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很多网友都没想到,美国、俄罗斯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可能真的出事了,星辰号服务舱与货运飞船对接口的转移通道出现空气泄漏的问题,而且这一个问题已经持续了
5
年之久,美国
NASA
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也证实了这一个情况。
NASA
表示,目前国际空间站上存在
4
处缝隙,而且有
50
处“令人担忧的隐患”。这些缝隙导致国际空间站持续出现空气泄漏的情况。
在今年年初,这个空气泄漏的问题相对严重,每天泄漏
1.7
升空气,达到历史最高值。虽然他们早就已经知道国际空间站出现泄漏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持续了
5
年这么久,一直以来都没有办法“根治”,只能用密封剂和打补丁的方法覆盖了所有已知裂缝,现在每天的空气泄漏量减少了约
1/3
,但仍没有停止。
虽然俄罗斯之前已经多次对泄漏的位置进行了修补,但是效果不理想,空气泄漏的问题并没有消失,这说明了国际空间站上可能还存在其他未知的缝隙,也可能是正在不断出现新的缝隙,因为这些缝隙一般都很小,肉眼很难看得到,而且空间站上密布各种管道、支架或者其他的设备,宇航员也很难对空间站舱壁进行无死角检查、修复。现在
NASA
监察长办公室已将国际空间站的风险评估等级提升至最高。
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段曙光号在
1998
年就已经发射升空,第三个舱段星辰号服务舱则是在
2000
年
7
月
12
日发射,
在
2000
年
7
月
26
日和国际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从发射升空至今,这个重达
19
吨的星辰号服务舱也已经在轨运行
20
多年时间了。
虽然发现了这个舱段持续漏气长达
5
年之久,但
NASA
和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在应对风险方面却存在严重分歧。
在
11
月
13
日,国际空间站咨询委员会主席鲍勃・卡巴纳(
Bob Cabana
)表示,美俄双方对泄漏产生的原因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没有达成共识。
俄罗斯方面认为舱段出现缝隙可能
是微振动引起的“高循环疲劳”引起的
,而
NASA
则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包括
压力和机械应力、残余应力、材料特性和环境暴露等。
虽然问题还没有办法解决,但是俄罗斯认为这个舱段是可以正常安全运行的,不会发生灾难性解体。而美国则担心这个舱段可能会出现结构性完整、发生灾难性故障等问题,可能会出现解体,认为不安全。不过,彼此都没有办法说法对方,大家都没有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所以在很多方面双方都没有办法达成共识。
空气泄漏会有多严重?
可能有一些网友觉得,就算国际空间站每天泄漏一两升空气值得担忧吗?这个问题说起来还真的不小。一方面,国际空间站内的所有物资,包括食物、水、衣服以及各种科学仪器、科学载荷都是从地面用货运飞船发射上去的。空间站内的氧气是通过电解水的方式来制备,国际空间站持续泄漏空气的话,就会造成运营成本很高。毕竟用火箭、飞船从地面运输物资到太空的成本就不低。
另一方面,国际空间站泄漏的问题可大可小,严重的话确实是会有安全问题。如果只是出现轻微的泄漏,那宇航员找到泄漏的位置,然后进行修复就行。而如果泄漏速度比想象中的更快,宇航员又没法找到泄漏点具体的位置,这样的话就只能暂时封闭这一个泄漏的舱段了。
如果泄漏的速度更快的话,宇航员可能就要从国际空间站上迅速撤离返回地球了。因为泄漏的速度足够快的话,国际空间站、飞船内就会迅速失压,如果不及时撤离,宇航员可能就会有危险。毕竟,在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飞船迅速失压而导致宇航员遇难的案例。
在
1971
年
4
月
19
日,前苏联发射了礼炮
1
号空间站,在
1971
年
6
月
6
日上午发射了联盟
11
号载人飞船与礼炮
1
号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
3
名宇航员进入到礼炮
1
号空间站内生活、工作了大约
23
天。在
1971
年
6
月
29
日,这
3
名宇航员结束了飞行任务,乘坐飞船从礼炮
1
号空间站撤离返回地球。
在飞船返航的时候,这
3
名宇航员并没有穿着舱内宇航服,因为穿着宇航服的话,返回舱内就坐不下
3
名宇航员了。而当飞船在进行舱段分离时,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导致返回舱内迅速失压。由于这
3
名宇航员都没有穿舱内宇航服,所以他们因为缺氧等问题而全部遇难。从那时候开始时,不管在飞船发射升空还是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要求宇航员必须穿着舱内宇航服。
有这样的例子在,如果国际空间站的泄漏问题足够严重的话,那他们也只能从国际空间站紧急撤离返回地球了。因为在外太空出现失压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当然,目前国际空间站空气泄漏的问题还是比较轻微的,还不至于存在生命危险。虽然暂时没有危险,但是防患于未然还是有必要的,所以美国、俄罗斯双方都会一起想办法去解决这一个问题。
神舟
二十号
飞船
能去救援吗
虽然国际空间站目前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在外太空飞行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例如陨石、空间小碎片、空间小颗粒的撞击等。如果国际空间站真的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宇航员需要快速撤离返回地球,那我们能不能帮忙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