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研究的态度解读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Wutopia Lab俞挺新作|江苏宜兴陶书局 ·  3 天前  
结构先声  ·  DeepSeek结构计算案例分析,实力超乎想象! ·  3 天前  
结构先声  ·  DeepSeek结构计算案例分析,实力超乎想象! ·  3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巴黎第12区Racine塔楼改造 ·  4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捷克Milada度假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科学报

视野 | 就业扶贫:让地方的创造力“活起来”

社会科学报  · 公众号  ·  · 2019-12-27 19:06

正文

点击上方 “社会科学报” 关注我们


原文 : 《以就业扶贫推动地方创生》

作者 |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华桦

图片 | 网络


十九大以来的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改变城市主导下的城乡不平衡,乡村建设与发展不再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满足工业和城市。这意味着 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从“乡村-城市”的二元对立走向整合公共社会资源的“地方创生”。



地方创生 的根本着眼点是 “人”和“地”的连结 “创造工作机会” 是形成“人-地”连结的重要机制。 “创” 是在深入挖掘地方既有“地、产、人”资源优势基础上的创意、创新、创业。


一是强调“无可取代的地方特色”, 用设计点亮价值。所带来的就业机会既包含对商品的设计,更体现为对“生活体验”进而“文化创新”的设计。


二是着眼于地方产业的生产力 ,重于改善生产流程、扩大生产效益。


三是完善地方产业特色商品的销售链 ,重于产业形象与产品的营销推广,将地方的“产品”和“商品”打造出具有“生产力”和“营销力”的联动效应,形成农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乃至公益美学相叠加融合的服务化过程。

地方创生 是一种 双向的社会发展动员模式 ,重视当地居民的参与感、认同感和安全感。地方价值的主体是当地居民。产业的发展与就业的生成必须以维护地方自然环境、尊重当地文化传承为要义。 “生” 既是生产、生意,更是生态、生活。只有建构一个让当地人愿意投入、参与的创生机制,才能使地方活力生生不息。



在脱贫攻坚战的推动下,到2020年末,我国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将会从统计上消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的消失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在下一步的反贫困实践中,就业扶贫的权重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不仅能够解决人口红利消失后人力资源开发瓶颈的问题,也能够从根本上遏制贫困的再生产。



就业扶贫应当以推动地方创生为契机,进一步探索以“人”为中心的就业帮扶政策,充分发挥地方情景中的信任、互助、协作系统对解决相对贫困的积极意义, 使青年返乡和劳动力回流后能够迅速融入“创意+创新+创业”的社会网络中。


此外就业扶贫政策还要 促进地方人才的养成 ,不仅要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返乡青年和新农人,更要在大中小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启发学生对于自己居住地未来发展的想象,在职业实习中强调对地方的理解。通过建立地方愿景,“从思想进行改变,开创出更新更好的未来”。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86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