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我国AI算力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介绍了紫光股份在AI算力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业绩。文章提到紫光股份收购新华三股权的进展和背后的原因,以及紫光股份在国产化、垂直整合、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文章也指出了紫光股份的业绩问题和未来展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我国AI算力发展迅速,占比全球前二,同比增速超65%。
AI算力建设如火如荼,助力相关公司订单释放,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受益。
关键观点2: AI芯片和服务器是算力产业链中最核心的两个领域。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接近1800亿元和1000亿元。
关键观点3: 紫光股份是AI服务器领域的领军企业,收购新华三股权是其重要战略布局。
紫光股份持有新华三81%的份额,新华三对紫光的业绩贡献极大。紫光股份在算力产业链中布局全面,与英伟达、华为等合作紧密。
关键观点4: 紫光股份面临业绩问题,但已经出现好转迹象。
虽然2024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不尽如人意,但二季度环比增速已经明显好转。AI算力需求旺盛,将促进公司盈利能力改善。
正文
最直观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4
上半年,我国算力规模已达
246 EFLOPS
,占比全球前二。更重要的是同比增速超
65%
,高于此前预测的
50%
。
由此说明算力建设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这也必将助力相关公司的订单释放,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算力产业链中,最核心的两个领域无疑是算力芯片和
AI
服务器。
2023
年中国
AI
芯片和服务器市场规模分别为
833
和
658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规模将接近
1800
亿元和
1000
亿元,都是千亿蓝海。
其中,以
AI
芯片为划分基础,国内算力产业链可为三个派系:华为系、中科系和海外系。
华为系包括软通动力、中国长城、拓维信息、神州数码等;中科系如海光信息、寒武纪、中科曙光,海外系则主要有浪潮信息、紫光股份。
从中长期来看,
国产化和垂直整合
将是算力产业链的两个主要趋势,因此
AI
服务器厂商中拓维信息、中科曙光的预期似乎更强
。
但中国第二大服务器生产商,紫光股份的成长性其实也被远远低估了。
9
月,公司完成一件大事,以
151.12
亿元的价格购买新华三
30%
的股权。目前公司共持有新华三
81%
的份额。
说起来,紫光股份对新华三的“追逐”持续了近
8
年时间,中间经历坎坷。
早在
2016
年紫光就从惠普手中花费
173
亿元拿下新华三
51%
的股权。但
2023
年定增收购剩余
49%
时失败。最后公司选择通过银行贷款和自有现金来支付。
一方面,新华三本身实力强悍,战绩可查。
在多个服务器细分市场市占率多年
国内第二
,并且在企业网交换机领域市占率高达
37.1%
,
全国第一
。
而且,新华三还是英伟达的总代理商和惠普在国内的独家供应商。
紫光有四个子公司,新华三、紫光数码、紫光软件和紫光云。其中新华三的业绩占绝对大头。
2024
上半年营收占比达到
70%
,
净利润贡献
超过
90%
。
因此公司持有新华三的股权升到
81%
以后,业绩有望更上一层楼。
前面提到的算力国产化和垂
直整合对于紫光股份来讲也完全不在话下。
国产化方面
。紫光集团旗下紫光展锐是平台型的芯片设计公司,在
AI
、卫星通讯、
6G
等领域都将有所布局。
此外,公司还与华为鲲鹏和昇腾合作。在中国移动
2020
年的集采中,新华三就以基于鲲鹏芯片的服务器成功中标。
垂直整合方面。
紫光具有
全产业链
业务,产品覆盖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云计算等,下游应用非常广泛。
另外,公司还有液冷散热技术。自英伟达带火了液冷方案,浪潮信息、中科曙光、超聚变等服务器厂商均采用液冷散热方案,紫光股份也不甘示弱。
这样一来公司的成长性将得到放大:既与英伟达、华为等海内外巨头有合作,兄弟公司又有望自研
AI
芯片,还有产业链一体化能力。
事实上也是如此。
2020-2023
年公司的合同负债从
44.95
亿元稳步上升到
120.4
亿元。
2024
上半年有部分订单交付,但公司的合同负债依然高达
96.1
亿元,而同行业公司浪潮信息合同负债
77.25
亿元、中科曙光
6.83
亿元。
众所周知,合同负债是公司已经收到或应该收到客户款项,但还没发货所形成的会计科目。客户不一定全款支付,因此截至中报紫光订单金额至少近
100
亿元。
紫光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在行业中不低,
有部分原因就是受公司合同负债的影响
。
2020
年以来公司的负债率基本
50%
左右,而浪潮
60%
左右、中科曙光大约
40%
。但公司的合同负债占到总负债的
20%
以上,浪潮
17%
、中科曙光仅
5%
。
不过,人无完人,公司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业绩是目前紫光比较受诟病的地方。
虽然
2019
年以来公司营收一直维持增长状态,从
541
亿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773.1
亿元。但净利润
2021
年之后却在“原地踏步”。
并且
2024
年上半年的表现也基本上是行业中最差的,实现营收
379.5
亿元,同比增长
5.29%
,实现净利润
10
亿元,同比下滑
2.13%
。
可同行中的中科曙光、浪潮信息、中国长城等的业绩增速都要好得多。比如浪潮信息,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
68.71%
、
90.56%
。
不过拆分来看,公司业绩
已经出现明显的好转迹象
。
2024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环比增速下滑。但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
23.16%