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单细胞分析结合实验的时候,
不仅仅能够提供足够的思路与提示,能够将疾病背后可能的通路揭示出来,更可以揭开线粒体自噬背后可能的表观修饰
。
今天就通过这篇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干湿结合文章,带大家领略一下,单细胞分析如何能够为一篇文章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并将这篇文章一举送入
J
CR 1
区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
IF 7.9
)的行列。
文章标题:
Rictor/mTORC2 signalling contributes to renal vascular 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renal allograft interstitial fibrosis by regulating BNIP3-mediated mitophagy
本文揭示了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
(
具体机制
)
在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功能障碍(
CAD
)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特别是其如何通过调节
BNIP3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
(
细胞层面
)
影响肾血管内皮
-
间质转化(
EndMT
)和肾移植间质纤维化
(
疾病表型
)
。
研究发现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的激活与
CAD
患者肾移植组织中的
EndMT
和纤维化有关,而抑制该信号通路能够减轻
EndMT
并改善移植肾纤维化
(
文章亮点1
)
。此外,研究还发现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通过促进
MARCH5
介导的
BNIP3
蛋白
K48
链接泛素化,从而调节线粒体自噬活性
(
文章亮点2
)。
1
、作者是如何确定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
的?
背景调研:
现有研究表明,
mTOR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生长、增殖、代谢以及纤维化等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
,且
mTORC1
和
mTORC2
两个不同的复合体在不同病理过程中
对肾脏疾病有潜在影响。
数据库分析:
通过对公开数据库中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
,识别了在
CAD
患者中与健康组织相比表达差异的基因。
Rictor
作为
mTORC2
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数据分析中显示出表达水平的显著变化。
2
、作者如何将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与
EndMT
联系起来的,又是如何验证的
?
提出假设
:
基于
mTORC2
信号通路已知的在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中的作用,作者提出了一个假设: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可能在
EndMT
中发挥作用,进而影响肾移植后的纤维化过程。
实验验证
:
在体外细胞模型(如
HUVECs
)中,作者通过
siRNA
或
CRISPR/Cas9
技术敲除或敲低
Rictor
的表达,然后通过
TNFα
等诱导剂模拟
EndMT
的微环境,观察
Rictor
缺失对
EndMT
的影响。
同时通过检测
EndMT
过程中关键细胞标志物的变化(如
CD31
的减少和
FN
、
Collagen I
、
αSMA
的增加)
评估了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对
EndMT
的影响
。
3
、进一步的作者为什么又联系到了线粒体自噬?又是如何进行验证的?
提出假设
: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中,发现了与线粒体自噬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
,这提示了线粒体自噬可能在肾移植纤维化中起作用,再加上线粒体自噬是细胞清除损伤或功能失常的线粒体的过程,这对于维持细胞健康和防止纤维化很重要。作者推测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来参与调控
EndMT
。
实验验证
:
通过敲除或抑制
Rictor
表达后,观察到线粒体自噬标志物(如
BNIP3
和
LC3
)的表达变化,
并通过
Western blot
、免疫沉淀和泛素化实验,探索了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如何影响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
接着,通过
siRNA
或
shRNA
技术敲低
BNIP3
的表达,进一步研究了
BNIP3
在线粒体自噬和
EndMT
中的功能。
4
、如何发现泛素化调控?又是如何验证的?
提出假设
:在单细胞分析中,发现了与泛素化途径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
,这提示了泛素化可能在线粒体自噬和
EndMT
中起作用。
实验
验证
:
随后作者通过免疫沉淀和
W
B
,作者检测了
BNIP3
蛋白的泛素化水平。在
Rictor
敲除或过表达的细胞中,使用蛋白酶体抑制剂
MG132
处理,观察到
BNIP3
泛素化水平的变化。
利用点突变技术,作者构建了
BNIP3
蛋白的突变体,替换了预测的泛素化位点上的赖氨酸残基,然后通过泛素化实验来验证这些位点是否是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调控的关键位点
,并通过敲低或过表达特定的
E3
泛素连接酶(如
MARCH5
),作者验证了这些酶对
BNIP3
泛素化和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解释
C
AD
发病新机制:
研究发现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在
CAD
患者的肾血管内皮细胞中激活,并可能促进肾血管内皮
-
间质转化(
EndMT
)和肾移植间质纤维化。
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的新发现:
文章揭示了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通过调节
BNIP3
蛋白的稳定性和泛素化,进而影响线粒体自噬活性。特别是,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促进了
BNIP3
在特定赖氨酸位点(
K130
)上的
K48
链接泛素化,导致其蛋白酶体降解
。
基于本文的研究基础,
对
Rictor/mTORC2
信号通路如何精确调控
BNIP3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这一过程进行,可以做更详尽的探索
,比如这样设计是个好主意:
挖掘
BNIP3
的调控网络
:
通过
对
DNA
序列的分析,以识别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研究特定转录因子如何通过结合
BNIP3
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来调控其转录
,并
利用免疫共沉淀和质谱分析等技术,研究
BNIP3
与哪些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线粒体自噬。
探索泛素
-
蛋白酶体系统的交互作用:
利用质谱技术鉴定
BNIP3
蛋白上的特定赖氨酸残基,这些位点被泛素化,导致蛋白酶体降解
,探索去泛素化酶如何移除
BNIP3
上的泛素化修饰,从而调节其稳定性和线粒体自噬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