
票幅95×45毫米。正面右侧主图飞机,左侧面额“贰分”。正背均蓝色,胶版;正背面与“壹分”券相比除面额、主图不同和符饰有差异外,其他基本类同。无水印。暗记:正面飞机头上有一空白点,背右侧藏文下有中国共产党党徽微缩图案,行名“中”字左方有一形似倒斜“古”字的标记。
▌伍分券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收藏旧版人民币的势头趋旺,各地市场冒出不少貌似“长号”8分券而实为伪品、仿品的纸分币;其共同点基本都是利用“无号”券加印号码成“长号”,大体可分两类:一是票面大冠字配普通号码,仿品违背纸币冠字号码一统规律,一看便知假;二是相当一部分是用胶版、粗体特征的小罗马三字冠配印与之尺寸相仿号码,这种高仿品带有很大的欺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