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老虎财经
环球老虎财经,全球财经资讯的中文分析平台,汇聚国内外主流机构投资者提供原创投资分析,致力于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生态环境  ·  中国证监会提出18条政策举措 ... ·  2 天前  
北京生态环境  ·  中国证监会提出18条政策举措 ... ·  2 天前  
楼市前线  ·  大会表态!广州火车站改造片区终于动真格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老虎财经

当年“力挺”邮储上市的李嘉诚,如今接盘13亿浮亏

环球老虎财经  · 公众号  ·  · 2019-01-14 19:27

正文


三年前,号称全球最大IPO的邮储银行赴港上市,揣着中美投资银行金字招牌的保荐人组合中金公司与高盛集团“双剑合璧”,为邮储银行安排包括索罗斯、蚂蚁金服、腾讯、摩根大通等全球知名发行认购序列,香港本地则邀请到了李嘉诚——“李超人”也很给面子说对邮储“有决对信心”。

不过,“李超人”其实似乎并不看好邮储的“空间”,选择了PLN衍生品“吃利息而非持有实股”。谨慎的李嘉诚最后还是吃瘪了——邮储表现太差,2017港股牛市之后亦无改观,PLN触发了回购条款,李嘉诚不得不接盘浮亏13亿。


1月11日,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称,李嘉诚当年通过衍生品配售支持邮储银行港股IPO的,如今触发回购条款。据联交所披露,李嘉诚于1月4日按PLN赎回条款,从相关金融机构接手该批22.67亿股H股,由衍生工具转持实货,“被动”增持了邮储银行H股。

相较于2016年邮储银行4.76港币的发行价来看,1月4日邮储银行收盘价为4.19港币,PLN息票之外, 浮亏达到13亿。

想当年,邮储银行在发行价上面临诸多质疑,李嘉诚则通过长和发言人表示,对邮储银行有“绝对信心”,认为适合李嘉诚及其基金会作财务投资,又指李嘉诚视之为长期投资项目。

然而这位港府“红顶商人”的力挺,尚无办法长期顶住邮储银行股价的压力。截止2019年1月14日,邮储银行股价来到了4.15元,市净率达到0.63。

历史背景颇为“特别”的邮储银行当下正面临着董事长与行长双双“空窗”的尴尬局面,人才缺口难填,历史遗留代理经营成为“双刃剑”,过往的存款优势难以为续,信贷业务也屡触红线,更为不用提违规被罚原因的匪夷所思……

李嘉诚这一次是真的看走眼了吗?

//
“被动”增持何解?
//


尽管截至1月4日邮储银行股价较发行之初已下行近12%,由于当年李嘉诚基金会是以衍生工具表现挂钩票据(performance linked notes,即PLN)变相入股邮政储蓄银行,且并未向外界披露PLN的行使价、票息率等细则, 故而是赚是亏难有定论。

据了解,PLN发行之初,会由发行商设定挂钩行使价,当邮储银行的股价到达设定行使价后则会“被动”执行,此外还有每年约5~6厘息率。如此来看,李嘉诚在通过PLN期间入股邮储银行至少有利息可以赚。

李嘉诚进入邮储银行的时机,正是其港股上市之际。既有索罗斯认购,邮储银行的港股IPO当年为全球最大的IPO,基石阵容豪华,万众瞩目。

2016年9月,长和系发言人主动披露,李嘉诚透过其慈善基金会及长子李泽巨,持有邮储银行的表现挂钩票据,相等于邮储银行11.62%H股权益。 该发言人指出,李嘉诚视此次为长线投资。

当年有说法指出,李嘉诚购入的邮储银行衍生工具,票息至少有6厘或以上,而接货价至少较现价有一成半或以上折让,才会吸引李嘉诚下注。

参考传统的看涨式股票挂钩票据(ELN),投资者与发行ELN的金融机构“对赌”,双方将厘定指定年期和行使价,发行商期间将支付较高利息,若价格低于行使价,投资者就须接货,相反若价格高利行使价,投资者往往无须接货,并以现金结算差价,“本息齐赚”。

而今李嘉诚接下邮储银行实股,若是此前以持有PLN的方式变相持有邮储银行尚能够独立于股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保有利润,而今当其持有方式转为实际持有邮储银行的股票后,再往后可就难说了。

彼时有说法指出,李嘉诚看好的是邮储银行的“低风险与成长性”。考虑到当年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3月底止首季,彼时,邮储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只有0.81%,贷存比率亦不足40%,此说法确有依据。

只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李嘉诚的长期投资,一同入股的“国家队”却于当年末已经小幅抛售。据港交所股权披露,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已于2016年10月17日以每股4.76港元的价格出售了800万股邮储银行股份,套现3800万港元。

邮储银行的“低风险与成长性”究竟考不靠谱?

//
特殊的“前世今生”
//


被李嘉诚相中的邮储银行身世可不简单。邮储银行诞生于邮政系统当中,最初仅为单一的“资金吸收”工具,不具备商业银行的其他功能属性。依托邮政系统网点优势与人员优势,“只存不贷”的邮储银行迅速崛起。

直到2003年8月1日后,新增的邮储存款,方才可以被自主运用。然而由于邮政储蓄凭借着邮政网点而成长,也长期由邮政网点所代理,人员、场地方面有着严重依赖。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继承了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以及形成的资产和负债,此后开始了完全商业化的银行业务发展道路。

邮政储蓄银行诞生后,在经营上仍然采取自营+代理的模式,据其2018年中报显示,在邮储4万个网点当中,自营与代理网点接近于1:4的比例,代理网点仍然是多数。

被李嘉诚所看好的“低风险”,实质上不乏有邮储银行贷款业务开展较晚的缘故,也因此存贷比偏低,不良资产率也低于平均水平。但这并非意味着,邮储银行的风控就要优于其他商业银行。当年陶礼明贪污受贿案亦是震惊市场。

在成长性的考量上,起步较晚的邮储,在业务的发展上确实相当生猛,于债券市场与ABS业务上均有建树。银保业务则是其突破口。根据2018年半年报,邮储银行代理新单保费2783亿,银保市场份额居银行业首位,其中期交业务规模达320.35亿元,同比增长24.66%。

而据消息人士,以往邮储银行银保业务代理人员与分行还会时常使用支行公章画押,对保单收益做保本保息承诺。2018年全年,邮政系统因银保代理问题受到三张罚单,名列前茅。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来摩根大通将邮储银行目标价由5.2元,轻微调整至5.1元,投资评级由中性变了增持。不过作为关联评级方,摩根大通评级的公信力存疑。

//
人才缺口难填,最高领导“空窗”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