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卡通市场有点‘滥’,已经进入了刺刀见红的阶段。刚开始,大家对这个市场没有关注,后来大家发现有利可图,纷纷与景区联系。现在景区也水涨船高,这个市场利润越来越薄。”有业者对品橙旅游反映。
据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即使像他们这样的老牌、名牌“旅游一卡通”企业,规模并不大,工作人员仅有20人,近年来“感觉竞争压力大”,且盈利模式单一,与有些旅游一卡通公司不同,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公司除门票外,没有广告等收入板块,“纯靠差价”。
此外,本来就竞争激烈的市场,不断有新入局者——除了做旅游的公司推出年票,一些教育机构也纷纷推出了“旅游年票一卡通”,如神州佳教推出的“一卡通”在介绍中说:“包含亲子活动和报班代金券两部分。旨在帮助家长解决带孩子去哪里玩的问题”。
拥挤的市场,映照着行业的孤独。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客户对于年票更为挑剔,根本不可能重复购买,更挤压了市场的需求。
从景区的角度,大景区或国有景区“不带玩”,不知名的小景区虽然愿意合作,但合作方式也更为灵活,押款垫资、实时结算、对赌协议纷纷出台,带给“旅游一卡通”公司一定的压力。“对于我们这一类的非主流景区来说,与旅游年票公司合作有利有弊,一方面增加客流量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一方面也会拉低我们的结算价。”湖北某景区负责人对品橙旅游说。
“很多年票公司商业没有跑通。”曾经有过多年景区门票经验的业者有一些逃离了这个市场,而转向了其他方向。“这个市场还有希望,但现在要想进入就太晚了。”业者说。
但偏偏在大家都不看好旅游一卡通市场的时候,“印象中国”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这家已被多家机构划清界线的公司,还在热热闹闹地发卡卖票发展会员,而在目录中的多家景区发表声明“未曾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消息被屏蔽在“事业发展群”之外。9月5日,印象中国总部发出“重要通知”,上说:“由于印象中国的创新模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肯定,目前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模仿者,利用本公司模式发展虚拟盘,从中非法谋取利益……请各位会员互相转告,保护自身利益。”
曾经的李鬼再遇更年轻的“李鬼”,看来,旅游一卡通市场将面临更大的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