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豆瓣
豆瓣官方订阅号『我们的精神角落』在这里,我们为你收集最新鲜的热点内容,推荐豆瓣中的精彩生活,帮你发现你可能感兴趣的未知事物。在这里,我们一起发现生活,构筑精神角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豆瓣  ·  每日豆瓣祝您蛇年大吉! ·  4 天前  
每日豆瓣  ·  友邻去哪儿|春节里的一日徒步计划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豆瓣

11位纪实摄影师镜头下的2016 | 我从遥远的地方来看你

每日豆瓣  · 公众号  · 生活  · 2016-12-30 18:37

正文


本文由豆瓣用户@信号SIGNAL 授权发布

原文标题:《我从遥远的地方来看你》


信号「SIGNAL」是一个纪实摄影师联盟。


我们是一群来自中国的摄影师。我们有时聚拢,大多数时候星散在遥远的地方。我们在闹市和荒原里拍下所见,发出信号,等待着升空,等待被拾起,被发现,等待着回应两颊冰凉的旅人说出的问路般的只言片语,等待着如远街的火把那样温暖你的眼睛。当你见到我的照片,你知道,我已从遥远的地方来看你。


信号的11位成员回顾各自的2016年,并向你致意。


在我夜以继日的旅途里,你是迎面而来的风。


阿帆|图片编辑

                                                                               


柏林布满了昔日敌人修建的胜利遗迹。柏林既没有避讳历史,也没有招摇他们的不避讳。女孩唱起不熟悉的古老歌谣,宣告远去的胜利,也宣告胜利的远去。



▼ 柏林 ▼



Cocu 刘辰|产品设计师



▼ 旧金山 ▼



韩冲|电视记者



▼ 北京.杭州.大理 ▼



阔夫塔|多媒体人

     


▼ 开罗.柏林.香港.维也纳.布列塔尼 ▼



李亚楠|自由摄影师

                                                                 


▼ 云南 ▼



Max Lee|摄影记者

   


2016年,作为摄影记者的我工作之余很少拿起相机。这一年,我一直在寻找摄影的理由,希望在2017年能够找到答案。



▼ 新泽西.曼哈顿.纽约 ▼



孙一冰|自由摄影师



眼神即信号,每个眼神下面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雷克雅未克.大不里士.第比利斯 ▼



远方|自由摄影师



2016年8月,我在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拍摄的塔吉克族居民。



▼ 塔什库尔干 ▼



Yuyang|自由摄影师

                                                                      

           

当我随着渔船驶往大西洋的时候,一阵阵湿润而又带有腥味的海风袭来,吹过码头外的防潮堤,然后将奴隶岛也吹到脑后。奴隶岛作为几百年前黑奴贸易的中转站,将非洲大陆一批又一批的黑奴从这儿运往欧洲和北美,然后与这片大地永不再见。我靠着甲板上的围栏低下头,船边翻滚着的墨绿色的浪,浪又紧接着激起另一片浪,将进入雨季的塞内加尔渐渐地埋入海底。


塞内加尔,这个在非洲大陆最西端的国家,似乎天生就应该是被真主恩赐的地方。这个盛产花生、磷酸盐矿和海鱼的国度,也成为了中国人走向非洲大陆,走向海洋的一个新据点。



▼ 大西洋几内亚比绍海域 ▼



支支|自由摄影师



阿拉依克站在离鬼城 Agdam 不远的公路边,低头抽着烟,面朝亚美尼亚的方向,那片土地对于所有留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笃信基督教的人来说,才是真正的故乡。从1988年卡拉巴赫要求脱离阿塞拜疆重新归入亚美尼亚以来,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已让无数人为之付出生命。阿拉依克自豪地向我们展示着他的民兵证,只要发生战争,他将义无反顾地冲向前线。一路上,阿拉依克使用最多的象声词就是“嘟嘟嘟”、“砰砰砰”,那是来自武器的声音。在他的手臂上,有一处纹身,四道竖杠中间写着一个大写A。他说两旁的竖道分别代表父母和兄弟姐妹,中间则是他自己。他称呼爸爸妈妈时的语气,像极了一个渴望得到保护的孩子。



▼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



朱英豪|自由摄影师、写作者



“在多尼戈尔,棉花分两种,一种是单铃棉,另一种是多铃棉……”。


2016年,自认没拍到摄影意义上特别有意思的照片,但邂逅了几个有意思的人,说这话的马丁就是其中之一。


都柏林人马丁是植物学博士和考古专家,也是我在爱尔兰西北部旅行时的导游。毕业于圣三一学院和皇后大学的他,不但熟读乔伊斯贝克特科宾,而且还对祖上传下来的一本奇书了如指掌。这本叫做《华东鸟类手册》的书,其作者是马丁的外曾祖父拉都胥先生,一个曾经在清朝晚期中国海关任职的大英帝国官员。在华期间,这位海关洋大人不务正业,借工作机会遍访中国大江南北,收集了无数的珍禽异鸟标本。这些标本回国后被纳入大英博物馆馆藏,并编制成书,在欧洲学术界引起轰动。一路上,马丁给我讲他能记起来的家族往事,但我表示并不过瘾。回国之后,我给马丁写信,告诉他我的发现:那本书扉页上与他外曾祖父合影的福建猎人,在他外曾祖父的教导下机缘巧合成了中国第一代标本剥制师,即如今中国博物馆界赫赫有名的标本唐家。多日后,马丁给我回信:“经过再三询问,我妈妈对祖父的中国记忆的确已经模糊,但对他从中国带回来的金刚鹦鹉却有着鲜活的回忆,因为它活得比他还长很多。”



▼ 爱尔兰西北部 ▼





本文版权归 信号SIGNA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有删减,可点击【阅读原文】阅读完整文章。




长按下方二维码下载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