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钱币交流圈
专注古钱币收藏行业,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〡关注公众号〡 送精心珍藏资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5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河北高考选科新规来了!选错科目或直接无缘98 ... ·  16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18 小时前  
河北青年报  ·  今晚,河北这些地方有雪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钱币交流圈

如何从包浆形成辨别银元真伪?

古钱币交流圈  · 公众号  ·  · 2019-08-09 08:40

正文


很多行家说,包浆是钱币辨伪的第二层皮,是真假判定的重要依据。
古钱币 如此, 银元 亦是如此。

今天来说说包浆辨伪。

现在假钱作伪不同于早起的粗制滥造。

银元 领域来说,九十年代以来的合金假银元现在属于一眼假,而当下的真银假币做的是越来越好,无论压力还是边齿,用早期鉴定的标准来看,高端仿品基本都能做到以假乱真。

下面放一个算不上顶级高仿的宣三,无论是压力还是边齿都是可以的,刚入门的新人基本都会打眼。

边齿问题老生常谈,也是造假者重点攻克的领域。
所以今天我来谈谈岁月的痕迹——包浆。

先来看看几种常见的包浆。

一、传世包浆

顾名思义,传世 银元 所产生的包浆,这类包浆也是千差万别。
例如手递手流通的
银元 或者常有把玩的银元,大多包浆不均匀,边存在磕碰,高点磨损较大。

还有一种传世 银元 ,储存环境类似于柜子、盒子里,环境恒定,长期未流通把玩,所以形成的包浆较为均匀且磨损较小。

同样,由于存放环境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包浆也是不同,有的泛金黄,有的泛粉光,有的发黑褐色。

这类所谓“老味道”、“彩光” 银元 这两年较为受欢迎。


多说一句,随着时间的流逝,硫化银的生成, 银元 最后都会发黑。
这一般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二、生坑 银元

这类 银元 经过近百年的埋藏,由于保存环境的不一样,包浆表现也是不同。

例如,被长期埋藏于南方所表现出的包浆较硬,由于这些年基建工程较多,这类窖藏 银元 也时有发现。

又例如,保存在西北、东北一带的生坑多是薄锈。由于这类 银元 流通较少,底板大多磨损较小,只要锈蚀不是很大,处理得当的话,品相都不错。

三、原光 银元

“原光”属于机制币专用语。 这种“原光”作为包浆的一种,并不指光亮如新、闪闪发光,而是一种薄薄的不遮盖 银元 本身光度的致密氧化层。

原光老 银元 早期可分为带原光、原光、纯原光三种等级,而由于现在原光币的稀缺,但凡只要能转光的都叫原光了。

细分一下标准:

带原光级是指 银元 表面留有部分原光,光度一般;

原光级是指 银元 表面的原光比较全面,光度感较强;

纯原光级是指 银元 表面的原光几乎未损,底版完好,光感强烈。也有人叫“车轮光”,意思是灯下看的时候转光效果类似于车轮。

现在真正的老原光 银元 越来越少,大多是薄锈生坑清理之后产生的。但是这种清理属于物理清理范畴,和化学(如洗银水)不是一码事。

所有用洗银水清洗之后的 银元 ,都不能称之为原光币,因为这种药水会侵蚀银元表面,对银元的光彩度产生致命的破坏。

还有一种带光的 银元 ,业内称之为“ 黄油 光”。由于近代机制银币铸造时都是用黄油脱模,如果这种银币没进入流通领域的话,银币的表面在黄油的作用下会氧化形成褐色或微蓝色的一层光泽。这种银元现在很受欢迎。

补充一点,上世纪末,由于很多人收藏误区,认为包浆给人一种不干净的感觉,会影响老 银元 的品相。 因此一些人想方设法去除包浆,甚至钢丝球等硬物擦拭。

而这些被洗去包浆的 银元 ,由于几十年过去了,也慢慢生成了新的包浆,我们称这类银元叫“老洗”。

好的包浆会让钱币价格倍增,所以对于新人,我不建议清洗包浆。

原味九年和“老洗”九年,哪种观感更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