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2月6日,时隔16年,中国女足重夺亚洲杯冠军,“铿锵玫瑰”再度绽放。
载誉回国后,中国女足来到苏州进行医学隔离,生活又回到了熟悉的轨道。
隔离驻地的健身房,女足姑娘们再次开始力量训练,为9月的杭州亚运会和明年的女足世界杯而备战。
主教练水庆霞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则一如既往地平静,没有过多的庆祝,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中国女足主教练水庆霞接受新华社电话采访(图片来源:中国女足)
她鼓励中国女足队员,有机会还是多去国外踢球,“出去看一看,练一练去,去对抗一下”。
她说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大,女足仍需在亚洲追赶日本、澳大利亚,也要尽可能追赶欧美,“世界都在加大对女足的投入,比赛真的是不好打”。
她呼吁基层要把青训发展起来,别让踢球的孩子流失太多,“或许女足夺冠能暂时起一些变化,但是变化也不会很大。”
“希望大家能对女足有更长久的关心。”水庆霞说,“能冷静点,一直很平稳地去做。以后肯定会有起伏,不要一下子又很冷。”
这位55岁的教练,已陪伴中国女足走过30多年的风雨,在她眼里,脚下仍是漫长旅途。
更长久的耐心陪伴,对女足姑娘来说,或许更为重要。
时针拨回2月4日凌晨,亚洲杯半决赛,依靠点球,中国女足艰难击败日本。
终场哨声响起,举队欢庆,姑娘们围在水庆霞旁边,想将教练举高,她却摆摆手,婉拒了。
事后回忆,她说,全部的比赛还没有结束,稳一点吧。
决赛对阵韩国队前的发布会,她也这样说:“即便我们夺冠,我也不认为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纪录,还是一如既往地进行备战。”
许多网友感慨水指导够“霸气”,却很少人知道,这份举重若轻的平静,源于多年的千锤百炼。
她是经历过太多巅峰与低谷的人。
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中国黄金一代球员”,水庆霞曾与孙雯、刘爱玲等队友一起,与世界争雄。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拿下银牌;1999年美国世界杯,获得亚军……
“铿锵玫瑰”的称号,由此打响。
水庆霞(二排右4)与女足拿下奥运会亚军(图片来源:1998年《中国体育报道》)
但盛名之下,她却更懂背后更真实的冷暖自知。
当时女足的条件,极其艰苦——离开赛场后,姑娘们仍会住回四人间的宿舍;去外地集训,洗澡的热水不多,第一个人洗完就没了,剩下的人要用暖瓶打水。
水庆霞返回上海少年体校的4人宿舍(图片来源:1998年《中国体育报道》)
到国外比赛,吃不惯西餐,更没有营养师,球员们只能吃咸菜,有的队员食物中毒,到了比赛场上无人可换。
这是一个太需要基础投入与全民参与的运动,仅靠一代兼具勤奋与天分的球员,无法让中国女足长久维持世界一流强队的实力。
走过千禧年,此后10年,黄金一代风流云散,女足成绩开始起起伏伏,职业化也步履维艰。
足球记者赵震还记得,2014年他前往广东清远,报道全国女足锦标赛,却惊讶发现女足姑娘的宿舍狭小发霉,没有热水,对于运动员最重要的伙食,每餐只有一个荤菜。
也是那一年,足协女子部年度预算总额仅4000万元,一些女足球队,主力月薪不过千元,小队员不过数百,买球鞋甚至成为难题。
曾有老记者悲凉地说,那些年,只有到了大赛,铿锵玫瑰才会再次被提起,花期不过短暂一月,伴随大赛完结或成绩走低,光芒淡去,玫瑰只能在无人关注中开谢。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多国都开始重视女足的投入与商业化运营。
2004年,法国里昂俱乐部将女足和男足纳入同一体系,共享训练设施和医疗科研,女足球星也可获得令人羡慕的高薪。
在美国,足球同样成为女性的热门运动,美国国家女子联赛(NWSL)也越办越好,参与度高,门票火爆。
蓬勃发展的女足联赛,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才造就了180多万的女足球员注册数量,并助推美国女足成为世界第一,四夺世界杯冠军。
而大洋另一端的中国,据统计直到2015年,女足的足球人口还不到1000人,一线球员还不到400人;一场女超的比赛,观众可能就百十人而已,还包括很多球员的家属朋友。
一名从业人员甚至悲哀地说,女足姑娘们最好的出路,是做足球翻译、开火锅店和当体育老师。
“那些在时光中让我们念念不忘的,从来不是花瓣,而是倔强的刺,这或许是对铿锵玫瑰最好的时代定义。”知乎的一篇热门回答曾这样说。
但回忆总要落回现实,长期处于“贫血”状态的女足,很难再开得更灿烂。
当然,困境之中,各方都仍在努力。
2001年,35岁的水庆霞挂靴,选择了坚守在足球领域,先后在上海女足、中国女足青年队等队担任教练,并带队接连获得了女超联赛冠军、全运会冠军。
她的老队友孙雯,也始终没离开足球。做过兼职体育记者,担任过上海市足协副秘书、上海女足主教练、女足青训部部长,并在2019年当选中国足协副主席。
直到2021年11月,在孙雯的推荐下,水庆霞出任中国女足主教练。两位昔日的队员,怀揣着相同的热爱,再一次相遇,推动女足在这个冬天重新绽放光芒。
当然,这更离不开王霜、王珊珊、唐佳丽、张琳艳等新一代女足球员的长久拼搏。
亚洲杯中国女足战胜日本,闯入决赛后合影(图片来源:中国女足)
2015年,中国女足赛事也发生了改变,足协将女子足球职业联赛分为女超和女甲联赛、并推行升降级制度;2年后,中国足协尝试推动“男足带动女足”,规定中超俱乐部必须要有一支女子足球俱乐部,也客观推动了女足球队的发展。
对于足球行业必不可少的商业化,同样稳步推进——2015年,女超首次获得乐视1200万一年的商业冠名;2019年底,中国太平接棒,女超联赛再次迎来全程冠名商。
除此之外,上海农商银行、河南建业集团、河北华夏幸福等企业,也陆续对地方球队进行赞助冠名。
2019年7月,中国女足获得了史上最大的资金支持——支付宝宣布以支付宝公益基金会为主,马云公益基金会和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参与出资,未来10年拿出10亿元,支持中国女足的发展。
然而,这项支持计划,却并非是商业赞助,不包含比赛冠名权、场边广告等各种常见权益,女足的球衣上也不会出现支付宝的字样。
据媒体报道,这是支付宝的主动选择,与足协的《合作协议》甚至“越谈越薄”,一路从34页缩减到了15页。
2019年,支付宝启动“十年十亿”中国女足支持计划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笔对女足的支持,并不局限在帮助国家队提升训练水平,而是扩展到了女足球员伤病保障及退役转型、女足技术发展及教练员培养、青少年女足运动推广及发展等多个方面。
足球的人才培养,更类似“金字塔”的结构,有足够多踢球的人,有完整体系的支撑,才有真正的进步。
这样的尝试,带来的改变虽然微小,却值得鼓励。2020年,在支付宝的资金支持下,女乙联赛顺利落地,并让整个赛事在竞赛组织、赛事接待等各个层面,都接近了女超标准。
不少球员,第一次踏上了天然草皮;每人每天300元的伙食标准,15天不重样的菜式,也让不少姑娘开玩笑说,这次比赛最难的事是“不长胖”。
广西师大女足的教练黄永岳说得更加实在:“这次女乙,如果不是组委会包食宿,我们就没法来参赛了。”
2020年女乙联赛在南京江宁和盐城两大赛区落幕(图片来源:中国女足)
多方日拱一卒的努力,带来了许多让人欣慰的改变。相比男足,女足的待遇还有差距,但也有了很大提高。据媒体统计,目前一般来说,女足国脚的年薪约100到200万,俱乐部主力球员年薪在30到40万左右,年轻的非主力球员的月薪则维持在几千元。
亚洲杯夺冠后,对女足的关注和支持,更是迅速得到了提升。
2月6日晚,蒙牛乳业宣布给予中国女足1千万现金奖励;支付宝则宣布“十年十亿”女足支持计划的1300万元奖金已到位,其中1000万用于奖励球员,300万奖励水庆霞教练团队。
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水庆霞也特别感谢了支付宝,不是只在夺冠的时候出现,更在日常做了许多切实推广女足运动的事,包括帮助偏远地区的校园女足。
长久的探索与投入,才能搏来一刻的荣光。正如水庆霞所说,亚洲杯的胜利,“是许多人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付出换来的”。
或许还不到彻底欢庆的时刻,女足的未来,仍充满未知与困难。
随着亚洲女足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国女足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大,与欧美一流强队相比更存在着差距。
一场胜利无法让中国女足成为世界顶级,也无法让女足瞬间成为大众化的体育项目。热度散去,如何为女足提供更持之以恒的关注与支持,是所有人都面临的考题。
正如央视记者艾婷婷发布的微博所说:“大赛的时候全民关注,然后迅速降温无人问津,这些年始终都是这样波浪形曲线……我们都早已经习惯了这种‘被关注十几天、冷落大半年’的日子。”
水庆霞始终保持着冷静,面对记者她这样表示:女足姑娘们会继续努力,“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希望大家能支持中国女足。”
伴随着女足夺冠,一些关于女足的纪录片也在网上热传。其中一些瞬间,就能窥见姑娘们的无奈与尴尬。
在《足尖上的梦》这个短片里,一些普通女足队员回忆起了一场拜仁慕尼黑和国际米兰的友谊赛。
她们刚进场,就被现场那么多的球迷吓住了。
普通女足队员回忆拜仁慕尼黑和国际米兰的友谊赛(图片来源:《足尖上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