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说系列课程已正式在米仓学院上线,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堪称为企业战略理论大师,他在 1980 年出版的那本划时代的著作《竞争战略》中,依据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而总结出用于分析行业结构的 “五力模型”,成为了企业战略的基础理论框架,通过对五种力量的分析,寻找到企业成长的最优路径,几十年来奉为经典。
但是中文中“竞争力”一词的含义为企业在竞争中所体现的能力,对应英文是Competitiveness;而Competitive Force的含义指的是在一个商业环境中竞争的激烈程度,所以前者着眼于内部、后者着眼于外部。
在思考五力时,关键在于将这五力视为摧毁组织的力量,而非竞争力:
供应商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消费者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新入者威胁(Treat of New Entrants)
替代品威胁(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 or Services)
现有竞争(Rivalry Among Existing Competitors)
而这五力天生具有增强的趋势,这也意味着,公司都会衰落,因为无论任何行业、任何商业模式,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一定保持自然增长、一定会出现颠覆者、一定会有新的技术替代现有产品、现有竞争一定会趋于白热化。所以,一共有五种力量,在蚕食着企业的盈利能力,优秀的企业在此之上构建的企业行为,能够对抗这五种力量。
为此,从波特的观点出发,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的不单单来自于直接竞争本身,还来自于竞争环境中的其他多个方面,所以战略的本质就是在为公司定位,而其中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成本领先与差异化这两个竞争战略要素中作出选择,正确的选择将把公司引向最具盈利空间的行业和品类,击败对手,建立竞争壁垒并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当然波特五力也遭遇了许多批评,因为它无法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企业采取与众不同的定位来取得,那么如何解释在同一行业中,大小相当而又采取类似战略的企业之间在业绩上的差距呢?即使有的行业存在先入优势,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够想到并抢到这种优势呢?答案可能只有从企业内部去寻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SWOT这个分析框架一直经久不衰的原因,目前多数企业战略分析的路径仍然是沿袭着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找到机会与挑战。而其中机会与挑战是以 “波特五力模型”作为重要的分析工具,优劣势的分析则借重于资源学说和核心能力学说。
Ref:
1、“Competitive Strategy” by Michael E. Porter, Free Press, 1980
2、“The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That Shape Strategy.” by Michael E. Porter, 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 2008
想了解更多【小青说】商业模型、工具的分享?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围观营销米仓!99元年度订阅,即可获取50音频课程分享并获赠小青说营销笔记,享受知识精加工,拒绝碎片化。同时也欢迎各界朋友,与我们一起有声朗读专业类知识,共创有仪式感的学习氛围!
文 ✎ 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